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第157节
乡村振兴大业,关系到全国几亿农民的钱袋子能不能鼓起来,就像当年的特区一样,地方一定要拿出特事特办的魄力来!
记者们一边走一边记,因为可以报道的素材太多,以至于一路走过来,很多人已经完全忘了想蹭名导演和影帝热度这回事……
他们忘了,可“心怀叵测”的江小满没忘呀!
他还等着看官媒和娱乐圈互动一把,彻底把他们郎山特产的名头打响呢。
不过,江小满不愧是村民公认的“智多星”,眼珠子一转,他就想到了要怎么不着痕迹地安排采访团和剧组“偶遇”了。
“爹!这天这么冷,我烤点红薯,你帮我去问问梁导他们要不要来吃点?”
这个季节,山里过了下午三点,太阳西斜之后,温度就开始急速下降,这种时候,烤一炉软糯香甜的沙地红薯,那香味传出去,他就不信那帮吃货忍得住!
除了红薯之外,他还烤了一些本地的红皮洋芋,打算让采访团的记者们也尝尝,毕竟这也算是原定的重要采访内容。
虽然现在记者们明显更想写养蜂合作社和经济作物种植……但红皮洋芋也很重要嘛~
江老板真是不放过任何一丝宣传自家拳头产品的机会。
甚至恨不得把他店里的产品全都摆出来!
不过这也不是不可以……
把红薯和洋芋烤上之后,江小满拿了一个大号的茶壶,取了自家留着喝的老茶饼,泡了一壶浓茶。
又跑到厨房,把他们今年卖的特别好的泡菜和酱菜都拿了一些出来,舀了半碗野蜂蜜,准备待会儿拿来就着烤洋芋吃。
只可惜干菜做起来没那么快,不然他连本地特色的山野菜干,都想做来给记者们尝尝。
这帮记者们平时出席一些官方活动或者发布会什么的,吃的都是精致的中式茶点或者西点什么的,大家围坐在火堆边啃洋芋,还真是头一回。
江小满烤的这些洋芋,是江有粮提前十来天挖出来后,放在阴凉通风的角落里的,这样放置一段时间,新鲜洋芋的表面干瘪,水分蒸发掉一部分,烤着吃的时候,里面的肉质更加软糯甘甜,外人吃不惯,有时候还以为他们吃的是坏掉的洋芋呢。
除了洋芋之外,烤熟的沙地红薯也特别香甜。郎山本地以前种的都是那种白心红薯,富含淀粉,是喂猪的好饲料,做红薯粉丝也不错,不过人吃着就没有红心番薯好吃了。
前几年江小满上大学的时候,偶然一次在食堂吃到这种沙地红薯,便惊为天人,现代网络发达,江小满在网上买了一些沙地红薯的种块带回老家,不过几年时间,这一片的老百姓都被他们家影响,大家一起种植沙地红薯了。
这种细长条的沙地红薯,特别适合烤着吃,烤熟的红薯就这么直接吃都很好吃,更何况江小满还给众人准备了丰富的佐餐小菜!
大伙儿正吃得开心,远远就听到院子外面传来一阵说笑声。
原来是剧组下工回来了。
这两天剧组都在拍老百姓集体栽种新品种洋芋的镜头,大概是因为需要展示种洋芋的辛苦和创业的艰难,坏心眼的导演每次都挑在一天最热的时候让他们开拍,演员们累得气喘如牛、汗流浃背,那效果不就一下子出来了?
就因为知道他们拍摄时间调整了,江小满掐好了时间,果然他们这边刚开吃,剧组就收工回来了。
“咦?梁导?姜哥?你们怎么在这里?”记者们演技精湛,假装真的是在采访中和剧组偶遇了。
梁松云和姜元他们是真的吓了一跳,稳了稳心神,下意识的就想去找镜头,想看看是不是什么整蛊节目。
结果当然是没有。
江小满赶紧站出来,跟他们解释了一下,说是省委宣传部安排的采访团恰好来村里采访,没想到一个要在江小满家的责任田拍戏,另一个要来拍他家的金丝皇菊,这不巧了吗?
梁松云:“……”
真的吗?呵呵~~我不信!
第196章
梁导演不信归不信, 可是,拍戏过程中偶遇来郎山的“乡村振兴”采访团,这确实是个非常难得的宣传噱头。
看看!就说他们剧组选择郎山作为取景地没错吧?
就连当地省委都安排了采访团来采访报道郎山的乡村振兴事业, 这不正是当年王宪老师他们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 最重要的佐证?
不愧是长袖善舞的娱乐圈成功人士,梁导演很快就笑容满面地跟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们握手寒暄起来。
记者们左看看, 右看看,顿时陷入了选择困难症。
按理说他们应该先记录省委领导和剧组负责人这边对话的,毕竟领导站位比较高, 容易上头版。
可那边还有个影帝姜元啊!
这位据说每次一进组就人间蒸发, 有一次被狗仔拿无人机偷拍, 这位狠人居然专门雇了个准头特别好的射击教练,每天呆在剧组,啥也不干, 专门负责打无人机!
要是他们能抓到姜元的独家采访……记者们不由蠢蠢欲动起来。
没一会儿,现场的记者团就自动分裂成了两拨势力:日报之类的主流官媒, 根本就没有报道娱乐圈新闻的版面, 干脆老老实实跟着省里的领导;其他一些晚报或者网站的记者, 在火速请示了自家领导之后,纷纷凑到了剧组演员这边。
听说这次剧组为了深度还原郎山扶贫攻坚战场景, 还特别邀请了一位本地村民,作为电影中的一个重要配角,记者们唰的一下, 集体将目光转向了一旁安静得仿佛小透明的郎英。
这可是梁导演的年度巨制!多少娱乐圈新人挤破了脑袋也想在电影里打个酱油, 别说片酬了, 倒贴钱也愿意啊!
这个农村留守妈妈, 居然能演重要配角?凭什么?
呵呵~当然是凭借郎英出色的农活技能啦!
修改过的剧本里, 郎英这个角色代表了当前农村绝大多数已婚妇女,她们明明勤劳善良,却因为遇人不淑,或者原生家庭拖累,陷入了命运的泥潭。
拿着这样的“苦命牌”,要是换成以前,那必然是一辈子就这么一路苦下去、一点盼头也没有了。
可影视艺术的魅力,就在于绝地重生后逆袭的爽感,在新剧本里,编剧给郎英这个配角开了个金手指,让绝望中的郎英,遇到了扶贫干部王宪老师。
在善良睿智的王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鼓励下,郎英扮演的角色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一开始只是在合作社打杂,负责扫地做饭,后来在机缘巧合下,和村里其他几个婚姻同样不幸的女人一起联手,承包山地种洋芋,开办村里第一个农产品加工厂。
从一个连宅基地都没有、只能住在合作社杂物间里的失婚妇女,摇身一变,成为了本地小有名气的女企业家……
要不是这个单元主要是讲述王宪老师事迹的,梁导演都忍不住想单独给郎英这个角色拍一部电影了。
这简直比现在市面上所谓的大女主戏更加热血正能量好吗?
只可惜郎英在这部电影里只能是个配角,虽然跟着拍了十几天,但是听剧组的人说,最后可能就只会剪进去几个画面,还有跟男主对话的那两段。
可是,当记者们听说她进组半个月,就能拿到三十万片酬的时候,还是被震惊到了。
梁导这部片子不是讲乡村振兴的吗?怎么经费这么多?
拍这种主旋律献礼片,应该没有多少品牌会赞助吧?毕竟不好植入广告啊……
“嗐!这种主旋律电影,还是几个知名导演联合执导,一般的品牌方就算想进来赞助也混不到名额啊,你想想,咱们国家乡村振兴这件大事上,贡献最多的是哪些单位?”
“各地政府、国家电网、公路局、铁路局、四大国有银行、邮政、电信、中石油、中石化……”
好家伙!各个都是不差钱的巨无霸啊!
怪不得不稀罕品牌赞助,哪家品牌敢说自己比国家电网和四大行还赚钱?
这么一想,记者们顿时也被爽到了。
就该多拍点这种主旋律电影嘛~又能宣传正能量事迹,又不愁拉赞助!
记者们暗暗记下了这部电影的名字,打算等电影上映,就带全家去支持一下票房,毕竟这可是以他们省贫困山村为主题的。
心满意足地在剧组这里得到了一份独家报道,时间也差不多了。
孙哲远带着一行人下山,江小满叫上剧组几个壮汉帮忙,拿着编织袋,到自家地里挖了满满几大袋新鲜洋芋和红心番薯,让领导和记者们带着回去尝尝。
“都是不值钱的土特产,大家别嫌弃,这次时间紧张,招待不周,等下回大家有空来郎山玩,我请大家吃正宗郎山板凳宴!”
“好!小江呐,你们这两个合作社一定要好好办下去!有什么困难,就去找镇上或者县里,实在不行给我打电话,我去帮你们协调处理!”
“咱们郎山不容易啊!过去,老区的英雄们用鲜血捍卫和平,现在,也该我们来扶一把老区的乡亲们了。”
省委领导的这番话,不仅让江小满感动不已,旁边的孙哲远更是热血沸腾。
有了领导这句话,今后他们的很多项目审批,都会比现在容易得多。
要不是条件不允许,孙哲远恨不得拿出毛笔宣纸,请领导再给他们郎山题个词啥的……
送走了浩浩荡荡的采访团,《绚烂之路》剧组也要结束拍摄离开了。
梁松云非常欣赏郎英在拍戏上的悟性,堂堂国际知名大导演,居然主动找郎英加了微信好友,还特别热情地表示,如果她喜欢拍戏的话,以后有合适的角色,会再推荐她出演的。
至于这新戏到底是别人的,还是梁导的,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电影制作还需要时间,但是新闻报道却非常讲究时效性。
采访团离开郎山的第二天,铺天盖地的报道就纷纷出现在了被邀请过来的各级媒体上。
电视里,播放着郎山的养蜂合作社、正在建设中的茶叶合作社厂房,以及江小满这个“致富带头人”的农家乐和快递驿站。
报纸上,记者们用热情洋溢的词语,描绘着新时代老区的乡村振兴事业,这里的老百姓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森林资源,养蜂、采茶、种花,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财富。
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记者和小编明显对“农村妇女化身电影新人”这个话题更感兴趣。
多么具有戏剧性的剧情啊!
一个离异带娃的农村妇女,居然打败了娱乐圈众多被资本力捧的流量新人,成为了知名导演梁松云的爱将!
虽然只是个配角,但也妥妥的是块好饼啊!
这帮擅长知乎体文学的网络小编们,恨不得把郎英描述成新时代农村妇女的典范,丈夫出轨,打小三算什么?直接连丈夫一起踹了!
小姐姐带着孩子,发家致富,进组拍戏,年入百万,走上人生颠覆!
简直就是现实版本的大女主爽文!
看着江小满转发给她的推文和短视频,郎英小姐姐也沉默了。
她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
而且什么年入百万?
剧组给她的片酬,扣掉税收之后,其实也没剩下多少了,她也不可能像推文里说的那样,搭上了知名导演梁松云,从此就踏入了年入百万的娱乐圈……
作为当事人,郎英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次拍戏她能顺利把活儿给干下来,第一个要感谢的还是指导她演技的表演课老师,一段表演,怎么样钻空子让一个原本没有演技的人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表演课老师再清楚不过了。
有了老师指点,再加上梁导对她这个素人本身期待值就很低,所以,她只要稍微表现的比一般素人好一点,放在导演和剧组其他人眼里,就变成了“有天赋”。
郎英自己都不相信梁松云会再来找她拍戏,她觉得,能赚到这三十万,纯属机缘巧合。
没想到的是,剧组离开郎山还不到半个月,她就接到了梁导助理的电话——
“英子姐,梁导让我问问你,他有个朋友也要去郎山那边拍戏,正好缺个演员,跟你上回演的差不多,你要不要去试试?”
好家伙!这是准备把他们郎山打造成什么影视基地了吗?
影视基地这种好事,想也知道肯定轮不到他们郎山的,别的不说,动不动近百亿的投资,去哪里找这么多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