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化宋 第83节

      “徒儿明白,有外人时,不会这样唤您的,”王洋微笑道,“您说的那位官员是谁,该如何做,请尽管吩咐。”
    “那个人叫张叔夜,”终于谈到正事了,虽然感觉王洋似乎有那里不同了,但赵士程也知道这种事情自己控制不了,便正色道:“他是西安草场监司,原本已经入了中枢,只是得罪了蔡京,被发配了过去,他也是宗知州那样的能吏,虽然成色差了些许,但宗知州这种人物,遇到一个就是运气,次一点的,将就用吧。”
    “张叔夜张嵇仲,这人倒明所耳闻。”王洋回想了一下,“父亲曾说他为人孤直,是蒋之奇的得意门生,蒋之奇故去后,不愿依附蔡党,所以被派去当开封府尹,曾经出使过辽国,还画过山川图献于朝中,前些年朝廷赐他为进士。”
    “正是,舅舅把他骗过来了,被你治下的面貌惊到,如今就在你的衙门里等你。”赵士程忍不住笑了起来,“你可能将他拿下?”
    王洋原本沉稳的眸光缓缓亮了起来,眉梢眼角,都是跃跃欲试,但毕竟初见师长,他还是矜持道:“这,不是师尊您要来做的事情么?”
    赵士程淡定道:“他毕竟是外人啊,还没上船,没必要我亲自上,徒弟你先试试,能骗到的话,我就不开口了。”
    王洋还是有些矜持:“师尊,你这样说就过了,徒弟何曾骗过人……”
    赵士程不悦道:“装什么装,那些街道主任、咳,那些区管,当时你说他们不帮你,我可是在信里一字一句教你怎么用话术骗他们的。”
    王洋轻咳一声,辩解道:“这,师尊您怎么能说是骗呢?这只是让他人理解我们的苦心,明白我们的好意,行好事,存好心,得善果,天地可证!”
    赵士程被说服了:“你说的对!”
    然后他补充道:“对了,他儿子也一起来了。”
    王洋秒懂,立刻恭敬点头道:“师尊放心,这点小事,交给徒儿去办就好。”
    第109章 正中你的所想
    把事说好了, 赵士程和王洋都很满意,而这时道路拥挤喧哗, 牛车走过去还要一点时间,趁有空,赵士程便随意和他聊起了这新镇的建设中的各种细节。
    王洋终于得到可以可以在信纸外畅所欲言的机会,当然是有问无不答,细细讲了出来。
    一年前的时候,那些饥民刚刚来到新镇,对一切并不报期望, 他们充满了警戒与攻击性,和本地居民们生出了不少冲突, 王洋最初还是当个和事佬,想尽力弥补双方间的冲突与裂痕。
    但这用处不大, 两边都不觉得自己得到了好处, 反而觉得他在偏袒对面, 如果不是有乡军压着,会出什么状况, 真的很难说。
    王洋当时反复翻看了和师父交流的信件, 最终决定把矛盾放到明面上来,而划分街区, 是为了让治理更加容易,毕竟那么多的人,不给他们找些事做,就会生出许多事端。
    但这一步就遇到挫折——没有人愿意推举区管, 更没有人愿意去当区管, 在他们眼里, 这都属于是遥役, 而且是役法中最倒霉的差役,去给衙门跑腿办事,不但没有钱拿,若是出了什么事,还得自己掏腰包赔偿,这百年来,他们吃的亏数不胜数,就算是傻子,那也得长点记性了。
    王洋当时做了许多保证,结果都是失败,正好,赵士程那时从京城回来了,便给他补习了一些骗人的、咳,是展望未来的套路和办法,王洋一开始是拒绝的,觉得这样的不好,回信说这样欺骗百姓非君子所为。
    赵士程则直接了当地告诉他,团结基层就要想办法拉拢,那不是欺骗,只是把话说得好听一些,画饼充饥,那也得先画出来,这点都做不到,后边的事情,你也别干了,最重要的是,这第一波,民众不知此事好坏,选出来的人,反而会是一些胆大心细,有执行力的人,你以后可能都找不到这么好用的人才了。
    王洋纠结许久后,觉得还是要先试试,于是便一个个街区地找过去,开始了演讲,画起蓝图,讲起故事,说起情怀,聊起将来。
    他本就是个饱读诗书,才华不错的士子,讲古说今头头是道,引经据典信手拈来,那些连说书都没听过的农人哪里见识过知识的力量,一晚就被说得信心爆棚,有些人一时昏头,便自告奋勇,当了这个街管,这种人数溢出的好事,还让他很是挑三捡四了一番。
    自信和积极都是由成功积累的,当底线被突破了,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整起来就非常容易。
    王洋从那一刻起,就开始有了一位优秀基层执政官的素质,各种谈心引导的工作都如鱼得水,很快把整个新镇的人心统一起来,发挥了十二分的潜能。
    说到这里,王洋反复强调:“对了,我可是不骗人的,只是有些事情不说得那么明白而已。是有的人自己没有领悟到!”
    赵士程鼓掌:“说的没错,这小镇有今天的成就,阿洋你功不可没!”
    王洋本想说名是长辈才能唤的,你该叫的我表字符渤,但转念一想,师父自然是长辈,这样更显亲切,便默认了这个叫法,他矜持道:“师尊过奖了,都是您教的好。”
    赵士程很满意,又问道:“这次的张叔夜的事情,你有什么大概的想法么?”
    王洋微笑道:“张叔夜是显贵世家,又是蒋之奇门生,那么就是妥妥地变法一派,蒋之奇当年追随王荆公变法,算是能吏,观张叔夜行事,也是有济世安民之念,若是可以,当从此处入手。”
    “这也是我看中他的原因,说来阿洋你也是士子,若是愿意,我可以推举你去太学,到时封个县尉在此,当是无碍,”赵士程有些不好意思,“至少比你如今当个里正强。”
    大宋是没有镇长一职的,城镇一般是一县的县衙所在,小一点的镇子,其实还是属于乡村的编制,只有里正这个职位。
    王洋断然摇头:“不必了,如今我在新镇做得很好,不想回到学舍,去搞什么八行取士,徒然浪费光阴。”
    他如今已经不想走学舍的路子,而是准备用自己尝试走出一条可以富国安民的法子,而不是入朝去当童蔡之流的附庸。
    赵士程点头,这就不得不赞如今的风气了,虽然理学被诟病的很多,但至少现在,主导的思想还是济世安民,为天下先,像范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张载的横渠四句等等,都是天下读书人的信仰——有许多士子,都是以此为己任,虽然被蔡京画宗等人祸祸了不少,但在王朝倾塌之时,舍身取义,拼死抵抗的,还真是不少。
    闲聊的时光里,车驾已经走到了那小衙门,王洋掀开厚帘,首先下车,然后伸出手,小心地想把老师抱下来。
    赵士程断然拒绝,并且很灵活地跳下车驾,表示自己不是三岁小孩。
    王洋忍不住调侃道:“我知晓,你今年六岁,再过些日子,就七岁了。”
    赵士程噎住,生气地瞪了他一眼,转头走进了门里。
    王洋忍住了笑,跟着走了进去。
    ……
    张叔夜父子还在厅堂里等待,他们倒也不闲着,不知从哪找来了一些旧的小报,正在一一翻看,那神色真的是十二分的认真,已经进入了浑然忘我之境。
    赵士程跳到椅子上看了一眼,发现张叔夜看的是政务版,而张伯奋看的是财经版,啧,这爱好差距这么大,这父子两平时一定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而王洋一进去,那坐堂的青年便主动迎了上来:“王里正,你回来了?”
    王洋点头,自然地和助手说起了政务,新镇虽然小,但多得就是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把这些小事解决好了,才有这么迅速的发展。
    青年那声“王里正”仿佛打开了什么开关,让沉浸在其中张家父子同时回过神来,看向来人。
    张叔夜看着如此年轻的王里正,脸上闪过一丝困惑,然后又浮起钦佩,一个二十三四的年轻人,还没有他的儿子大,却能治理出这样一番事业,实在是让他感慨不已。
    建城并不是难事,他曾经在西北兰州任录事参军,那里每年都能建许多新城,但城中的守备、粮食,都需要内地供养,整个西北开拓边疆之后得来的三百多座城池,有大半都无法自己自足,去岁甚至出现了巨□□。
    如果能让这位王里正将去西北治理那些城池,说不定便能让那些城池扭亏为盈,不再拖累大宋财政,如此,也可以让这位年轻人平步青云,而不是只在这小地方,做一位不入流的吏员。
    想到这里,张叔夜整了整衣襟,准备等那位里正忙完之后,约他一见。
    但这一等就是大半个时辰。
    “里正,这个申请,是碳坊要求将铁路修到他们那坊中……”
    “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封了吧,让他们起一个计划书,铁路要耗费铁坊很大产量,让他们先去协商。”王洋翻看了纸页,提笔写了几句,交给助手。
    类似的事情,如南区要修沼气池;东区新修了一座水塔,邀请他去参加落成宴;码头区的市舶务想要修一片住宅,要批地;育幼园的人手不够了,要求增加;码头的船只经常带淮南东路的流民过来乞讨,要不要对这些船进行罚款……
    这些事情各种各样,乱七八糟,这间房子不大,声音断断续续,张叔夜带入自己,有的他很容易解决,有的要想一会,有的解决不了,但那年轻人却是举重若轻,知道所有的细节,能很容易地处理问题。
    终于,那助手抱着一堆书文出去传达了,王洋这才抬起头,对着张家父子笑道:“宋澜走时才说两位是来寻吾,实在冒犯,让两位久等了,不知两位客人有何事指教?”
    张叔夜拱手道:“冒昧来访,未能及时递上名贴,还忘见谅,只是老夫初到贵地,看此处风土人情有异,且有诸多不解之事,所以才未忍住,前来求教。”
    王洋微笑道:“张先生不必如此,这也不是什么机密,只是这新镇之事,内容繁杂,怕是一时难以说清。”
    张叔夜展颜道:“是老夫孟浪了,这天色渐晚,如王里正不嫌弃,不如由老夫做东,择一处客店,以茶酒拜见。”
    王洋当然说好,赵士程懒得走远,立刻跳出来道:“就去我住的客栈吧,我得早点回去,不然老爹又要抱怨。”
    王洋拉起小孩的手,用询问的目光看向张氏父子。
    张叔夜当然应允。
    于是一行人都上了小孩的车,赵士程觉得无论古今,都是有车一族比较方便啊。
    -
    天色已晚,主路上挂着许多风灯,光芒明亮而稳定,张叔夜疑惑道:“为何要路上点灯?”
    王洋道:“工坊做工很晚,夜路难走,这主路上的灯,也就点一个时辰,却可以让人归家容易些,好过他们在路上耽误,也更能安心。”
    张叔夜赞道:“善行也。”
    晚上车马少了许多,速度也快了起来,不到片刻,就已经到了那处客栈,张叔夜觉得很是巧合,但也省了回来的脚力,便去请了一个雅间,煮茶上菜,双方攀谈了起来。
    赵士程先上去给老爹报到回来了,然后又拒绝了老爹一起吃晚饭的要求,噔噔噔地从楼上跑下来。
    张叔夜对这个不吵不闹的孩子也不介意,随他了。
    而他们的讨论,也开始进入正题。
    “……张先生的意思是,想知道如何将西南边境城池,扭亏为营,不再成为财政负担?”王洋温和地问。
    张叔夜道:“不错,正是如此。”
    如果能有办法,献上朝廷,他必然可以官复原职,而不必在西安草场里牵牛喂马。
    王洋看了一眼旁边的小孩,两人相视一笑。
    然后,前者正色道:“张先生既然诚心请教,那我便如实回答,此事,非一朝一夕功!”
    张叔夜认真道:“请先生赐教。”
    王洋道:“西北诸城,位于边境,无论发展何等产业,都离开不开两者,一者为利,一者为人……”
    张叔夜认真听着,他是能中进士的人,记忆极好,倒也不用做笔记。
    “而西北之利,最为重要之处,便是全要依靠中原财力供养,所以,就以羊毛为例,需要水、需人,我们找一处临水之城尝试,而在最初之时,必须有一富饶州县,全力扶持……”王洋不知道西北有什么好的东西,但没关系,老师肯定知道,只要先让张叔夜明白,当好密州知州有多关键,其它的,回头问过老师再补。
    老师的给出的价码,他还没见过谁能拒绝得了。
    第110章 老少交锋
    王洋作为赵士程最后一个教出来的徒弟, 得到的指点其实还在山水和种彦崇之上,前者是因为赵氏商行有赵家宗室这个大树,天然就避免了很多麻烦, 而赵士程给出的货物差不多都是高等科技千锤百炼后弄出来的科技树, 对市场是处于一种降维打击的状态, 所以山水遇到的麻烦其实并不多,在人身安全可以保障的情况下, 有足够多的容错,山水这种机灵的小姑娘也勉强可以应付。
    而种彦崇更多的是崇拜火器的力量,对赵士程的知识了解得并不深入。
    王洋就不同了, 他是从无到有,在基层用无数困难和人心历练出来的人才, 对于经济、民政的了解甚至远在赵士程之上,所以, 就算赵士程不给开外挂, 也足够应付张家父子。
    就比如现在,他听过张叔夜的要求后, 开始仔细了解了西北一地的不同情况。
    张叔夜有求于人,当然有问无不答,在他看来, 西北是有特产的, 那就是青盐,青盐的贸易高于牛羊的贸易主力,其他的皮货、草药, 都只是添头, 但盐是大宋的贸易武器, 宋与西夏早就禁断了青盐贸易, 也就是如今羊毛异军突起,又占了一些贸易的份额,让西北边州添了一点进项。
    但王洋听完之后,就知道光是羊毛,远不远够支持三百多边寨的进项,在他看来,想要让西北边州扭亏为盈,那就要充分利用畜牧业的优势。
    比如养羊,不只是毛有用,羊皮也可以熬胶,羊奶可以做粉,羊肉可以像海货一样,制成干货,甚至可以利用青盐便宜的特点,做成腌肉,这些都是可以增加附加值的办法。
    但如今的西北诸城,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王洋问道:“西北诸城,多为卫戌连防而筑,所以城中多为守军,少有民夫,如此,又如何经营呢?”
    张叔夜道:“西北诸城,虽然是守卫,但却也是诸羌交易所在,内地货物,在城中与边民贩卖,只是商贸所得利少,常一年两年,方才往返一次。”
    王洋听懂了,西边边贸是有市场的,但市场很小,安全性又不高,商人不愿意过去。
    “所以,张监司若想改变,那么,就得打通西北与东面的商路,”王洋心里略为有数了,“先前我说,必须有一富饶州县全力供养,也是有此因由,西北非一州之地,而是下辖两路四十四州,想要一次将三百余边城全数扭转,是不可能的,但要扭转一部分,却还能一试。想要解决,那得先有一处边城兴起,以做表率。”
    张叔夜听得很认真。
    王洋继续道:“比如,找一处位于渭河渡口处的城寨,收拢周围牧民,约定每年在其部落收买多少羊毛,将周围的毛料聚集到一处,再利用水源梳洗羊毛,收拢周围人手,织洗毛料,再引入织机,将毛料就近销入成都府路,以成都府之富庶,必能让这处城寨扭亏为盈,若能做好,再向其它诸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