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81页

      “现在是三位,以前也是三位。”梦泽君说,“但在一百年前到十年前这段时间,是四位。”
    谢云澜一怔:“四位?”
    梦泽君点点头:“天地初开时世界是无序的,风火雷电在天地间肆虐,日月星辰没有规律地运转,可能下一刻还在天上,下一刻就砸落在地面,造成巨大的灾祸,在灾祸中死去的魂灵又漂泊在世间,不知去路,这时候连轮回秩序都还没有。”
    “众神的诞生是为了规范这个世界,也是为了守护它,像我,守护梦境,烛龙守护轮回秩序,还有许许多多的神,他们也有各自要守护的东西,但是天地间需要守护的东西是有数的,所以神明的数量也是有数的,天地初开那段混沌的时间过去后,便再也没有新的神明诞生,直到百年前出了一个例外。”
    “那是一只蛟。”梦泽君说,“你们都说蛟龙,但其实蛟跟龙没有半点关系,蛟只是再寻常不过的妖兽,它们的数量成千上万,但龙则是天地正神,他们各个都有改天换地的力量,数量也只有三位,幽冥的烛龙,昆仑的亘龙,东海的苍龙。”
    “蛟不能成龙,就像人不能成神一样,这是众所周知的规则。”梦泽君说,“可那只蛟打破了规则,他以再普通不过的妖蛟之身修成了通天彻地的应龙。”
    “这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自混沌过后天道从未授封新的神明,可他得到了天道的认可,被封为战神应龙,至此,天界的龙神变成了四位。”
    “然后就是十年前,前后不到百年的时间,对你们来说很漫长,对我们却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天界又发生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就是烛龙的被贬,于是龙神又变成了三位。”梦泽君说着他听来的传言,“虽然大家不知道烛龙是因为什么被贬,但是有许多神都猜测或许跟应龙的获封有关,这两件事发生的太近了,三位龙神为什么突然多加一位?众神都有各自的职责,应龙有什么职责?”
    “或许,天界并不需要四位龙神。”梦泽君复述着旁人的说法。
    谢云澜听懂了,天界不需要四位龙神,所以就有了烛龙的被贬。
    这种事在凡间并不稀奇,朝廷的官职都是有数的,皇帝不想用某个人时,自然会随便找个理由将其贬黜,再提拔一个新的顶上来。
    不是被贬的官员本身有错,而仅仅是,皇帝有了更喜欢,更想用的人。
    可天也会如此吗?
    梦泽君也不知道,这些都只是众人的猜测和传言。
    他们说话间,烛龙像是终于从断角之痛中缓过来,他爬出坑洞,变回人形,一身洁白的衣袍上满是泥污,他身上也有许多的血痕,是谢云澜从未见过的狼狈模样。
    他站在原地,像是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去哪儿。
    神籍被贬后,他自然也不再有守护幽冥的职责,可他千万年都待在幽冥的黑暗中,他几乎未曾离开那个地方。
    迷茫了许久后,他又回去了。
    回到幽冥的万古黑暗中,继续燃着那一盏烛火,他微垂着眸子,看着烛火在自己面前闪动,并且随着他消散的神力一起,越来越微弱。
    梦泽君再次将时间加快,在几十倍快的时间流速下,魂火的衰落更为明显,这盏曾经由天道赐予,能够破开万古幽冥的世间最为炙烈之火,慢慢变成了谢云澜见到时的那样,羸弱不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熄灭。
    心魔于一年前逃出幽冥,他们已经离这个时间段很接近了,梦泽君将时间恢复正常,随后目不转睛地看着沈凡。
    在某一刻,那羸弱的烛火一如往常那样闪动了一下,可不一样的是,那火焰下方,突然出现了一小点火光无法照亮的阴影。
    梦泽君神色一变:“那是……”
    他没能说下去,像是不小心露了气息,他在说这句话时沈凡突然抬起眸子,并且,一股庞大且可怕的力量同时朝梦泽君袭来。
    谢云澜甚至都来不及反应,只感觉一阵劲风从耳旁掠过,梦泽君便不见了踪影,不知是死是活。
    他正在心惊前,又见沈凡缓缓朝他走来。
    速度并不快,可或许是因为闯入沈凡梦境被发现的缘故,他走的每一步都叫谢云澜有种转身欲逃的压迫感。
    沈凡走到谢云澜面前,说:“你看到了什么?”
    他的语气很淡,但在这梦境阴冷的黑暗衬托中,无端显出一丝危险和阴森。
    “我看到你一直守在烛火旁,别的就没有了……”谢云澜下意识地撒了谎。
    “是吗?”沈凡看着他。
    “是。”谢云澜一口咬定。
    沈凡没再说话,不知是信还是不信。他沉默地看着谢云澜,那盏羸弱的魂火在不远处闪动着,火光明明灭灭,照得他神色有些晦暗不明。
    谢云澜努力让自己的神色保持自然平静,可身体还是不受控制地绷紧,梦境里的沈凡跟平日里的沈凡全然不一样,甚至跟那个还未断角的沈凡也不一样,眼前这个男人给他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沈凡想杀他。
    梦境里对时间的感知很混乱,不知道过了多久,沈凡垂下了眸子,一切冰冷和危险都随之瓦解,像是险死还生,谢云澜下意识地长舒口气。
    就在他以为这件事已经过去时,沈凡突然开口。
    “下不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