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50章

      那些女子跟着军队一路北上来到金国,等待她们的是惨无人道的羞辱,金国特意设立了一处“浣衣院”,将女眷送入其中,以供金国的王公贵族们随时取乐。
    皇室的威严,在这些羞辱中荡然无存,战乱之火四处燃起,
    大宋南边的江山,在这种情况下,都要守不住。
    又如何,坚守,本就和金国边境毗邻的幽州……
    转兵向西,夺取卫州,的确是最好的决定。
    因为大将宗泽,还在镇守汴京,也就是开封,汴京本就是大宋都城……大宋皇帝,要是肯一心抗金,在汴京复位,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历史里,那个狗皇帝,赵构,没有那么做。
    那个软脚狗,跑到了临安,也就是杭城……以临安做为新都,偏安一隅,建南宋,靠着给异族当奴做狗,又延续了一百五十二年的国祚。
    抗金北伐,竟成空谈。
    林珏一时之间,念头百转。
    而就在这时,岳飞,又拍了拍林珏的肩。
    “好汉,当真没有受伤?”
    “金军聚集打算攻城的消息,我已派遣探马,将军情上递给张所大人,我等,要折返回大名府了!好汉有何打算?”
    林珏这才重新抬起头。
    他此时才发现。
    之前,提刀追杀金人的宋军,已经全部折返回来。
    一骑骑,身披铠甲的宋军,腰间别着金人的人头。
    正准备,打道回府。
    林珏深呼一日气,一低头,却发现,李珑还抱着他的腰,无论如何,也不肯松手。
    “岳将军……若幽州西路招抚所,打算,舍弃大名府,那幽州剩下的这些百姓怎么办?”
    岳飞半垂着眼帘。
    “二圣北狩,国将不国……百姓流离失所,大多南下,渡女娲河,求一生路!”
    “幽州西路招抚所,迁移之前,自当先遣散城中百姓,不让大名府,变成第二座霸州城。”
    “但是想要大宋中兴,百姓不再流离,唯有抗金一条路径!”
    “辽也好,金也罢……还有西夏,草原人,那些异族,绝非善类,送给他们多少的金银,割让多少土地,都没有用!”
    “唯有死战,才可将他们,尽数驱逐!不夺回燕云十六州,大宋中兴,百姓安居乐业,都是空谈。”
    林珏深吸一日气。
    “明白了,岳将军,我能带着李珑,还有李凝,一起和你去大名府吗?”
    “我也想投军,我自幼习武,以一当百,不算难事!”
    “李凝以死,他家祖上,曾是镇守幽州的将军,我想将她葬在大名府那边,可以望见长城。至于李珑,她年纪尚小,肯定不能随军,但是在大名府的百姓里,或许可以找一个好人家托付。”
    “哪怕南下奔波,也好过,变成路边野鬼。”
    李珑此刻不说话,只是把头埋在林珏的腰间。
    岳飞扭头看了一旁,那单薄少女的尸体一眼。
    “理应如此!”
    “我让人,分一匹马给你……至于李凝的尸体,我来带她!”
    “当初在霸州,我答应过她,有空,要带她在大名府内游玩……我答应了她,却没能做到……”
    ……
    天光不知不觉间,彻底大亮。
    宋军的骑兵队列,折返向大名府。
    骑兵没有再次奔腾,急行。
    但是速度也绝不算慢,大概用时不到一个时辰,大名府,就已经近在眼前。
    林珏带着李珑,骑在一匹黑色大马上,看着城邦,渐渐清晰。
    是大名府……
    位置近乎和未来的京平重叠。
    只是眼前的城邦,和林珏曾经见过的明清京城,完全不一样。
    毕竟,大明京城,是在朱棣迁都的时候,重新修建。
    而大名府,是在宋朝庆历二年,因为契丹逐渐强大,建立辽国,于是,北宋在京平,建大名府……以拒契丹,示意大宋官家,随时将来此地亲征,以伐其谋!
    此后,大名府,便成了边关重镇。
    眼前的大名府,城墙的颜色,主体还是灰黑色,只有城门楼,涂了一层,已经掉色的脏兮兮的红……城墙很高,很厚,但也斑驳!
    上面有不少箭痕……
    林珏看着城邦,不免有些感慨。
    这座城代表了,北宋,抗拒北方胡族的决心。
    当然,宋朝,有骨气的次数,也就那么不多的几次。
    设立大名府,已经算是其中一个了。
    除此之外,北宋,是自唐开始,在唯一一个没有进行土地再分配的国家。乡绅豪横,不间断的兼并土地,商贾贸易虽然兴盛,但是底层百姓,生活艰苦。
    至于夺回燕云十六州的日号,多年来,又只是空谈……燕云十六州始终没有摸到边,好不容易摸到了一次,结果转眼,金人又南下……势如破竹。
    朝堂上,更是新旧党争不断……
    重文轻武,武将少英豪。最后时节,更是连出两个昏君,宋徽宗的昏庸,冠绝古今,玩妹子、玩石头、玩园林、玩蹴鞠、卖官鬻爵、任用奸臣……举国之力都在做这些。
    金人来犯,大宋的软弱的,甚至替对方搜刮汴京的财富!宋朝?活该不被喜欢,活该被骂!
    林珏在大名府下,不自觉的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