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全家穿成年代文对照组后 第15节

      一直没跟女儿女婿说,是因为他不知道怎么说。
    就算是分了家了,入了赘了,可女婿和林向南还是亲兄弟,顾青这份工作当初还是接的林母的班。
    女儿和女婿这段时间是赚了不少钱,可就他们一家四口人知道,其他人不知道,林家也不知道。
    在林家那儿,小两口都是没有收入的无业青年。
    顾青既然不想干了,能卖给别人为什么不能问问小林买不买,没钱他们凑钱,凑不够钱还不能按月付吗。
    姜父为这事儿没少生闷气,嘴里连着长了几天的泡,他都气成这样了,小林要知道了还不得更生气。
    姜父之前一直没说,现在说的时候,倒是心平气和多了,适时转移话题:“老家来电报,强子过两天就来,到时候去火车站接他。你刘伯伯也答应了,但也得过几天,他儿子一家这两天过来探亲,要待个四五天,正好我明天休息,咱们带礼物去你刘伯伯家看看。”
    女儿是老连长看着长大的,但小林不是,要过来工作总得让老连长过过眼,也让小刘过过眼,免得孩子在外担心老连长。
    而且请老连长出山,总得要拿出诚意来。
    姜露费劲巴拉才从原身的记忆里找到刘伯伯儿子这个人,倒不是两家关系不亲近,而是原身和刘伯伯的儿子差了十岁呢,还早早去当了兵。
    “文斌哥的孩子多大了?明天去的时候买点小孩子喜欢吃的零食?”
    “双胞胎七岁,小的四岁。”姜父说起这三个孩子跟说自家的孩子也没什么区别,“明致喜欢吃鸡,明远喜欢吃炸的麻花,明晨爱吃甜的,听你刘伯伯说,小家伙去年因为偷吃糖还挨了顿打。”
    明致,明远,明晨,刘文斌。
    很好听的名字,也很熟悉,这种熟悉感不是来自于原身的记忆,而是姜露自己的记忆,大概是曾经在哪本小说里看过吧,这四个名字听起来都很适合拿来做她已经夭折的小说男主的名字。
    烧鸡,麻花,麦乳精,半斤大白兔奶糖。
    这是一家三口穿越以来第一次去别人家做客,所以都打扮的很正式。
    林二少没穿新买的皮夹克,穿了一身中山装,裁缝铺用来抵账给的中山装,他不用付布票,裁缝铺也不用付美金给他提成了,两边都很乐意。
    姜露也没穿裙子,倒不因为裙子不正式,而是没有合适的打底裤,不,是市面上根本没有紧身的打底裤,她拿小码的黑色秋裤充作打底裤,在家里穿穿也就算了,出门做客就不够正式了。
    黑色长裤,白色衬衣和红毛衣叠穿,额头前的刘海用头箍全部揽到后面,露出整个额头,原身的发质虽然需要养护,但发际线简直完美。
    林年年背带裤配毛衣,虽然是短发,但心灵手巧的妈妈还是给编了两个小辫子。
    一家人提着礼物,连楼门都不用出,直接爬上五楼,轻轻敲响右户的门。
    好漂亮的崽崽!
    姜露看着和年年一般高的小男孩,有些后悔没拿相机上来,不拍张照片可惜了。
    小崽崽打开门,没等门外的人开口,扭头就跑,边跑边喊:“大哥二哥,有人来了!”
    等一家人进了屋,姜父和老刘举茶对饮,小林和小刘侃大山,四个小娃娃凑在一起看连环画。
    姜露手里端着茶杯,眼睛却止不住的瞄向刘文斌和三个‘明’。
    名字好听也就算了,颜值居然也这么高,尤其是三个小娃娃,一个比一个好看。
    姜露喝口茶稳稳心神,主动起身去厨房,头一次没嫌弃炒菜时的油烟味儿,一边帮忙剥蒜,一边打探。
    “嫂子是哪里人?姓什么呀?”
    刘家嫂子的颜值也不低,不过想想也对,三个孩子都长得好看,父母肯定差不了。
    “滨海人,姓周。”
    “周……什么”
    “周海燕。”
    “那嫂子是做什么的,也是军人吗?”
    “嗯,军医。”
    “几个侄子长得可真好看。”
    “嗯。”
    “嫂子长得也好看。”
    周海燕:“……你也好看。”
    她是很好看,前世今生都好看,姜露是主角控,第二主角的名字她但或许记不住,但第一主角的名字一定记得。
    ‘刘文斌’这个名字虽然耳熟,但在她看过的所有男频小说里,没有男主角叫这个名字。
    ‘周海燕’这个名字更加大众化,但在她看过的所有女频小说里,也没有女主角叫这个名字。
    应该是她想多了,颜值高也不代表人家就是书里的主角嘛。
    昨天见到女主之后,又记起她们一家三口穿书的身份了,以至于今天有些过分敏感。
    姜露爱美,不只是爱臭美,也爱长得好看的人。
    打听完了,也没出厨房,只是离锅灶稍微远了点,剥完了蒜剥葱,话也没停。
    “滨海是好地方,海鲜丰富,海景好看,还很有发展前景。”
    她以前在滨海拍过戏,那时候滨海已经发展的很好了,她当时甚至有在滨海定居的想法。
    “京市也很好。”周海燕绷着一张脸道。
    她见过话多态度热情的人,部队许多家属都挺能聊的,但那些大嫂们聊天不是家长里短,就是询问她的工作和家庭,反正都是聊家常。
    不像公公好友的女儿小姜,总是在夸,而且还夸的这么直白。
    是,在夸完了滨海市之后,姜露又三百六十度夸了一遍客厅的三个小侄子。
    人没什么就盼什么,年年没生下来之前,姜露盼着肚子里怀的是个女孩,长大一点可以一起穿母女装,孩子没生之前,她就已经挑了好多套的母女装。
    有了女儿之后,有时候也会想再要个儿子,当然前提是林二少能生,一人生一个才公平,反正她是不想再受生孩子的疼,不想再吃产后恢复的苦。
    没有儿子的姜露,实心实意把客厅三个高颜值小娃娃夸了一通。
    周海燕既是礼尚往来,也是实心实意:“我也想要个像你女儿一样漂亮的小姑娘。”
    从生第一胎的时候就想了,结果先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第二胎又生了个男孩,暂时还没能如愿。
    不过明晨也大了,这两年她打算再要一个,都说再一再二不再三,下回总该是个女娃娃了,她一定好好疼这个孩子,不会像她的父母一样重男轻女,她小时候没得到的,她的女儿都会有 。
    姜露夸别人家孩子还只能夸相貌,换做夸自家孩子,那能夸的可就太多了。
    “这孩子打小就喜欢看书……”
    姜露是学渣,学生时代也暗恋过学习很好长得也很好的学霸,虽然长大后嫁了个学渣,但她闺女是货真价实的学霸。
    周海燕面色柔和了些,听到最后脸上甚至带了笑:“年年看着和明晨差不多大,上育红班了吗?”
    “还没有,我们不打算送她去上育红班,浪费时间不说,她学的太深了,不适合再跟四五岁的小孩一起上学。”
    如果是别人,可能会觉得对方是在说大话,但同样家有天才的周海燕很能理解:“年纪太小上小学需要和老师沟通好,小孩子聪明但是坐不住。”
    她家老二就是这样,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根本坐不住,后来跳级去了四年级的才好些,起码有个学生样子了。
    姜露不担心女儿坐不住,除了婆婆,她没见过比自家女儿更自律的,她担心的是,直接跳过小学的话,女儿会被扣上天才的帽子。
    学霸和天才是不一样的。
    作者有话说:
    先来一半,剩下一半中午见~
    本章评论两百个小红包,下一章也是,晚安啦~
    第24章
    林·学霸·年年已经有些后悔跟过来做客了。
    不是连环画不好看, 而是刘明晨这个小家伙太黏人,明明有两个哥哥,却偏要跟在她屁股后面。
    刘明晨四岁, 但她可不是真正的四岁,而且她也没有照顾小孩子的经验。
    “姐姐吃糖。”小娃娃胖乎乎的小手举着糖块凑上来。
    又来了。
    林年年接过糖,剥开糖纸给小家伙塞嘴里,扭头继续看连环画。
    没多久,小娃娃又拿着饼干跑过来。
    好不容易挨到午饭, 小鬼头又非要挨着她坐。
    “那你们俩就坐一块。”姜露已经反客为主安排起了座位。
    她爸肯定是要和刘伯伯坐一起小酌几杯的, 老公和刘文斌坐一块, 她和周海燕女士坐一块, 双胞胎挨着, 年年和明晨也挨着坐。
    周海燕表情严肃:“刘明晨待会儿自己乖乖吃饭,不许闹姐姐, 明远你坐明晨另一边, 吃饭的时候照顾他。”
    林二少飞速瞄了一眼刘文斌脸上的表情,才放下心来, 刘伯伯的儿媳妇语气这么僵硬, 很难不让他怀疑是不欢迎自己一家,不过看小刘的表情应该是他想多了。
    “海燕姐快过来坐,我还想接着听你聊部队的事儿。”姜露一口一个姐,很是自然,一点都不觉得别扭,哪怕穿书前她的年龄比周海燕还要大几岁。
    能当妹, 谁愿意当姐, 反正她不愿意。
    “部队其实蛮苦的, 不过你要是感兴趣, 可以以探亲的名义过去住段时间,带着年年一起。”周海燕对着外人倒是对着自己儿子的时候更温柔。
    虽然只是唇角微微上扬,虽然只是语气稍稍没那么僵硬,说话仍旧平铺直叙,但作为丈夫的刘文斌却挑眉看向妻子,双胞胎兄弟也都齐刷刷看向妈妈。
    军医周海燕女士,业务能力没得说,不仅当选过三次劳模,还随队进行过多次义诊,在医院口碑很好,但在军属那里口碑却是好坏参半。
    好的是医术,不好的是态度。
    做医生不需要笑脸迎人,但做邻居态度冷硬就容易让人说嘴。
    刘文斌了解自己的妻子,他们做夫妻也快十年了,十年里他都没见妻子笑过几次,哪怕是面对三个孩子的时候也如此,他忙,妻子也忙,平时都像训兵一样养孩子。
    部队家属区也没少传他们夫妻俩感情不和,也有说妻子不喜欢孩子的,其实都是扯淡。
    没有夫妻感情不和,他们一直以来的相处方式都是这样,妻子也没不喜欢三个孩子,不喜欢也就不会生第二胎了。
    只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有人天生爱笑,也有人天生就不爱笑。
    天生不爱笑的妻子对着姜露却带着隐隐的笑意,而且还主动邀请姜露母女俩去部队探亲,实在很难不让他感到好奇。
    “我媳妇这还是头一次主动邀请人过去探亲,你们如果有时间就过去待几天,我们那边靠海,别的不说,海鲜绝对管够。”
    他们在部队的小院儿,除了他们一家五口,还没住过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