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八十年代嫁屠户 第82节

      所以等陈玉起床一出房门就看到堂屋里乱乱糟糟的情形,等她好不容易搞清楚发生了什么,气得饭也吃不下了。
    陈玉才不相信夏小雨那么好心,可她一时也找不到证据。
    此时,陈玉还不知道,房屋换好的当天夜里,姚成军回来过,那俩兄弟抛开老大姚成才单独和两老重新签订了新的分家文书。
    因为新安排没牵扯到姚成才夫妻,所以根本就没通知他俩,姚父姚母只当是他们两老的和老二夫妻换了房屋,居不知老二分得的房屋早就低价卖给老三了。
    接下来几天,姚成军晚上暂时住在东厢后屋——曾经说给姚晴天留的房间里,白天去窑厂干活,晚上回来闷不吭声上两老饭桌上吃饭。
    老二还生着气,姚母也从不提饭钱的事。
    二儿媳和三个孩子也没有音信,特别是三个孙女,姚母也是照看着长大的,大孙女还能帮着洗衣服、摘菜、烧火等等,一走这么多天,还怪想的。
    想着想着,姚母便把几个好些的菜色往姚成军这个从不受重视的儿子面前推,把陈玉气得够呛。
    而镇上,赵军和姚晴天两人是忙得热火朝天。
    卤味店生意日益火爆,姚晴天专心做卤味,一刻都脱不了身,家中卤制的时候有万燕红和她婆婆帮忙,店里有两个徒弟照应,倒也运转得当。
    虽然去年年前有个三只鸭的竞争对手,可人家就卖了三天,就消失不见了,虽然三只鸭的牌子还挂着,店里却卖起了衣服。
    高兰妹一回到镇上,便带着三个孩子去了养殖场。
    那边既要盖房子又要对着整片山脚挖河沟和栽种篱笆,山上既要砍树又要栽树,周围村庄里能出来干活的全被赵军和姚晴天请来做短工了。
    大多数人自带茶水,自管三餐,但是盖房子那里有一些石匠和木工师傅得给他们烧茶水、烧饭,并且伙食不能太差。
    养殖场的伙食从来不会差,姚晴天现在怀着身孕也不能两头跑,养殖场这边茶水和饭菜就交给高兰妹负责了。
    姚成军很快换好家中的田地,卖掉窑厂工作岗位,拿着钱也来了。
    赵磊看管盖房进度,姚成军和赵磊父亲赵金华去山上跟进栽树、栽种篱笆的事宜。
    姚成军和高兰妹现在手上有将近一千块钱,还有辆自行车,两人都在姚晴天手底下干活,比种地轻松,两人加起来一天至少有两三块钱的进账,姚晴天还管他们一家大小的吃喝,虽然现在是住在小木屋里,可等到了秋天,两人说不定能去镇上买个小房子,最起码能先租一套,大孩子送进镇上小学,两个小的也可以放到幼苗班上,或者跟着高兰妹在养殖场。
    总之,比曾经在乡下家中,天天受气,三个孩子还照顾不到强多了。
    赵军更是几头跑,他不止要管着卤味店和肉铺的总账,还要去外地采买鱼苗、果树苗,好在县城里薛青松如今认识的人面广阔,加上一个林家,基本上有什么需要,他们打几通电话,能很快问询到,不需要赵军一次次跑,省了很多事。
    原本养殖场的的电是从阳湾乡一农户家中分拉出来的,随着赵军房屋盖起来,后续还要在山里建鹅苗孵化基地,那根分拉的电线根本不够,需要正规的大宗电量供应。
    县城到镇上的公路便在赵军新房屋对面,而路两边的电线杆就负责将电从县城运送到镇上。
    在薛青松指点下,赵军向县城供电局打了申请,等房屋盖好后,有专业的电工下来给分拉电线到他们的养殖场。
    并且,薛青松帮他们争取到了一部固定电话名额,赵军和姚晴天作为民营企业家,带动阳湾乡甚至阳湾镇经济,应该配备一部电话。
    二月二,龙抬头,两栋同时盖的新房第一层要上楼板了。
    而今天其实还是赵明回村里给他儿子办百日酒的日子。
    对于盖房子的人来说,上楼板是一件大事。
    姚晴天和万燕红都早早过来了,村里赵家、姚家都通知了,虽然如今村里开始春耕了,赵大强和赵家几位叔伯兄弟都特地赶过来了。
    上湾村、下湾村最好的房屋也只是红砖青瓦房,倒是有两家计划着盖靠背椅式样的两层楼,可还只是计划,没真正动手盖起来。
    而赵军这里已经在盖两层甚至三层的大别墅了,不怪赵家人都兴师动众大老远跑过来帮忙,也算是见证他们赵家辉煌的时刻。
    姚成田和姚父姚母也来了,姚成才这次没来,听说陈玉最近在家里同姚母吵了几次,如今跑回娘家住着了。
    关于陈玉夫妻俩的消息,姚晴天和高兰妹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往心里去,她们如今忙得很,有各自的前程要奔,哪里顾得上为那些不值得的人费心神。
    姚母最近同大儿媳吵多了,也烦她了,不至于为着大儿媳再同已经生分了的二儿媳理论。
    今天是赵军、姚晴天新房上楼板的大日子,其他扫兴的事都不提,大伙一起鼓足干劲,吆喝着忙得热火朝天。
    最忙的时候,高兰妹和姚母等妇人也都到前面和泥、挑沙子、碎石头去了,姚晴天带着万燕红和高兰妹家三个孩子在准备饭菜。
    这上楼板有讲究的,说要一气呵成,得全部安好才停工吃饭,而石匠给出的大致完工时间在下午一点半,所以姚晴天和万燕红得掌控好时间,饭做太早了也不行。
    第75章 落成大喜
    赵军他们盖的这个房子在阳湾乡乃至阳湾镇都是首屈一指的。
    阳湾镇上是有两层、三层的楼房,但是那都是公家的或者说是集体的,私人住宅,就是像花园饭店许老板那样的万元户也没有盖这么大手笔成排的楼房。
    不管赵军和姚晴天从哪里来的,以后就是他们阳湾乡的人,这房子也成为了阳湾乡的标志,何况自从两人包下阳湾乡的山头,他们不止当年每家每户分到了一笔不少的承包费,接下来一年,更有大部分村民从养殖场挣到或多或少的工钱。
    对于阳湾乡人来说,这个养殖场不仅仅是赵军和姚晴天的,也是他们大家发家致富的场所,所以平常都非常自觉地维护养殖场周围环境以及运行。
    养殖场里看护的还是阳湾乡几位受人尊敬的老人,他们就算真想去山上摘点野果子、拾点柴禾都会先同几个老人打过招呼。
    而山脚下围了大面积篱笆从没有被人为破坏过,家中有皮孩子的都会被家长告诫,不许到这边捣乱。
    而像今天楼房上楼板的大日子,虽然农民要忙于春耕,阳湾乡大多数家庭还是抽出一个主劳力来这边帮工,离得近的还拉了桌子、板凳来。
    因为大伙都知道,今日,主人家肯定会烧一桌好菜招待干活的人。
    果然,早些赶过来的人把桌子、条凳拉到土灶边上的空地时看见一筐筐的鸡、鸭、鹅、肉,摆的整整齐齐的,鸡鸭鹅都处理干净,就等下锅烧呢。
    今日天公也作美,万里无云。
    春光明媚,温度适宜。
    几百号人,分成四五拨,忙而不乱,六人一小组喊着号子一块一块楼板往上抬。
    五六百斤重一块的楼板,两联排超大面积的房屋,加起来至少四五百块楼板,全靠人力肩膀扛,一块块抬上楼梯,安放妥当。
    现成的楼板安放妥当后,还要在楼板面上摆上搭制好的钢筋框架,浇筑一层稍薄的水泥、沙子、碎石子搅拌而成的混凝土。
    那混凝土也全是人工用铁锹,一铁锹一铁锹混合均匀,再一担担挑上楼,倒在楼板上摊平。
    正午时分,楼上的活接近尾声,去前面帮忙的妇人都退下来到大锅灶台这里帮忙烧菜了,附近村里一些妇女、孩童也陆陆续续往这里赶过来。
    如果是在自己村里盖房子,来帮忙的都是亲朋好友,上瓦封顶之时,也是一家老少都来吃饭。
    在阳湾乡,算请的短工,给工钱的,但是赵军和姚晴天都不是小气的人,这样大喜的日子,请短工的时候就喊了他们家中老人、孩子到时来凑个热闹。
    饭菜准备得非常充足,露天的四口大锅早就炖煮上各种荤菜,各个小炉子也都引燃来了,姚晴天看时间差不多了,迅速把各种活派下去,等她都安排好,赵军过来接她了。
    前面已经完工,楼房的一层楼的楼板安置妥当了。
    赵军牵着姚晴天走过来,扶着她上楼。
    站在一层楼楼板上,可以看到周边的楼面,楼面浇灌的混凝土还没有干,大家在楼板上搭放了一些木板,赵军扶着姚晴天踏上木板,走往楼边。
    不到最边上,赵军停了下来,轻轻拍了拍姚晴天的肩膀,交代了两句,他自己独自再往边上走两步。
    此时薛青松和杨顺等几位也登上边上楼面,同时摊开准备好的鞭炮,一头系挂在长长的竹竿上,另一头点燃,推出去,顿时,鞭炮齐鸣,炸得附近几个村子都能听到响动。
    放完鞭炮,赵军一手拎着大蛇皮袋,一手揽着姚晴天的腰,让她抓着一把把糖果、花生往下撒。
    为了今日上楼板,赵军把镇上商店的糖果都包圆了,薛青松还从县城带来不少,够散好一会的。
    除了散糖果、花生等孩子们爱吃的,还有散香烟,熟鸡蛋,一层楼也就三米多高,扔下来就是砸在人身上也不至于痛,大家都是笑呵呵去接、去抢。
    薛青松第一次干这样的事,他不像赵军、杨叔等人见识多,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下面等着的大人、孩子看他迟迟不动,都改跑到其他位置去抢了,薛青松见了忙从口袋里抓了往外撒,果然大伙又往他这边跑了。
    就还挺有意思的。
    下面人起哄喊着:“再来!多来点!都倒下来!”
    薛青松听了就真的拿起袋子直接往下倒,大伙看了都疯了似的往他这边跑,姚晴天站在赵军身后看见了,扯着他的衣服喊道:“薛青松耍赖,把人都抢走了!”
    赵军见了笑着安抚道:“没事,我们手上最多,他们去捡完了,还会回来。”
    果然,薛青松三两下就散完了,一群人快速扫荡完又往赵军他们这边跑了,姚晴天撒了一会嫌累了,赵军便也提起袋子对着楼下倒,不过他倒的时候往外甩了甩,尽量让糖果都散开,不至于大伙都挤在一处。
    鞭炮放过,喜糖、喜烟散完,就要开饭了。
    除了石匠、木工师傅八人一桌,其余都是大人小孩紧着桌边围,一桌围十来个人,反正鱼肉都是大海碗装着,管够!
    几百号人也不讲究坐位,有凳子就坐着,没有站着一样吃,比过年还热闹。
    赵大强也充当起主人家,端托盘端得眉开眼笑。
    而此时上湾村,赵家堂屋里,气氛有些不大好。
    赵明今日给长子办百日宴,但是家族里叔伯兄弟全不在村里,被赵军喊走了。
    孩子出生就住院,洗三没办、满月没办,好容易等到百日,结果碰到这么个情形。
    其实原本今日也不是孩子满一百天的日子,赵明看中二月二这个好日子,特地提前一点挑了今天。
    并且今天不仅仅是给孩子办百日宴,也是孩子认干亲的日子,他儿子得城里有钱人喜欢,这干亲不止是口头上说说,而是正儿八经过礼的。
    秦三夫妻,包括秦三父母都过来了。
    为着今天这百日宴,赵明特地包了一辆面包车,准备了充足的鱼和肉以及其他许多的菜肴,大早上就出发,带着秦三一家四口兴冲冲从县城赶到乡下,然后家中冷冷清清没有人出来迎接。
    赵明开始还同秦三解释说,孩子爷爷奶奶肯定在厨房准备起来了,等会赵家家族的人都会过来。
    他们赵家可是大家族,壮壮虽不是这一辈里排行最大的,却也是他们家长孙,肯定受器重。
    不想进屋里一看,孩子亲爷爷根本就不在家,孩子奶奶还在同孩子母亲也就是毛婷婷吵架。
    孩子倒是在前面大房间里安置着,可这会哭哭唧唧的,依然是面黄肌瘦一副没长开的模样,看着没比上次从县城抱回来时长多少肉。
    赵蕊这个未出嫁的大姑娘抱着,哄孩子也不得其法,孩子哭,她也快哭了。
    把秦三老娘看得一肚子火,她也顾不上晕车不舒服的儿媳,麻利地冲上前去把孩子抢到自己手上抱着。
    还说了赵蕊一通,秦三见了,不自觉,握着拳头,“嗯嗯嗯”了好几声。
    秦母这才收敛一些。
    落差太大的赵明根本没顾得上去看这些,他拉着毛兰花和毛婷婷到后面房里,气急败坏地问为什么家里还没准备起来。
    明明他上个周末回来就定好的事情,家中怎么一点准备没有?
    毛兰花这才说起赵军在外面盖房子的事。
    “昨天夜里才听说,赵建华亲自过来通知的,赵大强那混账就连长孙的百日宴都不管了,非要去给赵军帮忙。”
    赵建华是赵磊亲大伯,也是赵大强那一辈人中的老大,他都出面了,赵大强自然跟着跑了。
    赵明听了,就觉得大事不妙。
    “大伯他们也都去了?”
    “去了,那一伙九个老兄弟,你同辈十七个年轻的兄弟,一个不落,全部去了。不止如此,你大伯娘、赵磊他娘、赵全家的也都去了,我这烧饭也找不到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