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7章

      玩家购买,王垿信件一份。游戏熟练度增加。逊清遗老的手迹任务完成度——百分之三十。
    玩家购买民国时期,白桦银行滨海分行经理人书信一封。奖励:初次购买俄国文物,奖励俄语初级技能。文物带有隐藏线索,请仔细探索。
    玩家购买,民国时期礼贤书院教师书信一封,奖励英语初级技能。
    看完游戏提示之后,沈瑜的大脑充斥着纷乱的信息,过了半晌,才理顺明白。
    这些文物带来的信息太多了。
    难怪很多人喜欢研究文献,里面的东西可真不少。如果不是沈瑜提前了解过本地的历史,恐怕有些事情根本弄不明白。
    王垿、刘廷琛、吴郁生在滨海隐居时,三人互动频繁,经常彼此切磋书艺。其中,王垿与刘廷琛还是儿女亲家。
    至于白桦银行,沈瑜查找本地历史时候看到过一些信息,这是民国时期在滨海的外国银行。这个书信真实的价值暂时不知道,倒是给自己多了一门外语技能。
    礼贤书院在本地非常著名,曾经为这座城市培养了不少人才,后来,在它的原址上,发展成本地的一所知名中学。
    有了两种外语技能之后,沈瑜再次翻看两个信件,明白了其中的大概内容,都是和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看不出多少价值。
    放下书信不管,让沈瑜觉得欣喜的是,多了两门外语初级技能。
    记得上一世,英语四级考试他就没通过,险些没拿到毕业证。后来通过了校内的考试,才拿到了毕业证。之后的生活中,由于常年不用,英语早都忘光了,所以,他的技能栏中,英语是未入门状态。
    原本他还在担心,后面的考试要如何应对。如今有了初步级英语,起码考试是没问题了。
    他心中还有一个疑问,溥儒手书的心经,怎么会在这里出现?
    说起溥儒,很多人都知道,这位和张大千齐名的画家,也知道他是一位没落王孙。但很少有人会去了解,溥儒与滨海这座城市的关系。
    溥儒的亲哥哥——溥伟(第二代恭亲王)变卖了恭王府,跑到了滨海来定居。
    按照文献中的记载,溥儒来到滨海,溥儒居住在北平郊外的戒台寺。也有人说,溥儒曾经在滨海的威廉帝国学院读书。这段历史没有证明,众说纷纭。
    沈瑜把心经拿在手中,心中思量,看这个样子,溥儒可能来过滨海,或者是跟他的哥哥是有书信往来的。
    想到这里,他对这本心经更为喜爱。上一世大学毕业后,他对绘画的练习,专注于中国画,曾经临摹过溥儒的山水画。
    沈瑜想到任务的奖励中,有抽取技能的奖励,不由得憧憬起来,如果这个任务完成,就可以从这些满清逊清遗老中抽取技能。如果能抽取到溥儒的技能——那么,自己以后是不是直接卖画就行了。
    他想到这里,心中升起一股冲劲。
    沈瑜仔细的将东西收好,站起身来,准备去别的摊位,看看还能不能尽快收集到一些藏品。
    他起身活动了一下,忽然看到有两辆奔驰车,先后驶进了停车场。有几个人从车上下来,走向公园入口。
    沈瑜立刻认出了这几个人,当中有万利拍卖行请来的几位鉴定师,还有陈尚、陈丽丽父女。
    他们有说有笑,走入公园。
    沈瑜想了想,急忙转过身去,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
    这几位鉴定师当中,可是有高手的,市场上如果有真古董,很容易被他们捡去,必须先下手为强。
    他迅速的查看虚拟地图,瞅准几个最亮的蓝点,然后,直奔最近的那个摊位。
    第33章 手札任务完成
    沈瑜通过地图,看到还有三家摊位上有蓝点(未被发现的文物)存在。
    其中一家是售卖旧书,另外一家是售卖紫砂壶,第三家是售卖杂物的。
    他衡量利弊,先走向了售卖旧书的摊位。
    这家的摊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摊子中除了旧书,旧书信、还有老磁带,甚至还有几张黑胶唱片。有几个顾客正在摊位上挑选心仪的东西。
    沈瑜向摊主询问:“老板!您这些东西,可以自己挑吗?”
    这可不是废话。如果你蹲下就看东西,等于目中无人,会招人反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波折,这些必要的礼数还是不能少。
    摊主看了他一眼,“我这里书信、旧书、旧杂志、旧唱片都有,你随便挑。”
    沈瑜立刻蹲下开始挑选。时间紧迫,他直接看准蓝点的位置,从一堆旧书信中,抓出了几摞,放在自己手边。这样,保证这些真文物,不会被别人误打误撞捡走。
    然后,他才开始仔细挑选。
    沈瑜先拣出一张格式很规整的帖子,有点儿像过去的拜帖。拜帖的边角有些磨损,但内容保存的不错。这类东西已经很少见了。
    他一边分辨内容,一边欣赏字体。拜帖作者的书法,有碑学的特点,由于字形不大,所以,也带有一点帖学的意味。
    拜帖内容中,有“纯斋大人启,眷生广厦顿首”的字样,
    他顾不得分辨作者是谁,把拜帖放好,继续挑选。
    沈瑜陆续挑出了几封书信。看了看地图,有价值的书信,都被挑了出来。
    他依据敬语与落款,通过回忆历史资料,把这些书信与原作者一一对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