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03页

      “是。”他最信任的皇城司公事臣上来了一份奏报,经太监转手后被送到赵祯手中,他展开,入目的便是白锦羲工整又劲挺的字迹,然而仁宗此次全然却没心思欣赏,他一目十行,只感气自丹田生,直冲喉间,他一合奏折将之放到御案上,忍了忍,没忍住,手一甩,将桌案上的笔墨全数扫至地上,他站起身在堂内来回踱步。
    他咬着牙,压着声音“拿吾的钱,铸道观?”
    “求长生?”
    “求普度?”
    “任由灾民活活饿死,求他的长生?还顺便替朕求了,朕是不是要感谢他还记得吾这个姐夫?”他越说声音越大,却被强自压在一个仅在室内可闻的范围内,皇帝最终实在没能忍住,一脚飞起,踢在了堂柱上“飞星将军,飞星将军怎会有如此弟弟?”
    他的手气到颤抖“庞妃温顺可人,飞星将军尽忠职守,太师虽常有私心,但于正事尚且可用,这一家子怎么就出了个庞昱此人?”
    屋内并无人回答于他。
    庞妃是仁宗心爱的妃子。
    这其中还有种种缘由,当年赵祯在到了择后年龄之时,他与刘太后在皇后人选上发生了争执,刘后看中了家世更好,人也端庄的郭氏,而赵祯则看上了一同参选模样乖顺灵巧,颜色也好的庞氏,然而在这件事上,他没能争过刘太后,庞氏只得为妃。
    婚后,郭氏性格蛮横,又是刘后所点,自觉有所依仗,赵祯虽试图与之培养感情,奈何实在没有共同语言,加之庞氏被教的好,柔顺可爱,又聪明伶俐善良,他便难免更为宠爱庞氏。
    庞氏还有个好哥哥,飞星将军庞统少年时便离家出走,隐瞒身份悄自从军,后扶摇直上,成为是大宋插在北边的一柱镇北神针,加之太平王铁卫镇守,才保得大宋在辽国虎视眈眈之下有平稳之态以图发展。
    赵祯虽无用外戚之心,但是确实想要扶持庞昱接庞太师的位置,故而才点齐了充足的物资和兵马派他去赈灾,却万万没想到,这一本是保其镀金之策,却成了他在当地中饱私囊为所欲为的保护伞。
    他派去的亲兵被他指挥去镇压平民,庞府的私兵则被他用来强抢民女、民男……嗯?
    “他抢男人作甚?”
    殿内本无表情之人沉默了下,道“炼丹……需要童子……的精华。”
    君臣二人齐齐不言,不知为何,赵祯只觉忽然没了生气的力道,只感全身疲软,他回身坐到了御座之上,单手撑住了额头,眼神放空。
    此时,他脑中回想起的,是庞昱离京之时入宫谢恩时候说的话,他说他定会好好干,不让官家失望。
    按照皇城司递上的奏折,赵祯基本已经能猜到包希仁到了徐州后会是如何场景了,单单私吞赈灾粮款一事,已是踩着包拯的死线,其余事情更是……
    他苦笑一声。
    包拯是他养出来的刀,但是这把刀现在对着自己咽喉的感觉,还真是难受啊。
    不错,包拯为开封府尹,明明是开封府一地之长,此次却被派去陈州治灾,外人只道是帝王心系黎民,却不想莫非当真朝中无人只能派他前去?
    自然并非如此,大宋官场冗员严重,只有人太多,万万没有不够用的问题。
    之所以这次会派了包龙图前去,正是朝中官员对赵祯此前纵着包拯清理旧案,剪除他们羽翼的报复,也谈不上报复,不过是反制罢了。
    庞昱此举,有多少是他自己出的主意,又有几分是被人怂恿,那个道士又是哪儿来的,这些赵祯心中都有几分数目,一个长在京中,亲姐入宫前不过是寻常官吏小童的安乐候,哪来的胆子挪用赈灾物资,又哪来的自信帝皇能够保住他。
    还用多说吗?
    庞昱,是宗亲、权臣所利用的一招棋,没别的作用,就是让赵祯感觉到难受,如噎在喉,让他亲自感受一下准备扶起来的小树被亲自磨出来的斧子一下子斩断的痛楚罢了。
    而包拯的性子,即便他看透了这一切,在到了陈州地界,见到奏折中所书之惨景时,只怕也是按捺不住的。
    这是赵祯往常最欣赏的一点,此时也是他最遗憾的一点。
    还有没有办法……能够救庞昱一命?
    他将视线转向了安静立在堂中的白锦羲。“泽玿……”
    “臣在。”
    帝王嘴唇翕动,然其最终也是未能将那一句话说出口,只是长长叹息后,令人下了谕旨,让包拯务必将首恶带回京中再审理。
    唯有如此,他才有可能保下庞昱的性命。
    再不济……他也能保住庞昱全尸,不让其受铡刑之苦。
    见他神色黯然,白锦羲在久久的沉默之后,还是说道“官家当保重贵体。”
    “我知。”皇帝此时有些意兴阑珊,他挥了挥手“你先下去歇息吧,让吾自己呆一会。”
    只是,他的皇城司公事并未告退,反倒是稍稍犹豫之后又谏道“官家,您身份贵重,如今又是敏感之时,若要白龙鱼服……于明暗之间,都带上些兵士吧。”
    “我知道了。”
    赵祯有些漫不经心得点了点头,直至片刻后,他意识到白锦羲究竟说了什么之时,才有些疑惑得抬起了头。
    他满脸不解,公事为何有此说,他最近,都不曾微服啊。
    第140章 北宋(十)
    京中朝堂间的纷乱斗争对于寻常百姓是不知道、也并不想知道的, 即便此时朝堂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但是在民间, 他们听到的不过只是三两句有了陈州百姓到开封府告状的热门消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