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01章

      杜预同意,基本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上庸三郡地理位置太过优越。
    司马昭在潼关河东一线布置重兵,非倾国大战,不能克之。
    所以上庸就是另辟蹊径了。
    反之,秦国若是不取三郡,将来司马家抖擞起来,三郡也是进攻秦国的一条上佳选择。
    杜预推荐的周旨,杨峥也觉得可行。
    周旨善于打硬仗、恶战,其能力不在尹春之下,一个杂号将军有些对不住他了。
    当年都督陇右的正是他,杜预举荐他,其实也是在提醒杨峥。
    杨峥岂能不心领神会?
    此外,杜预提议联合东吴,也大有可为。
    张辅传来的六百里加急中也说东吴有攻打襄阳之意。
    镇守荆州的陆抗、施绩多次上书建业,劝说丁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两家简直一拍即合。
    而丁奉答应结盟的条件之一正是秦军顺汉水而下,攻取上庸三郡,分摊晋军压力。
    襄阳比起交州,孰轻孰重无需多言。
    拿下襄阳,吴军才算是真正的高枕无忧。
    在地缘上,襄阳比合肥更为重要,襄阳之军可从汉水并入长江,攻打下游东吴重镇。
    历来镇守荆州之人皆是重将,曹仁、夏侯尚、司马懿、夏侯儒、王昶。
    州泰也是宿将。
    他死了,对司马氏无疑是重大损失,其他人未必胜任。
    这么多年,司马懿挑选的人才相继离世,邓艾、胡遵、孙礼、王昶,石苞年老,还受到猜忌,陈泰一直是防范的目标,最终被气死,现在州泰也去了,只剩下一个陈骞支撑着河北。
    王乂出身琅琊王氏,不管水平如何,短期内肯定镇不住人心,也熟悉不了复杂的内外形势。
    “东吴若是出兵,则上庸三郡必能攻克!”卫瓘道。
    形势对秦国极其有利。
    不过越是如此,越是要小心翼翼。
    “那就令周旨领一万中垒营,汇合汉中柳隐一万三千府兵,攻打三郡!”杨峥点头道,思索一阵后,决定再给司马家来个声东击西,“再放出假消息,我军将起太原、冯飒十万大军,攻打河东。”
    “大王妙计!”卫瓘笑道。
    至于假消息怎么放,那就再简单不过,长安有现成的人。
    杨峥思索再三,还是不动庞会这颗棋子。
    一个庞会只换上庸三郡有些划不来。
    不如留着以后,司马昭自己找上门来。
    只要做出物资粮草兵力向临晋集结的假象,洛阳司马昭就知道秦军要干什么。
    谁也不会怀疑秦军会攻打河东。
    杨峥单独召见周旨,“孤欲取上庸三郡,将军以为如何?”
    周旨还不知道他已经被点为主将,眼神一亮,极有军人风范,干净利落拱手,“末将愿为前锋!”
    “将军有多少胜算?”
    毕竟蜀国没有做成,杨峥心中多少有些发虚。
    “我军将士一向剽悍,顺水而下,有进无退,士卒必会搏命攻城,属下以为七成!”周旨道。
    “剩下三成为何?”
    “方今三月,大军云集,四月南下出兵,若是会天大雨,汉水暴涨,则此路不通矣!”周旨不愧有大将之才,方方面面都考虑清楚了。
    历史上曹真起五路大军灭蜀,也是碰上大雨连下一个月,曹真回去就病死了。
    曹爽则跟他老子相反,遇上干旱,大败而归,曹爽的权臣之路也迎来转折。
    这对苦命父子都栽在老天爷手上。
    类似的例子还有诸葛诞。
    古代战争,天时排在首位。
    不过七成把握已经足够了,本来就是奇袭,从来就没有十成把握的仗。
    即便谋算好一切,战场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昆阳之战,王莽四十万大军攻打刘秀两万人,连陨石雨都召唤出来了……
    周旨若是打了包票,杨峥反而不敢轻易用他。
    “周旨听令,孤命你统率一万中垒营,汇合汉中柳隐,袭取上庸三郡!”杨峥沉声道。
    中垒、中坚二营都是精锐步军,多招募羌賨氐人,善于山地奇袭。
    “末将领命!”周旨慨然道。
    这一战也是对他的重大考验。
    第六百零五章 对策
    “秦贼攻打河东?”天气转暖,司马昭的身体也跟着好转,看起来跟正常人已经没有区别。
    “秦贼大军向临晋集结,斥候一度越过黄河,深入上党、弘农等郡,大战近在眼前。”司马炎恭恭敬敬道。
    司马昭忍不住眉头一皱。
    中原实力强过关西是一回事,但实力不等于战力。
    中原正处于青黄不接之时,石苞被猜忌,州泰病逝,钟毓不敢用,卢钦治理能力超过统兵能力,石鉴、何曾内斗一把好手,外战一塌糊涂。
    只剩下一个陈骞在河北主持大局。
    其他的唐咨、刘弘、王濬、王浑,资历尚浅,为将尚可,为帅就有些让司马昭不放心了。
    如果陈泰在身边,司马昭大概就没有这种忧虑了。
    一想起冯飒大雪中,秦贼杀气腾腾的向自己冲来,司马昭又不寒而栗起来,“公等可有良策?”
    “河东为洛阳屏障,秦贼踏入河东,则潼关、弘农不保,当以重兵保之!”司马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