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31章

      在心里骂了好多次后,宋宴清终于在村子靠后的屋子里,听到了一阵很轻的、像是被捂住的啼哭声。
    他灵敏的耳目有了用处,寻到一口枯井。
    探头去望,看到了一团微微抖动的杂草。
    跟着他一块找人的兵士、宋怀信也都探头来看,不小心碰撞到了脑袋,发出“哎呀”声。
    遮挡住光,井底更黑,枯草也看不太清了。
    宋宴清嫌弃地把他们的脑袋推开:“退开点,你们别吓到人!”
    不想宋怀信看他一眼:“七弟,你也退开吧。”
    脸上带血,哪怕生得好看,看着也怪吓唬人的。
    宋怀信不疑七弟的本事,对着下面道:“我们是来救人的,那些杀人的河道兵都被我们抓住了。”
    宋宴清不敢冒头,着急地在一边插嘴:“你别捂着那个小孩的嘴,我求你,别把那个小孩捂出事来。”
    “要不你只捂住嘴也行,留着鼻孔通气!”
    下面的枯草又悉悉索索的抖了一下。
    宋宴清耳畔响着:【叮!粉丝值+10!】
    又很快掉落。
    宋怀信给出证据:“我们路过时,在山上发现了你们村的人,他们被追到了一个很高的山崖上面,从崖上跳下来侥幸还有命,便求我们来你们村救人了。”
    宋宴清挖空回忆,学了几句那个山崖上的人所讲的方言。
    只是可能也不太像,枯草团不为所动。
    另一个兵士用新的消息召唤人马。
    “我找到绳子了,应该是采药户的!快搞个绳梯救人去,谁会啊?”
    人一多,各种各样的本事好像都有人懂点,有人着手做绳梯。
    宋宴清也拿着绳子,想着要不要“强行”下去救人,怕吓着人,便只让宋怀信在井边好生讲道理劝下面的枯草团,他干脆去搞绳梯。
    临出发去断崖前,下面的枯草团终于动了动。
    宋怀信:“你不要怕,我们真的是救人的。你吱个声,我们救你上来好不好?”
    下面的人也懂了,假如上面还是那群害人的家伙,丢下几颗石头就够了。
    于是在足够长的时间缓冲下,枯草团里长出了一个小姑娘的脑袋。
    折腾一番,兵士们把小孩带小娃娃的组合从枯井下面救出来。
    宋宴清看着那个很小的,侥幸活下来的孩子,想起他与其他人埋葬下的那个。
    这个小孩还活着。
    看完小孩,又去崖边救人。
    被背下来时,山崖上的伤者还活着,只是以后恐怕再也站不起来,甚至腿部以下动不了。
    听到村子里只活下来两个小娃娃,断腿的男人一边哭一边抹眼睛,似乎想止住泪,可完全止不住,直至昏厥过去。
    宋宴清偷偷跑远了些,蹲在地上,假装自己也是一大团枯草。
    等到春天,枯草发出新芽,或许就能藏住更多、更多的小脑袋了。
    ——“系统,我们再加一个点。”
    第051章
    加点的时候有多坚定果断,抱着干粮啃的宋宴清就有多狼狈。
    以往宋宴清都会挑好时间再加点,方便正常化他的大食量。
    随着加点多了后,身体素质大幅度提升,食量也跟着真的涨了不少,通常都吃很多,稳定了“饭桶”形象。
    所以像今天这样突然饥饿起来,而且饿得好像要命一样的情形,是十分罕见的。
    不过狼狈归狼狈,当宋宴清狂啃干粮,他这样的表现引发了所有人的关注。
    就连山崖上的断腿百姓,都震惊地看向这位据说是皇子的贵人,怀疑他是不是突然发疯。
    宋承宇三兄弟围着弟弟。
    宋承宇也怀疑七弟是刚才近战杀人,又年幼经不住,脑子受了些刺激:“七弟,你没事吧?你别吓唬大哥。”
    剿匪之时,宋宴清上过战场,但那时他只是远射。相对于血能飙飞到脸上的近战,远战“温柔”许多,冲击感也远没有近战那么大。
    “七弟,你已经吃完了七个兵士带的干粮了!”宋怀信计算了一下,伸手拦住七弟继续往嘴里塞干饼的手。
    宋云志递上水袋:“七弟,你先停下,喝、喝口水?”
    宋宴清从善如流地接了水袋,往嘴里倒了进去。
    吃太多东西,嘴还挺干的,宋宴清吨吨吨地把水喝完。
    宋承宇三人见状刚松掉的一口气,又给提了起来。
    宋怀信突然忆起在上书房时,七弟有次喝水吓到他们的事。
    他立马道:“七弟之前在上书房,就是大哥去国子监论学前,他有一日突然口渴,喝了很多很多的水,太傅都给他叫了太医看病,但太医什么都没看出来,就如今日一般。”
    “然后呢?”宋云志不知那事,追问后续。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宋怀信道,“七弟喝够水就没事了,今日不知是不是那种情况?”
    宋宴清点了点头:“对,感觉就像那次一样。”
    他丢开水袋,又抢过一张饼,大口吃起来。
    一边啃干粮,还说服快想要下令禁止给他吃东西的宋承宇:“大哥,不给我吃我会饿死的!”
    身体功能跟不上消耗,估计得出大问题。
    他都这么说了,宋承宇又能如何,心焦地走来走去,又狠不下心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