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穿到古代搞基建 第116节

      上头说鱼儿已上钩,宫城那是早晚的事,信里还附带了一张堪舆图,上面标了一个小红点,写到齐国援军的粮仓就在此处。
    萧瑾啧啧两声:“这粮草给他们浪费,一把火烧了又可惜,还是劫了吧。”
    抢东西这件事情一回生二回熟,再三就彻底不要脸了。
    第131章 米荒 ◇
    ◎粮食保卫战◎
    齐国准备运送到济州的粮食前些日子就该送过去的, 但因为有夏国的军队拦着,他们生怕自己落入了埋伏,便把这些粮食给藏了起来, 心想着这济州这么大, 这才为了多长时间总不至于一下子就没了粮食,就算再晚一个月送过去,济州也是能撑得起的。
    原本是没事, 可坏就坏在这件事情被萧瑾给知道了。
    本着有便宜不占是傻子的念头,萧瑾当天下午就让人王硕带队前往, 劫持这批粮食。
    守在粮仓附近的不过只是军队的一支,只负责看守,并不擅长做战。
    夏国人过来的时候, 他们连一点防备都没有,被打的猝不及防。夏国人也是速战速决, 没给他们多少反抗的机会就把人给制服了,不过齐国这边还是有人趁乱发了个窜天炮,通知了远处的齐国大军。
    放完窜天炮,那人直接抹脖子自杀了, 未免夏国人从他嘴里挖出更多的消息来。
    王硕见他自杀杀得这么干脆, 还真有点可惜。不过王硕也知道劫粮这件事瞒不住, 更知道齐国要不了多久便会派援军过来,可那又如何呢?他根本就不在意。
    人来了就来了呗, 反正在此之前, 粮食已经落在他们手上。
    因萧瑾吩咐过, 所以他们这次不仅带了人还带了车。他们人手足够, 也没花多久功夫就把粮食全都运回夏国的营帐中了。
    萧瑾看着这些白得来的粮食, 比自家地里丰收了还要高兴。王硕可真是个可造之材啊, 不愧是王从武带回来的,萧瑾欣赏地盯着对方,毫不吝啬夸赞:“做的不错,真不愧是王尚书一手教出来的,事情办的就是利索。齐国人若是知道了,指不定鼻子都气歪了。”
    王硕想了想,笑着说:“他们想必已经到了。”
    萧瑾能够想象他们气急败坏,却又奈何不了他们的模样。
    嘿,真是解气。
    冯慨之也在旁边幸灾乐祸,他那表情真有些小人得志的味道:“俗话说的一点都没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前夏国遭难,来齐国借粮食的时候可没少被他们给奚落,嘴里的话一句比一句刻薄,朝廷自上而下都没几个好心肝的。如今可好了,遭报应了不是?”
    冯慨之高兴地想立马写封信寄回京城。若是张丞相知道此事,必定比他还要高兴。
    萧瑾嫌弃道:“一批粮食就把你高兴成这样,真是没出息。”
    冯慨之辩解:“您不知道,这粮食对于微臣跟张丞相来说,意义非凡。”
    萧瑾无从得知意义不凡在哪儿,只让人继续盯着齐国动向。
    齐国人这会儿已经气糊涂了。
    王硕一干人等搬空了粮食,后又直接一把火烧了这个营地。等齐国人赶到的时候,这地儿只剩下一片狼藉了。他们那么多的粮食,都被搬得一干二净,连个袋子都没给他们剩下。
    这可不是几千斤的粮食,而是二十多万齐军两个月的口粮。这么多粮食一下子丢了,齐国领军的刘将军几乎要吐血。
    简直就是强盗行径,夏国人是自己没有粮食吗,竟然跑过来偷他们的!
    可恶,可耻!
    气过之后,人的意识才慢慢觉醒。
    “……这地方隐蔽,夏国人怎会知道?”
    刘将军百思不得其解,济州一带的地形他敢说夏国人绝对不熟,至于这里那就更不会知道了,那……他们究竟是从何处得来的消息?
    属下道:“只怕咱们这边也有内鬼。”
    刘将军一双拳头捏的咔咔作响:“若真有内鬼的话,身份必定不低。”
    寻常的人,哪能知道这些机密要事?
    属下又问:“可要仔细盘查军营?”
    刘将军又何尝不想把这个叛徒给揪回来呢,可他也知道,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想要再探查谈何容易?是以他才道:“现在要查哪里还来得急?就是有证据也早就毁尸灭迹了,像这一把大火一样,烧得干干净净。往后你需得引以为戒,好好学习,千万再轻信外人了。”
    “那咱们的粮食?”
    “放心,迟早都得抢回来的。”
    对此,刘将军多少还是有些信心的。这是在他们齐国的土地上,夏国要攻打的城也是他齐国的城,里头都是他齐国的百姓。若他们上下一心,同舟共济,缺粮食根本就不算什么问题,济州城内百姓稍稍有血性的话,都会拿自家粮食接济军队,与夏国死战到底的。
    刘将军吩咐道:“即刻与邓喜传信,让他集结城中物资,三日之内必要反攻!”
    “是!”
    刘将军一声令下,远在济州城正被人挟制的邓喜没多久就收到了消息。
    简玉衡不禁庆幸自己绑对了人,没有退而求其次去绑个二把手三把手之类的,而是直接把这济州最厉害的给捏在了手上。
    这要是换了二把手三把手,哪能这么干脆利落地探听到消息呢?
    简玉衡一把拿起那封密信,展开只是细细地瞧了一眼。
    邓喜敢怒而不敢不敢言。
    他是觉得自己被冒犯,但如今人为刀俎,他为鱼肉,还是乖乖听话得好。再这说来,他都已经决定跟夏国绑在同条船上了,那这会儿的事也不好瞒着人家。
    邓喜甚至还觍着脸说:“我邓某说一不二,既然投了夏国,便不会有什么在瞒着您几位,您还是放一百二十个心了。”
    简玉衡心里冷冷一笑,他就是放四百二十个心,该看的东西总还是要看的。
    这一看,还真让他找到了突破口。
    简玉衡原本是想借着城内百姓煽动不满情绪,让齐国百姓主动头降,可现下他忽然又有了些新的想法法,缺自己的计划还可以再完善完善。
    简玉衡想法子的时候,孟楚便抱着胳膊站在边上,也不打扰。
    还没一刻钟的功夫,简玉衡忽然就有了主意。
    他对两人说道:“如今有一计,既可以让百姓主动投降,又可以让们彻底远离齐国,与齐国朝廷离心。”
    邓喜伸出脑袋:“是什么?”
    简玉衡颇为得意的晃晃手里的信:“点子就写在上面了。”
    倒也多亏了齐国的那位刘将军,给他省了不少事儿呢。
    简玉衡说到做到,立马让邓喜运作了起来,这件事情他确实不好出手,也没有别的原因,人不够,或者说,合适的人不够。
    但是邓喜就不一样,他在济州多少还是有些人脉的。邓喜将那些用得上的人都叫了过来,低声吩咐了几句,让他们把话往外传,传的越厉还越好,最好让人人都能知道。
    于是乎,不过一晚上的功夫,城中便人人自危了。
    城中随处可见两三人聚在一块儿,神色紧张地说着同一件事儿。
    “哎,听说了没,咱们城里快要没粮了。”
    “哪里是咱们没粮食了,是朝廷来的军队没有粮食了。真是一群不中用的东西,连口粮都保不住,能保得住咱们才怪呢,且她如今还要来抢咱们的。”
    “朝廷的人向来只顾着他们自己,何曾顾及过黎民百姓?咱们家中是有些余粮不假,可那都是保命粮。如今城被围了,还不知要围到什么时候。要是把那些救命粮给军队,回头咱们怎么办?难不成要被活活饿死?”
    越是讨论越是惶恐,这种不安的情绪在口口相传中逐渐被放大。
    等到入了夜,忽听闻官府已经派人挨家挨户的收粮食,准备送去给外头缺粮的军队嚼用时,这股不安跟不满一下子达到了顶峰。
    朝廷这是想要拿他们的命换外头军队的命啊!
    粮食被抢了再抢回来就是了,怎么还惦记上他们的?但真是不要脸!
    自家粮食被征了上去,这已经让城内百姓慌乱不已了。有人去米铺打算添置一些,结果米铺子连一颗米都没有了。
    连米铺都没有米了,说明他们城内实在没有多余的粮食了。继续苦守的话,只能被活活饿死,他们一个人为国身亡也就算了,可家中老弱妇孺怎么担得起日子?
    总不能不替自己的家人考虑吧。
    这消息传开之后,投降已经成了唯一的选择。
    有人高呼:“朝廷不让我们活,我们还苦守做什么?直接投降算了!”
    “是啊,谁说不能投降的?我看夏国就挺好。”
    这句话可不是简玉衡指示的,而是真有那些不满的已经想要投降了。
    不过有了这一人振臂高呼之后,剩下的事情确实简玉衡交代做的。他可不是混淆视听,只是推波助澜罢了。简玉衡让邓喜派了一群人浑水摸鱼,一方面将缺粮即将要被饿死的恐慌不断放大,一方面有鼓动的城中百姓赶紧投降。
    一来二去,要投降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第二日一早,随着过来收粮的官差态度更加倨傲,百姓们终于坐不住了。都被逼上绝路了,他们还有什么好选择的呢?
    投投投!只要投降了,就没有这么多事儿了。他们可没有多少忠君爱国的思想,只要自己小命保住、一家人能平平安安,谁当皇帝不是一样的?
    邓喜还在想着该以什么样的借口来主动投降,不曾想简玉衡的计谋竟生效的这么快。待官差跟他说外头有许多百姓跪着情愿的时候,邓喜反映了半天才琢磨出味道来。
    这要是真的话,那他就不必当卖国贼了,顺理成章投降有多好?
    他愣在原地,简玉衡却挑起眉毛,戏谑道:“还不去解决了这事儿,知府大人?”
    第132章 受降 ◇
    ◎继续往东进攻◎
    邓喜正了正官服, 挺着胸膛踏出了官府大门。
    官衙外头乌压压地跪着大片人,此刻众人脸上惧是一片惶恐不安,更有人拖家带口的跪在这儿, 口中所求, 说来说去不过都是“投降”二字。
    邓喜不得不佩服夏国人。
    这粮食是他们劫的,要在城中收粮食也是他们定下来的,就连买空米铺里头的粮食也是他们的计谋。自始至终, 邓喜这个一州长官到底像个打下手的一样,稀里糊涂的按照他们的命令行事。事情一步步演变成现在这样, 每一步都是在夏国人的算计之下。
    邓喜心中对简玉衡一干人等起了深深的忌惮之意,幸好,幸好他当初选择投降, 如若不然,只怕他就当场没命了。
    夏国人的手段, 可不是他能承受的住的。
    邓喜心中腹诽,不过说出来的话却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气势十足,大道理一套接着一套,表明自己要死守济州城, 不会让齐国丢失一寸土地的壮志。
    态度之坚决, 让人钦佩至极。
    不说别人, 起码邓喜身边跟着的那些官差就真的被感动到了。
    平日里不见邓大人有多么忠君爱国,可到了这种关键时候紧要关头, 却愣是将邓大人身上的正气给激发出来了。众人都觉得, 有邓大人这一句话, 城中百姓定能同他们风雨共舟, 共同击退夏国的!
    可谁知, 邓喜说完这一句之后, 外头跪着的那些百姓们投降的呼声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