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化宋 第78节

      都是经验,既然是积累经验,那就一起积累了吧。
    赵士从不由得又好气又好笑:“你这是要把农事官的活也做了啊?!”
    赵士程眨巴着水润的眼睛,用崇拜祈求的目光看着兄长。
    赵士从捏了把弟弟的脸:“你真是不怕麻烦,但我可不想家里沾上什么猜忌!”
    赵士程面露失望,但也没有太失望,准备回头让山水找人再搞一个就是了。
    赵士从却是冷哼一声,看出了弟弟的险恶用心:“这事你何必自己出马,宗泽不是还有大半年的任期么,让林灵素把这事透露给他,他必会求着你把事情办好。”
    赵士程的良心微微有些痛,忍不住道:“这,不太好吧,他还在处理钱引和船坞的事情,我给他找的事情可真不少了,要是把他累坏了怎么办?”
    赵士从却是没这种担心的,平静道:“为民请命的官虽然少,还是有的,随便都能找出几个给你送过来。”
    赵士程不屑道:“能臣难寻,像宗老爷子这样又能干又能为民请命的好官更难找,你倒是给我说一个出来?”
    赵士从沉思数息,道:“这种人……我倒是想起一个,去岁,御史张克公弹劾蔡京,蔡京杀鸡儆猴,把张克公的族兄张叔夜找了个过错问罪,将这位开封少尹贬到西安草场监司去养驴了,那张叔夜的才干不错,为开封少尹时政绩也好,如今正好蔡京下台,若是活动一下,倒也不是不能把他派过来当知州。”
    赵士程顿时眼前一亮,张叔夜啊,虽然不算宗泽这样的大鱼,但人不能总盯着大鱼,没饭时的时候,二等鱼也算美餐了,可以的可以的。
    “那便多谢大哥了,我就要他了!”赵士程立刻定下,害怕这大鱼跑了。
    赵士从狐疑地看他一眼:“得了,这还是没准的事情呢,张叔夜在家族里就算不被重视,但到底也是徐国公后人,不一定愿意入种家和刘家的庇护。”
    他们帮着活动官职,肯定是不能用宗室名号的,只能以用亲家的名义来影响。
    赵士程没听懂:“大哥,可否说的细致些?”
    赵士从便解释道:“张克公是徐国公张耆的嫡曾孙,张叔夜是旁枝;张克公有徐国公家的人脉底蕴,张叔夜却没有;张克公与郑贵妃的从兄走得很近,张叔夜极看不惯家族这番勾结后宫外戚的做派,所以与嫡脉有些冲突。”
    当然,更多的如张家卷入立储之事,其中许多龌龊,就暂时不用给弟弟细讲了。
    “大哥,你怎么这么清楚别人的家事啊?”赵士程好奇地问。
    赵士从在他头上拍了一下,冷漠道:“这事知道的人多了去了,本来不清楚的,但张叔夜都去西安草场快一年,张家嫡脉也没有一点帮他恢复仕途的意思,这不就让人看得清楚了么?”
    赵士程道:“原来如此,大哥,你是家里最聪明的人,肯定知道怎么办,这事,小弟就拜托你了。”
    赵士从懒得理他:“行了,土地给你了,我回头会让林灵素转告宗泽,你炼你的丹,有事给我来信,明白了么?”
    赵士程用力点头,大声道:“明白了!”
    ……
    不久之后,宗泽给了小公子来信,胜赞了他的义举,并表示一定会帮他把田地看好,剩下的,就拜托小公子了。
    赵士程能说什么呢,只能一边摸着良心,一边给自己的化肥农药产业做准备了。
    现在需要挨个试验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效果了。
    赵士程的碱坊里在这两年的生产里,早就积累了大量的氯化铵,这是农业时的常见氮肥,也是用量最大的一种肥料,剩下的过磷酸钙、硫酸钾也都是很简单的材料,一个是用硫酸处理磷矿,一个可以直接从晒盐后剩下的卤水里提取。
    所以,不到十天,他就已经指挥着人准备好了需要的材料,让人把麦苗分组,挨个记录不同肥水下的生长情况。
    当然,这些事情不需要他亲自管理,只需要安排人,然后用达成目标后的重赏调动积极性。
    听说宗知州最近从衙门下班后就去试验田里闲逛,每天都去烦林灵素,问丹药什么时候到,把林灵素都问得不敢呆在学校里。
    赵士程有一次被宗泽在实验田城逮到,那真的是被紧紧拖着问了一个时辰,从粮种品类到炼丹难度,又从价格问到产量,每个品种都不放过,真是太可怕了。
    他都不敢再去试验田了。
    最让赵士程不能忍的是,宗泽为了这田,把船坞的事情都放下了很多,以至于山水都时常抱怨,说找不到宗知州。
    这可不行,虽然能理解一位父母官对提高粮食产量一倍两倍的激动,但这化肥大规模生产得哪年哪月了,按这进度哪能行?
    赵士程为此不得不主动去找宗泽,告诉他,在大海彼岸,有一种谷物,名为玉米,亩产两千斤,种可食,杆可喂牲口,且不挑土地,水旱亦能种,从两广到幽云,从山地到河谷都能种植,可是,这样的神物,如果没有大船,就永远拿不到这种子。
    宗泽当时听到这话,直接懵了,整个人都处于一种混沌状态,花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
    在反复确定了赵士程没有和他开玩笑后,宗知州整个人都振奋了。
    从那以后的第二天,宗知州对试验田依然热情,但一大半热情又回转到了船坞上,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状态——也不能这么说,应该是工作状态更加走火入魔了。
    赵士程非常担心他会不会过劳之余,又松了口气,开始继续关注田间试验的效果。
    这的时候的种子和气候肯定是比不过千年之后,赵士程对最生产量到底如何心里其实没底,但牛皮都已经吹出去了,那有什么办法呢,硬着头皮继续做下去就是了,反正小嘉禾也是嘉禾,最多被嘲笑一下。
    就这样,到了三月底时,赵家老爹的“病”好得差不多了,赵士从也要从山东回到河北去了。
    种氏十分不舍,给长子送行时泪水涟涟,赵士程也十分舍不得大哥,送了一个多时辰才把大哥送上车,惹得赵老爹很是看不下去,觉得是小女儿做态,又不是见不到。
    然后被种氏念了好半天,看得赵士程想装没听到都不行。
    啧,老赵啊,你可真是家里的食物链低端啊。
    第103章 准备工作
    时光飞逝, 转眼之间,已经到了五月。
    天气炎热,知了在树上叫得有气无力, 疏浚的河工们从淤泥里爬出来,将身体冲洗干净,在堤坝上略做歇息, 便扛着工具,四下散去。
    宗泽也视察完了这段河道,密州夏季雨水甚多, 必须在雨季来临之前, 修葺河道, 避免冲毁堤坝, 淹没沿岸农田。
    走完了河道,并没发现什么问题, 宗泽扶了扶头上的斗笠, 又牵起自己的毛驴, 悠然地走向那河边的几亩方田。
    方田被分隔成好几块, 种上了四五种不同的作物,有的已经枯死, 有的希希拉拉、青中带黄, 还有的却是健壮高耸,鹤立鸡群。
    方田边歇息着几位老农,正躲在树荫下, 拿着斗笠扇风。
    这几位都是他在密州各地请出来的老农, 每人都管着一块地皮, 赵小公子还给他们配备了识字的助手, 帮他们记录不同位置的禾苗的生长。
    一开始时, 这几位老农都很不满意,觉得自己的农活的一把好手,但赵士程每人砸了二十贯钱下去,他们便瞬间不再出声,所有的要求都按着赵士程说的来,处于一种“我虽然有意见,但看在钱的份上,我不说”的状态。
    看宗泽来了,不由得纷纷起身相迎道:“知州又来了,可有带来化肥啊?”
    宗泽热情地和他们打了招呼:“这不是顺路过来看看么,当然没带那化肥。”
    于是几位老农目带嫌弃,纷纷散去——无论他们最开始对知州多么恭敬,可发现每天都这么点卯挑剔的人并不给他们发工钱后,在老农们眼中,这位知州就是一个妥妥的事精,并不想在他身上浪费精力。
    宗泽却对他们的嫌弃不以为意,反而挨个摸过去,亲切地问道:“老戚啊,你今天的麦田浇了多少水,长了几寸,抽了多少穗……什么,还没浇水,这怎么行啊,这最近都没下雨,这干热风多伤麦啊,不浇麦黄水,地要是干了,麦芒会炸开,麦粒会干瘪……什么,明天浇……哎,我就说说而已,这多久浇当然是你说了算。”
    问完一位,他又去另外一块田点名:“老田啊,今天的豆苗又长了几寸,浇了多少水,开了多少花?”
    ……
    一番询问下来,宗泽又溜达到麦田边,挽起袖子,伸出手,小心地摸了摸麦穗,仿佛在摸小孙儿的头发。
    摸完,他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陶醉在麦田里。
    多么饱满的麦穗啊!
    这么满满的一只麦穗,就有二十多粒的麦子,而且一株麦上,生了整整三根穗子!
    一粒麦,生了六十多粒麦子!
    比那平时的田地,足足多了五成的收成!
    且这些麦子每颗都如此饱满!
    宗泽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赵家小公子还对这样的收成不满意,硬是说要增加三倍才是标准……
    宗泽对此的评论是:唉,年轻人,就是好高骛远。
    这才第一个年头,有什么好急的,不过,那化肥真是太好用了,加在土地里,那禾苗长得就是健壮,开的花就是多,结的粒也足,和那些普通的堆肥相比,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些稻麦长得太好,以至于几个老农不得不每天歇息在田地里——因为一不小心,就被人挖走,周围好些庄稼汉子都知道好种子有多重要。
    所以,越到收割,越是马虎不得,宗泽甚至已经决定回头派厢军在这里守上两天,免得出什么状况。
    至于林灵素要的嘉禾,他已经挑好了,有一株长得特别好的麦子,只生了一穗,但那穗上足有四十粒麦——可是一想要这穗子要献上去,宗泽还很心疼,反复要求了小公子许久,小公子才允许他在收获时抠下两粒,当做下年的种子。
    只是小公子这化肥也太少了些,要是能让密州之民都用上,那才是苍生之福啊!
    -
    信阳镇,小风村。
    这里是离密州新镇最近的一处小村镇,只有一百多户人家,而今天,这村子格外热闹。
    一辆崭新的牛车拉着满满一车的货物,在数十个汉子的簇拥下,缓缓走进了村口。
    他们受到村人狂热地欢迎,家家户户都欢喜得如同过年一样。
    到了村里的晒麦场上,村民们小心地上车上的货物拿出来,驾车的男人拿出一本笔记,一个个报数:“李二家,三斤毛料,一斤盐,一两沙糖。”
    一名妇人很快分到了货物,还不轻不重地拧了自家男人一把:“你说你,买什么糖啊,钱多是不是?”
    旁边的憨厚男人摸了摸头,小声道:“你刚生了孩子,吃好点是应该的。”
    于是又被妻子拍了一下,这次的力道,却是扭捏得紧。
    分货的男人继续道:“张草根家的,一斤盐、一升油,十斤毛料……”
    “居然买油!”周围有人窃窃私语,“真是舍得!”
    “张草根进的是碱坊,那里工钱可比修城墙高多了!”
    “难怪他舍得给儿子买灯油。”
    叫张草根的汉子骄傲地带着儿子妻子,上前领自己的货物,那有些白发的妇人还炫耀一般将一罐油举得老高了。
    很快,一车货物分完,天已经黑了下去,驾车的汉子却没分到什么东西,他看着空荡荡的车厢,露出微笑。
    在一边等了许久的妻子也很满意,她带着自家的两个小孩儿,坐到车上,那驾车汉子也坐上车,吆喝着牛,走到自家庭院。
    他的妻子激动地看着那牛,紧紧握着男人的手臂:“崇郎,你真的挣到了一头牛,还有一驾车?”
    和那些什么柴米油盐比起来,这车和牛才是真正的好物,她都没想到,自己一家居然还能有一头牛!
    “当然了,我亲自去挑的牛,”张崇很是得意,“这可是用当时绞杀海寇的赏额换的,你可不知道,那时为了拿到那海寇的首级,我有多幸运。”
    他的妻子有些害怕:“河郎,既然已经有牛了,不如就在村里种地,别出去了吧。”
    有了牛,那一家人就能多种好些地,平时再用牛车送些货,必是能衣食饱足的。
    张崇立刻摇头道:“这可不行,安娘,我这次回来,是给坊里请了假,回来帮着收割麦子,等收完麦子,和村里人要一起回坊里,好好干到年底,听说还有能拿十斤肉的赏额呢。”
    安娘子情绪低落起来:“你这都两月未回家了,孩子都想你的紧,都不能多留几日么?”
    “这不是坊里赶工赶得急么,”张崇安慰道,“咱家二郎已经五岁了,每年的工钱,都够让去镇上开蒙,大郎八岁,以后得找一门手艺,咱们家地少,就算有了牛,也就能吃饱饭,我多赚些钱,也是为了孩子将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