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6页

      是一部分小姑娘迷恋的那种忧郁、颓废的调调。
    反正赵警官这个岁数的人对胡敬这样的类型是敬谢不敏的。
    好在办案又不是相女婿,死者好不好看,并不重要。
    让赵警官觉得稀奇的是, 这个胡敬是独居者。
    虽然这么想有点瞧不起人的嫌疑,但是以赵警官十几年的办案经验,越是这种男人眼里的废物点心,往往越有能力把女人骗到手。
    只能说是老天爷不开眼吧!
    赵警官想了想,给还在警局的同事发了条信息。
    「帮我查查胡敬的社会关系。」
    现场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令人作呕。
    胡敬的尸体“躺”在四楼的楼梯上,死状非常凄惨。
    确切得说,他的尸体根本没办法完成“躺”这个动作,说成是“散落”才比较合适。
    尸体像是被某种生物硬生生撕开的,肢体和内脏散落一地,一部分组织和血液还飞溅到了楼上和楼下。
    警方封锁三层楼的楼梯,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现场,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楼里的住户。
    办案多年的警察看见这种场景,有的都忍不住端着呕吐袋,在楼道里大吐特吐。
    普通人如果看见了,没准会被刺激出心理疾病。
    发现尸体的住户因为难以控制情绪,已经被紧急送进医院进行心理治疗了。
    “这次和以前相比很不一样,胡敬不算是有钱人。”
    这类影响过于重大的案子,基本都是重案组经手。
    赵警官已经见过很多次类似的尸体,因而可以面不改色地待在现场。
    他的搭档明白他在说什么。
    他们在谈论的,是近一年来的凶杀案,而且是同一系列的凶杀案。
    虽然没能找到凶手,但目前警方已经确定,凶手都是同一个人。
    因为作案手法几乎一模一样。
    死者都是被某种不知名的锐物撕碎,或是疼痛、或是失血过多而死。
    死亡过程短暂且剧烈,让死者根本来不及反抗,就死于非命。
    在发现胡敬的尸体之前,一系列案子里所有的死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非比寻常的富有。
    除此之外,这些富人身上也有些许多不可言说的秘密。
    大多数都和侵犯与虐待儿童有关。
    但是现在,胡敬显然是不符合第一条的。
    至于第二条,目前还在核实当中。
    小区协警接到通知赶了过来,看见胡敬尸体的一瞬间,哇地一声就吐了。
    要不是旁边的法医实习期眼疾手快,赶紧撑开一个呕吐袋,凶案现场可能都会被破坏。
    虽然这种尸体也没太大解剖的余地……
    把胃里的东西吐了个干净,鼻子嗓子里都是一股胃酸灼烧的辛辣感,协警做了好半天的心理建设,才说道:“怎么是他,这人我可见过好多回了。”
    就是没见过这么零碎的时候。
    协警确实不太可能接触凶杀案,大家各有各的分工,赵警官也能体谅,于是带着人到楼道里细谈。
    “你刚才说见过他很多次,看来胡敬平时不怎么遵纪守法吧!”
    协警心有余悸地往楼道口看了一眼,说道:“怎么说呢……这人暴力倾向挺严重的,但是……不好管。”
    赵警官猜到了什么,眉毛一挑,“家暴?”
    这时赵警官的手机也应景地振动了一下。
    「胡敬之前有过一段婚姻,离婚将近一年了,他的前妻离婚后就搬到其他城市去了,只剩下一个十一岁的儿子和胡敬生活在一起,不过这个儿子一个月前失踪了。」
    赵警官看完这段信息,抬头对协警说道:“抱歉,你接着说。”
    “对,就是……就是家暴。”协警好像不算是完全的无神论者,因此说话时声音总是有点发虚。
    不过协警朴素的正义感他还是有的。
    “胡敬家的事我原本也管过几次,但是这人在局子里待几天,回去之后反而变本加厉,他家里人也不是次次都会报警……”
    对于警方来说,最让人头疼的,除了杀人案,就是家暴案。
    前者剥夺别人的生命,后者……大概率会奴役一个人的精神。
    一般来说,家暴者之所以难缠,是因为他们懂得利用自己与受害人的亲属关系。
    人们对待家人总是会心软,施暴者往往只需要痛哭流涕地道歉,就能得到受害者的原谅。
    有的受害者明明知道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却往往因为各种因素而选择原谅。
    这些因素通常是孩子、长辈们传统观念的约束、重男轻女、因为长期受虐产生的斯德哥尔摩……等等。
    胡敬的前妻原本也是本地一个大企业的白领,薪水高出普通人一大截。
    这样的人原本有大好的人生,可惜她遇到了胡敬。
    胡敬不暴露本性的时候,算是个很有魅力的男人,想追求谁,通常也是手到擒来。
    上了这样一个人前人模狗样的人的当,步入婚姻殿堂,在整个人类群体里,其实并不是什么稀有的事。
    只是这样的婚姻必然是人间地狱。
    结婚头几年的时候,胡敬还没有完全暴露本性。
    偶尔动手,还可以推说是心情不好、喝醉了等等原因。
    他的妻子那时对他也有所期待,以为他总有一天会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