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72章

      “我下水之前,使相说什么?”
    林仁肇好奇地问了一句。
    “没,没什么!”
    李重进收回了自己这辈子不钓鱼的话,输给这样的怪物,貌似不丢人。
    林仁肇笑道:“那使相是不是透露一下,为何在这洞庭湖畔,按兵不动?”
    此番受命南下平叛,依照林仁肇的打法简单粗暴,直接利用水军的优势,以洞庭湖为中心,纵横于湘水、资水、沅水、澧水之间,将四大水系周边的武陵、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津市、安乡等地掌控其中,以水军的优势夺取荆南。
    但是此举受到了李重进的反对,他选择了在洞庭湖按兵不动。
    林仁肇不解其意,但李重进却卖起了关子,并不言明。
    林仁肇勇猛果敢,长于战术,但战略方面,略逊一二,不知李重进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见李重进天天钓鱼,便与之打赌,看谁收获更丰。
    结果显然!
    李重进笑道:“愿赌服输,其实以大统领的才智,要不了几日,亦能看出端倪。”
    “此战有两个打法,其一便如大统领所想的那样,直接控制水路掌控全局。此法的好处是见效快,弊端是吃相难看。现在武平大军聚于武陵,这武陵城不太好攻。”
    “我们打着平叛的口号而来,结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通乱打。于未来治理也大为不利。在江陵这些时日,想必大统领亦知周行逢此人,在武平还是极有民望的。”
    林仁肇认同的颔首。
    周行逢对于昔年的兄弟旧部,杀伐过甚,但是对于百姓以及武陵蛮却很有手段,格外重视民间疾苦。
    尤其是两年前,荆南大饥,周行逢主动开仓赈灾,使得无数百姓得以存活。
    这开仓赈灾在寻常年代并不奇怪,可是五代十国,向来都是官兵抢掠百姓的,哪有官员开仓接济百姓?
    除此之外,周行逢督课农桑,治民也是条教简约。
    荆南之地在周行逢的统治下,号称人民化之,率务稼穑,四五年间,仓廪充实。
    不讲道理的一通乱打,固然能够速平荆南,却会留有严重后患。
    李重进续道:“故而,我选择第二种打法。任由张文表攻城略地,而我们就以后勤不足为由,驻军于洞庭湖。待张文表帮我们取得荆南之地以后,再从他手中将荆南之地夺来。我们打的是反贼张文表,合情合理,任谁也说不了闲话。”
    林仁肇瞬间大悟,笑道:“我明白了,使相此招高明。此刻想必周行逢急得都要吐血了吧……”
    周行逢受到了卢多逊的算计,被张文表杀得大败,本来就身体有恙,直接气得卧病在床,将军权交给杨师璠,命他破敌。
    杨师璠用兵沉稳,心知周行逢惨败卧病,影响极大,决定步步为营,将兵马聚于朗州武陵,以正兵平叛。
    李重进便在这时出兵荆南,直接驻兵洞庭湖,与朗州武陵隔湖相望。
    杨师璠瞬间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若是出兵平叛,武陵空虚,李重进、林仁肇可轻取武陵。
    武陵是武平的核心,武陵失陷,武平等同灭亡。
    可是为了平叛,他们将兵力聚集在武陵,周边城镇防御薄弱,抵挡不住张文表的叛军……
    李重进按兵不动,完全占据了不败之地。
    杨师璠真要是出兵平叛,这送上门的武陵,不取白不取。
    在大利面前,让人说几句无妨。
    不敢出兵,他们便能名正言顺的以中原王师,将张文表攻打下来的地盘,一举收复。
    这吃到嘴里的肉,可没有吐出来的道理。
    届时,武陵孤城一座,已无攻打的必要了。
    第九章 议降 奢靡
    周行逢、杨师璠给李重进堵到了武陵城,进退两难。
    但真正纠结的还属张文表。
    占据潭州长沙的张文表此刻坐立难安,半点也没有胜者的模样,时儿坐,时儿站,时儿走,时儿停,片刻都静不下来,不知如何是好。
    张文表此人优柔寡断,性子懦弱,却好高骛远。
    探知周行逢身体抱恙,怕他在临终之前,清算自己为其子铺路,先一步高举旗帜造反,抢得先机。
    张文表从一开始就没有将事情闹大的意思,他所思所想,无过于自保而已。
    张文表对于周行逢很是忌惮,压根没有立即统御荆南的打算准备。
    想着衡州过于贫瘠,困于此处,无异于自取灭亡,便大胆地出兵抢占潭州长沙。
    长沙居于荆南要地是唯一可以与武陵媲美的要地。
    拒长沙而抗武陵,待周行逢病故以后,欺负他那十岁出头的儿子,坐拥荆南。
    这便是张文表的最终算计。
    结果罗幼度派遣李重进、林仁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师南下,驻扎于洞庭湖畔,将周行逢、杨师璠的兵马堵在了武陵。
    然后荆南多地任由他攻取,张文表也算一方豪强,自是明白,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罗幼度派兵南下,绝不是简单的平叛,给自己攻取荆南的机会也不是好意,而是打着让自己过一遍手,然后取之。
    待自己全取荆南其他地方的时候,就是自己灭亡之日。
    最让张文表抓狂的是,他还不敢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