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页

      说着,掌柜从内室走了出来,亲自邀请风弄影。
    风弄影跟着掌柜走进内室,乐永宁本打算跟上去,却被店铺中的小二拦住。
    内室中风弄影毫不客气的坐在主位上,掌柜跪倒在他面前:“见过教主。”
    风弄影慢悠悠的品茗,直到将一杯茶水喝完,才抬了抬手,道:“起来吧。”
    掌柜站起身,躬身站在一旁:“不知教主驾临……”
    风弄影抬了抬手,止住了掌柜的话,此刻的风弄影不似在乐永宁身边时的古灵精怪或是刁蛮任性。
    灿若星辰的眼微微眯起,锐利的眼神如同出鞘的锋刃直刺入掌柜心中,他冷声问道:“此方掌柜不是芳姑吗?”
    掌柜被风弄影的眼神刺的畏缩了一下,强撑着解释道:“芳姑乃是属下的姐姐,属下本就是店里的二掌柜,近日来姐姐奉管事之命去邻县拓展酒楼生意去了,便由属下暂代。”
    风弄影点了点头,不再多问,随即吩咐道:“给我准备一辆马车,对外头的我夫君便说是我当了朱钗换的。”
    “是,属下明白。”
    风弄影没有再说什么,径直走了出去,一打开门便看到乐永宁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筹措不安的伸长了脖子看着这边,一见风弄影出来立即松了一口气。
    风弄影立即走上前去,笑着道:“已经跟掌柜说好了,用那只朱钗换一辆马车。”
    “掌柜同意了?”乐永宁问道。
    一辆最劣质的青马也起码得要个二三十两银子,再加上车厢,少说一辆马车也得要个五六十两银子。
    乐永宁确实不知风弄影的那支钗子价值几何,但他也知道凡事入了当铺的物件,连原本价格的一成都卖不上来。
    “那当然。”风弄影抬了抬下巴露出洋洋得意的神情:“我那支发钗可是名家所制,独一无二的。”
    乐永宁立即点头,不敢反驳风弄影……
    不多时,掌柜走了过来,对着风弄影躬着身道:“两位,您的马车到了,可要给您配个车夫。”
    “不用!”风弄影暗暗蹙眉,悄悄用余光看了一眼乐永宁拒绝道:“我夫君会驾马车。”
    掌柜谄笑着将他们领到门外。
    一出门便见到一匹浑身雪白高壮的骏马,锦绣马鞍上绣着金丝牡丹花纹,在阳光下如同染上了一层光晕,好似天马临世。
    骏马身后拉着一个车厢,车厢宽大华丽,散发着雅致悠然的香味,用力闻一闻便觉得心旷神怡。马车的四角缀着铜铃铛随着风‘当当’作响。
    忽然,乐永宁好似想到一件不得了的事,瞪大了眼睛惊愕的看着面前的白马打量了一番,又转向掌柜,问道:“这匹马不会就是照夜狮子骢吧?!”
    “呵呵……”掌柜笑了一声,刚想要回答,便看到乐永宁身后的风弄影冲他使了个眼色,便立即矢口否认:“怎么可能,照夜狮子骢咱们这种小地方找都没地找,这就是普通的白马而已,只是养的壮实些罢了。”
    “哦哦哦。”乐永宁闻言立即露出一个果然如此的神情,便扶着风弄影登上马车。
    马车里铺了厚厚的垫子,可卧可躺,车壁上有一个个小抽屉,里面放了话本点心,角落还有一个小茶几,一只紫茶壶与四只茶杯便放在小几上……
    风弄影熟络的躺在软垫上,透过车帘的缝隙看着外面驾车的乐永宁,精壮的身体挺直的坐在车辕上,认真的架着车,不由得轻笑出声,片刻后又低声呢喃道:“这大概便是山庄中的姐妹们说过的,可以托付终身,好欺负的老实人吧。”说完,却又不由自主笑了起来。
    第6章
    宁远城与邻近莫桑城,属于山东的地界,离京都也更近些,可是却还不如莫桑城繁华。
    马车行驶不久,进了内城便在城中的酒楼停了下来。
    风弄影掀开车帘,看着无比眼熟的招牌,上面书写着“福隆酒楼”四个大字。
    不由得看了乐永宁一眼,他没想到已经在福隆酒楼吃过一次亏的乐永宁,居然还敢进福隆酒楼,还是他根本从未将在莫桑城中受到的灾祸,联想到福隆酒楼上……
    思及此处,风弄影不由得笑了,堂堂武林盟主养成这么个憨厚的儿子也是难得。
    乐永宁跳下车辕,转过身,便看到从车厢中探出头,笑得如春花盛开般美艳的风弄影,也不自觉的露出一记大大的笑容,咧着嘴说道:“福隆酒楼的饭菜可好吃了,尤其是炖猪肘……”
    饿了一天一夜的乐永宁,只要一想到昨日在莫桑城中的福隆酒楼里吃到的猪肘就觉得口中生津,止都止不住,脑海里再次浮现那肘子的口感,软烂无比、入口即化、肥而不腻一口咬下去,带着油香的汁水就迸溅在嘴巴里……可惜只吃了一口便被赶了出来。
    乐永宁不由得吞了吞口水,立即伸出手,兴冲冲地对风弄影道:“快下来,咱们去吃好吃的!”
    风弄影嘴角含笑,将手搭在乐永宁的手腕上,扶着乐永宁的手走下马车,两个一起进入福隆酒楼,一入门便见到迎面而来的小二,不等小二招呼。乐永宁立即急切的说道:“两个人、给我们上酱肘子、菌菇汤、清蒸鲈鱼,呃……”说着看向一旁的风弄影问道:“你可有什么想吃的?”
    风弄影笑着道:“再加个糯米鸡吧,咱们两个人三菜一汤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