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1页

      余燃其实对自己有一套高标准,他平时可以随心所欲地放纵自己,但前提是他的名字必须牢牢刻在前面的位置上。
    实力才是放纵的底气。这是北城中学的生存法则。
    他握着笔身,注意力始终凝聚在眼下的练习题上,连头都不抬一下。
    期间秦可打算问余燃一道填空题,刚转过身就被余燃周围强大的学习气场震慑住了。
    他讪讪转了回去,扯过一旁整理笔记的卓夏阳低声道:“燃哥这也太恐怖了吧。他从拿起笔开始连一句话都没说过。”
    卓夏阳勾头看去,然后立即收回了目光。
    他俯下身小声道:“你不懂,这叫学神的气场。”
    卓夏阳话音刚落,就看见余燃倏地站起来了。
    余燃卷起草稿本,抓了一支红笔就往讲台那边走去。
    “......我这还是第一次见到余燃问老师题目。”秦可震惊道。
    “他也是一个学生。”沈迟的声音忽然从身后响起,秦可愣了一下。
    对啊,余燃他是一个学生,一个和他们一样在学习探索的学生。
    他也会有不懂的知识点,他也会遇到不会做的难题。
    秦可又想起这段时间心里萦绕着的羡艳和不甘,倏然满心都是羞愧。
    余燃之所以能如此优秀,除了天赋更多的还是他自己的拼搏和努力。
    而他却把余燃神化,将他的成绩归咎于虚无缥缈的天赋上从而忽略了他的付出。他明明总问余燃题目,却曾因为他的天赋产生不甘的情绪。
    “迟哥,你说的对。”秦可郑重点头:“我明白了。”
    “明白什么?”卓夏阳听得云里雾里:“余燃当然是学生,不然还能是什么?”
    秦可叹了一口气,幽幽道:“没什么,我格局小了。”
    余燃问完后回到座位上,根本不知道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
    他捏了捏隐隐发酸的眉心,然后重新动笔。
    “可以先休息一会儿。”沈迟看见他不自觉蹙起的眉,提醒道:“已经过了两节课了。”
    余燃闻言合上笔记,长长地呼了口气。
    高速运转的脑子确实有些疲惫了,但他以前在北城的时候也是这样学习的。
    不,应该说大家都是这样的。
    每天一旦学起来都忙得头昏脑胀,有时候实在累了会抽空刷一会儿手机放空一下,其余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埋头苦干,只有回宿舍后的一时半刻才是真正放松的时刻。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获得,只有他知道,北城中学学生的成绩是怎么得来的。
    那不是鲜花和掌声可以相抵的苦楚。
    “嗯。”余燃打了个呵欠,然后转眼看见沈迟桌上摊开的题册。
    那是前两天他给沈迟的。
    只见沈迟非常细致认真地用笔勾画记录,甚至还把他写过的东西圈起来做重点批注。
    余燃感觉手心有点痒,忍不住挠了挠。
    忽然有点不好意思是怎么一回事。
    沈迟发现余燃在看,挑唇笑了笑:“笔记很有用。”
    被北城中学万千学子日夜吐槽难写的题册得到沈迟的高度赞许,老徐听了肯定要老泪纵横。
    余燃笑了一下:“你觉得有用就行。”
    *
    明天周末放假,今晚培优班还有两场周考。
    英语和小科。
    所幸有数学的前车之鉴,老师们都不再提倡让学生们提前交卷,一班的同学纷纷对此表示认可,并且表示谁再卷就罚他去扫厕所。
    被秦可幽怨目光洗礼的余燃朝对方发誓,他就算无聊到在英语卷子上默写离骚也不会再提前交卷了。
    秦可把目光落在了沈迟头上。
    沈迟:“......”
    沈迟:“一样。”
    秦可松了口气。
    果不其然,秦可考完试后开心地哼起小调,显然是自我感觉良好。
    “燃哥!周末我们去网吧吧!”他朝余燃眨眨眼,圆溜溜的眼睛亮得像星星。
    秦可没什么爱好,就爱打游戏,啥游戏都爱玩,题目做不出来的时候他还借过余燃的手机斗地主,几天下来余燃发现自己的豆子数量都翻了个番。
    “不去,我周末得搬家。”余燃把东西收拾进书包里,抬眼瞟向沈迟。
    “我得帮他。”同在秦可邀请之列的沈迟也开了口。
    “啊——那我只能和卓夏阳两个人去了。”秦可失望地叹气。
    “你为什么这么失望,和我不好吗?”卓夏阳的语气非常委屈,配上他那大块头的身材,显得格外滑稽。
    “不好,你技术太拉了。”
    “......”
    那边秦可和卓夏阳还在一来一回地拌嘴,这边余燃已经和沈迟约好了时间。
    “我大概下午一点到。”余燃想了想又说:“你其实不用帮我的,我的东西其实大部分已经搬过去了。”
    但沈迟只是问了一句:“你家的日用品都买好了??”
    余燃怔了怔。
    没有,他爸只是把家具和内部都换新装修了一下,至于日用品......
    好像……似乎……没有准备。
    捏妈,又丢脸了。
    第11章
    余燃的家在齐安县南边的一个老旧小区,小区坐落于老城区的街道边,这里的年轻人很少,大部分居民都是老人和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