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83页

      这个必须行大礼,必须叫万岁,必须说圣明。贾赦屁颠颠地把一套动作做得行云流水,好歹让皇帝心里不那么别扭了,谁知人又来了一句:“皇上,再赏个御医吧。”
    这跨度也太大了吧。皇帝又是一脸懵。
    “是我们老太太,这几天不是不好吗。有个御医看着,怎么也得让人在琏儿的婚事上露下脸不是。”
    都不用皇帝,太上皇就让贾赦的孝顺感动了:“得了,让我的御医过去吧。”这么孝顺的孩子,必须得如他所愿。皇帝岂能让太上皇没有御医可用,他可比太上皇年轻呢:“哪儿用得着父皇的御医,还是上皇后再安排人就是。”
    太上皇点点头,算是准了。
    于是去而复返的贾大老爷,这次又带着御医以了贾府:“老二,张御医是医中圣手,太上皇皇上念及父亲才请过来为老太太诊治的,你要仔细招呼。”
    贾政当然得仔细,现在别说是御医,他连太医都请不来好不。得了御医再次诊治的贾母一点也不觉得一天两次让人诊脉是负担,反而志得意满的想着太上皇如此顾念老臣,自己要赶紧好起来,亲自进宫向太上皇道谢,当然顺便也能见下孙女。要是太上皇一高兴,说不定自己的孙女宠爱还能再进一步。
    要是贾赦知道他老娘的奇葩想法,当场就得怼回去,可惜他不知道,贾母就此少生了一场气,病更好得快了几分。
    京城中再次飘荡着一等将军贾赦孝顺的传说,没见人为了老娘都亲自进宫请了御医吗?什么,你说人家耽误皇命没按时去巡检?人家这样的孝子,老娘没好利索你就逼着人去巡检,安的什么心?没见皇帝都没说什么,皇后都赏了药材?这分明就是在表彰孝子呀。皇家都表彰的人,你还挑毛病,是不是见不得别人好?
    所以说人生充满误会,贾赦不过一个无心之举,却成功地将自己钉到孝子行列,真是时也命也运也。
    第125章
    五月十六日, 宜嫁娶、安床、动土、交易,大吉。
    这日正是贾琏娶亲的大日子。一大早,一等将军府中门大开, 处处红绸包裹, 阵阵鼓乐声鸣,就连大门两边的两头石狮子, 都新扎了大红绸花透着精神。大管家站在府门口,向早来的亲朋行礼致意, 就有机灵的小厮将人接到府内, 按早就理好的名单分别带到位置。贾母和二房一家自然是早来之列, 让人恭敬地引入内宅。
    内宅里,一身喜服的贾琏恭敬地向贾赦与邢夫人行礼,贾赦看着这个一点点成熟起来的便宜儿子, 竟生出一种吾家有子初长成的感慨来。或者是原主的意志,或者就是自己的感觉,谁管它,反正现在这个便宜儿子得管自己叫父亲。
    邢夫人也有些感慨, 说起来她也算是看着贾琏长大的,可是原来二人别说亲近,就是见面的时候都有限, 贾琏那时成日跟在二房后头打转,对她还有一种莫明的敌意,让她从哪里生出感情来?加上原来那个媳妇,唉, 大好的日子,想她做什么?都说新妇是个知书答理的,也不用多孝顺,只要能对巧姐儿好些,自己也不会摆什么婆婆的谱。
    贾赦见邢夫人不说话,自己清咳一声对贾琏道:“如今你又娶亲了,也有了实职,做得也不错。日后这个家都是你的,你的兄弟、姐妹、闺女都要看你的。琏儿,你是大人了。”
    就这一句大人,让贾琏颇为动容:他头次娶亲时,父亲只是看了看他就让他迎亲去了,并没有说什么。那时的父亲,对自己是失望的吧。如今父亲亲口承认自己是大人了,还把兄弟、姐妹、闺女都排在他后面,是不是父亲认为自己可以担起这个家了?对着这份信任,贾琏又是欢喜、又有点不知所措。
    邢夫人接着说道:“新人进门,有不熟悉你脾气秉性的地方,你要有个尽让,别早早给人脸子看。你们夫妻和睦,我和你父亲就放心了。”
    听着这些在第一次成亲时并没有听过的话,贾琏更是心潮难平。其实在自己第一次娶亲时,他们也是这么盼望的吧,可是那时的自己却处处看他们不顺眼,认为他们心中只有私利,恨不得二叔二婶是自己的父母才好。可那时的二叔二婶,眼里多是珠大哥哥,哪有自己的位置?二叔二婶心中何尝没有私利?不过是比自己的父母会掩饰罢了。
    不得不说,娶亲的这个早晨,让贾琏迅速地成长起来,他开始有了家族的责任感,也有了体贴父母的亲情。只见他端正地再行一礼:“父亲母亲请放心,儿子这次娶亲,一定好好和新人过日子。”不再让你们为了小辈的屋里事操心,不再让你们受一个媳妇的白眼。
    巧姐儿今天起的也早,穿得一身大红衣服衬着喜气,头上梳了两个小包包头,四周围了一圈红珊瑚珠子,额间也点了大大的红点,挂了镂空的金项圈,笑眯眯地进来给祖父祖母请安。见自己父亲也在,有点好奇地打量下贾琏:“给父亲请安。父亲今天好精神。”
    贾赦和邢夫人见了她,早就收起脸上的严肃,倒是贾琏让她夸得有点不好意思:“嗯,巧姐儿今天打扮的也精神。”
    巧姐儿点点头:“今天母亲来家里,要让母亲喜欢巧姐儿。”
    邢夫人搂过人来笑道:“祖母的巧姐儿又漂亮又聪明又懂事,谁都喜欢。”
    巧姐儿还看着贾琏:“母亲说过,要最喜欢巧姐儿的,父亲让她别忘了。”大了一岁的巧姐,已经能把自己的意思说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