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591页

      这样就已经排除了五位旧神,还剩下八位旧神。
    翠斯利、露思米、贴米亚法、布朗卡尼、阿特金亚、佩索纳里、撒迪厄斯、梅纳瓦卡。
    旧小羊和新小羊,以及四只一直存在的小羊。
    ……“阴影”亲自杀死了贴米亚法(包括了埃尔科奥)、布朗卡尼、阿特金亚,这是安缇纳姆的说法。“阴影”又直接取代了梅纳瓦卡(包括了胡德多卡)。
    所以这“四只小羊”应该指的是贴米亚法、布朗卡尼、阿特金亚、梅纳瓦卡。祂们的力量始终保留在“阴影”的手中。
    ……那么,翠斯利、露思米、佩索纳里、撒迪厄斯,这四位旧神中,谁是旧小羊、谁是新小羊?
    一个前提是,佩索纳里吞食了翠斯利,这两位神明应该可以视作一体;而撒迪厄斯和露思米……
    等等,撒迪厄斯和露思米?
    西列斯略微惊愕地发现,这样的排除法最终将撒迪厄斯和露思米单列了开来,而这两位旧神正是“阴影”为自己选定的“父母”。
    ……“小孩”。
    这个自然的联想让西列斯猝然一惊。
    他猛地发现,既然童谣使用是“小孩”,并且还有“家”这个存在,那么“小孩”理所当然会拥有“父母”。这是一个隐蔽的、但必定存在的设定。
    如果他能早一点意识到这个问题……
    西列斯几乎本能地这么想,但是他又很快深吸了一口气,摆脱了这种不必要的情绪。
    所以,至少在童谣中,撒迪厄斯与露思米应该是另外列出的,作为“小孩”的父母存在,而不是作为“小羊”存在。
    那么,童谣中所指的新旧小羊,只有可能是翠斯利和佩索纳里。
    ……旧小羊的死,在童谣的描述中,有这样两句,“青草缠绕小羊脚”,以及,“泥土张口吞小羊”。
    青草束缚了小羊的行动,而泥土吞食了小羊……这种说法似乎倾向于翠斯利吞食了佩索纳里,但实际情况似乎刚好相反。
    难道又是像胡德多卡和梅纳瓦卡那样的情况?人们误以为是佩索纳里吞食了翠斯利?
    但是……
    一直以来,西列斯怀疑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佩索纳里会突然改变自己的态度?
    在阴影纪,祂还诅咒了死亡与星星的孩子,让“阴影”无法诞生;而等到沉默纪,祂就毅然投身于“阴影”的阵营,甚至吞食了另外一位旧神?
    这种态度的转变显得十分不可思议。
    西列斯曾经以为这与“阴影”有关,但如果……
    如果,是翠斯利改变了佩索纳里的想法?
    因为……因为,翠斯利憎恨人类,所以,翠斯利主动加入了“阴影”的阵营?作为投名状,祂杀死了佩索纳里?
    但旧小羊不是已经被小孩禁锢在了画框里吗?
    ……“小羊小羊不要逃。”
    这句话突兀地闪过西列斯的大脑。
    旧小羊是自己“逃”出小孩的画框的。
    然后是旧小羊被青草与泥土吞食。然后是坠落海面的星星让鱼儿跃到海滩上晒成鱼干。然后是小孩与渔夫做交易,得到了鱼肉。
    然后才是小孩画出了新小羊。
    如果这个时间线是正确的,那么小孩在得到“鱼肉”之后,才画上了新的小羊。
    但是得到“鱼肉”,难道指的是“阴影”脱困?
    可十四年前约瑟芬创作这首童谣的时候,“阴影”还没有脱困吧?童谣的时间对于当时的约瑟芬来说,难道是将来时?
    ……西列斯感到一阵头疼。他总觉得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重要的细节。
    吃饭的时候,他便和琴多说起自己的分析与猜想,他说:“旧小羊和新小羊,哪个是翠斯利,哪个是佩索纳里?”
    琴多也想了一会儿,没能想出一个答案,不过他提醒说:“您好像没有把安缇纳姆算上。”
    西列斯微怔,他低声喃喃说:“翠斯利或许杀死了旧小羊,但新小羊也未必是翠斯利。安缇纳姆是小羊吗?”
    琴多瞧着西列斯如此沉思的模样,甚至有点后悔在饭点之前跟西列斯提及这首童谣了——他就知道他心爱的神明一定会一头栽进这个谜题里面,现在都不好好吃饭了。
    他便委婉地说:“约瑟芬未必了解旧神们之间发生的故事的全貌,这首童谣中也说不定带有一些她臆测的成分。您先吃饭吧。”
    西列斯回过神,莞尔地笑了笑,他说:“好的,琴多。先吃饭。”
    吃过午餐,他们收拾了厨房,然后就一起出了门。下午西列斯要前往贝恩书店,参加小说家聚会。
    相当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在贝恩书店那儿相熟的几名小说家,为加兰小姐的舞台推广做出了不遗余力的努力,也让不少人了解到了这出戏剧的存在。
    不久前西列斯曾经通过二号人偶来试着做出过一次努力,看看是否能将整个拉米法城的居民拖入梦境之中。
    幸运的是,《加兰小姐的梦中冒险》的确帮了忙,许多人在潜意识中都留下了一个“梦中的真实冒险”的概念,让他们能够接受梦境力量的侵蚀。
    不过,他们恐怕还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让更多人知晓此事。
    按照西列斯那一次尝试的推断来说,他现在想这么做的成功率可能是一半一半;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加兰小姐的故事的推广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