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于老师拉了拉沈瑜,对几个围坐在工作台旁的人说道:“我给几位介绍,这就是春寿宝盒的藏家——沈瑜。他是滨海来的,是位年轻的收藏家。”
沈瑜被众多的目光注视,如果是一个年轻人遇到这种情况,或许会紧张,但是,沈瑜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已经可以很自然的面对众多目光。
他对着众多年长的人微鞠一躬:“诸位老师好,辛苦几位老师了。”
坐在首位的老总者说:“这都是我们的工作,你有捐献里的善举,我们自然也不怕辛苦。”
于老师给沈瑜介绍,刚才说话的戴宽边眼镜的老者,是魔都博物馆的李副馆长,也是杂项与古代工艺方面的专家,其他的几位也都是研究某个鉴定方向的专家。其中有三位是博物馆的研究员,还有三位是外聘的专家。
李副馆长说:“人都来齐了。大伙儿刚才也看了古董,先说说意见。”
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没急着说话。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对沈瑜说:“小伙子,这个宝盒是你从市场买来的?”
沈瑜点头。他记得刚才于老师介绍,这个老人姓翟。
翟老师指着扁瓶与印盒,对沈瑜说:“你看看这两件东西怎么样?你给说说。”
沈瑜听明白了,这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想考验自己。
沈瑜走近展台,在众目睽睽之下,稳稳的拿起扁瓶,看了一遍,放下,又拿起印盒观察。
他把古董放下,对众人说:“几位老师,如果我说的不对,请大家多指点。”
他指着扁瓶说道:“这只扁瓶,应该叫做铜胎掐丝珐琅八仙扁瓶,制作时间应该是清——乾隆时期。”
翟老师说道:“扁瓶在博物馆展出过,说说那个印盒。”他的话,其实也说出了另外几人的想法,周围的人再次看向沈瑜。
沈瑜不慌不忙的说道:“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印盒,制作时间比扁瓶要晚一些,应该是嘉庆或者道光时期的。”
李副馆长说道:“这只印盒没有展出过,小沈的眼力不错。大家就不要怀疑了,还是说说宝盒的问题。”
说道正题,场中又安静下来。
于老师看看左右,说道:“这样吧,让收藏者先说,毕竟这东西是小沈的。”
李副馆长点头:“小沈,你先说说你的意见。”
沈瑜再次站起来说道:“诸位都是前辈,我是末学后进,斗胆说说我的想法。”
他把之前对于老师几人的理由说了一遍,从工艺,尺寸,说到历史记载,包括国外拍卖上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他分析:“我个人的意见是,因为历史的特殊原因,藏在清宫里的一批铜胎寿春宝盒,大部分流落到了海外,少量流落到了民间。
因为缺少参照,后来的工匠们,只能根据漆器——剔彩春寿宝盒的形态进行仿制,所以,在国内的拍卖会上,出现了37.5cm的铜胎春寿宝盒的仿品,非常接近剔彩的春寿宝盒。
其实,真正的乾隆铜胎春寿宝盒——”
沈瑜指着自己的宝盒说道:“应该是这个尺寸。”
他转身离开展台,对工作人员询问:“可以借用一下电脑吗?这里可以联网?”
看到李副馆长点头,一个技术人员说:“有一台电脑可以连外网。”并且引领沈瑜走了过去。
沈瑜坐下,边说边在网页上输入网址:“我查过一些资料。”
他先打开了1961年2月21日蓝扽复苏拍卖记录,找出宝盒图片,然后说道:“请大家移步一观,这是当时拍卖会留下的影像。因为时间太过久远,不如今天影像齐全。但是,尺寸,照片还是可以看到的。”
几个专家围过来查看之后,又与这桌上真品进行比对。
确认大家都看过,他又点开另一件宝盒,在1972年7月11日腐国的拍卖记录。这一次的图片数据更为详实。
沈瑜看到有几个专家点头,也有几个人不动声色。
第129章 想阻挠?快刀斩乱麻!
沈瑜找到的拍卖介绍是英文资料,今天来的几位专家,基本看不懂英文,需要他逐个解释页面的内容。幸好,博物馆也有翻译人员帮着解释。几个专家与研究员,分成几个小圈子,分别听沈瑜和翻译的解释。
李副馆长听了翻译人员的解释之后,仔细对比的图片和实物,神色逐渐变得轻松。他对身边的人说:“小沈找到的这些资料非常详实,的确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于老师接话:“铜胎掐丝珐琅的春寿宝盒,在国内很少出现,使得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些欠缺。”
沈瑜说道:“我查验这些拍卖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条信息。”
他从1972年的拍卖资料里挑出了一条信息,又从1961年的拍卖里挑出了一条,对众多专家说:“大家请看,我来翻译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是——拍卖品出自怀特家族,另一条,也是这个意思。”其实不用翻译,众人也看出来,这条信息的两个名字是一模一样的,那就是怀特家族。
沈瑜说:“过去的拍卖会上,出现过的两个春寿宝盒,都出自这个家族。很明显,这个家族手上有至少两个同类的宝盒,分别在不同时期送去拍卖会卖掉。结合那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及这个家族高卢国的身份。可以判断,几个宝盒在特殊的情况下,流落到了他们手上,导致了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