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4
身可考的东西就太多太多,加上为了推陈出新,很多考官们煞费苦心,又在此基础上搞出了截搭题。
尤其是经义题的截搭题,简直是历年历代考官们的最爱。
所谓截搭题,顾名思义,就是将出处不同的句子去头去尾拼在一起,或者将几句内容互不关联的话凑在一起,将本来不当连的地方连起来,乍一看,考生莫名其妙,再一想,晕头转向。有些学识浅薄些的,连截搭题考的是什么都看不懂。科考场上考的也是心态,看不懂题目还怎么考?考生心态崩了,考官就笑了。有个极为有名的截搭题,考题就是:“君夫人阳货欲”。
别想歪,以为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夫人想那啥那啥了。
完全跟那些乱七八糟的没关系,这句话出自《论语》的两个章节,“季氏”第十六:“邦君之妻,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季氏”第十七:“阳货欲见孔子……”
你说说这都叫什么事?
读书人何苦为难读书人?
对于截搭题,天下读书人深恶厌绝,考官却情有独钟。于是时下的学馆之中,也有不少截搭题的考法。不过丁宝林还算厚道,念及这次有七人刚刚入甲,没整这种截搭题出来。
他此次旬考考的是策问题。
题目是:“问淮安鱼税。”
淮安乃大盛一个郡县,因为临着淮海,那儿的人民都以打渔为生,土地是盐碱地,种地的极少,当地的赋税以鱼税为主。然而百姓们靠天吃天、靠地吃地、靠海吃海,海龙王开眼睛给口饭吃,日子就好过,海龙王不高兴,日日兴风作浪,就是九死一生,这是拿命在求生活。因收鱼税,当地百姓怨声载道,甚至在平雍年间还发生过渔民暴乱的事情。这之后,平雍帝下令减免鱼税,才保得那一方太平。
乔明渊拿到这题目,脑中立即就想起了这件事来。
赋税根本在民,用在社稷,最终目的仍该是安抚百姓,保住国家的繁荣。这种问题,卫轻轩曾经拿来问过他,他略一思索,就将当初卫轻轩说的话用自己的意思表达下来。
“夫赋税根本,在于用民……”
洋洋洒洒,一篇近千字的策问题就此展开。
围绕着淮安鱼税的起源、发展和祸乱之因分析了一番,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策:“悉知一方稳,惟求生计。生计之错,错在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不可逆,人和而可为。开荒原之山,迁海乱之民安于中;沿九朝之海商,扩民生之广陆,抚周域之民,何为太平,亦可见耳!”
说白了,要解决淮安鱼税带来的弊端,一是要广开荒地,进行迁徙,使百姓安稳;二要广开海禁,拓展百姓的营生道路,政.府出面安抚百姓,淮安的太平就可以看见了。
乔明渊作文顺利,其他三人就没他这般文思泉涌。除了沈秋池之外,董路和林则惜都有些抓头。
两人趁着过年倒是学了几天做文章,可这种需要时日的事情,不可能一朝而就。因此,两人很是勉强的做完了文章,上交给了丁宝林。
当天丁宝林收走了试卷,只略看了一眼大家的卷面,就点了点头。
甲班的学生,不管文章做得多不好,卷面是一定要整洁的,否则夫子当场撕了考卷,连看都不看,这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好习惯。
馆主点了头,就意味着大家的卷面是过关的,提心吊胆的大家稍稍松了口气。
当天晚上,丁宝林就负责阅卷。
二十多份试卷,批改起来并不快,丁宝林看得仔细,遇到有错处的地方就用朱砂笔勾勒出来,以便学生们下次改正。
他一连看了十几份,都觉得不甚满意,丁夫人给他热了茶,回头看见那试卷上满满的朱砂印记,笑了笑:“这几年学馆里的学生都没什么好苗子了,我还记得你刚当夫子的那几年,旬考收上来的试卷批改得极少,哪有这样费神!”
“如今好苗子都去了修文,收到的学生难免良莠不齐。”丁宝林感叹着摇了摇头:“再则,你也不能拿当年来比较。我那时候虽说刚刚中了秀才,实则学识还不深,这些年读书读得多了,见识也上去了,再看孩子们的文章才能看出门道来。”
丁夫人笑:“别看太晚了,早些睡吧。”
“还有五份,看完就歇着,你累了一天就不要等我了。”丁宝林看了看另一侧的屋子:“娘睡了?”
“早睡下了,这些日子娘身子一天比一天好,一觉就能睡到天亮,胃口也好,绾绾的药当真是管用。”丁夫人感叹着这些,又道:“绾绾这丫头不错,每个月送一次药过来,也不多话,你以前还总担心人家会用这个要挟你收她夫君做弟子,依我看,绾绾没那个心思,她那夫君多半也没有,这样好的人,咱们能回报一些就不该吝啬。她那夫君到底如何,你……”
“你别管。”丁宝林不爱听这些。
他低着头继续阅卷,将手中的这份试卷放下后,又重新拿起了一份,先是通读一遍,看完,他就呀了一声:“好!写得好!”
丁夫人被他打断了话头,不免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