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70节

      于是不仅杨稔感受到了家里买了两个人的舒心日子,陈如松也感受到了,从前,他和媳妇都忙,出行虽然也准备的很好,可比不上如今舒坦,家里是真的什么也不操心,每日他只管挣银子。
    而且如今载客也更方便,府城县城都有房子,在哪都能住自家,吃什么自己弄,还少花几十文甚至几百文钱。
    如今搬到府城,离陈家村实在远,陈如松托了陈二哥,一旦他爹有什么不对,就赶紧想办法喊他,县城载客到府城的几个同行,都是熟识了,让他们带话都是能行的。
    这样托付之后,陈如松每次到县城,也还是要回一趟陈家村看望爹娘,他爹的身子骨已经是不大好了,若不是想着自己两头跑,每次回来就能来看爹娘,即使是担心儿子在府学受欺负,他也得先在县城待上一段时日守着爹娘。
    杨稔很支持自家男人去看望二老,每次都叫他买些适合老人的东西过去,两位老人,如今公公是一直病着,婆婆虽还能动,可也虚弱了许多,陈大哥这次倒是还算拎得清,一直任劳任怨照顾两位老人,没听自家男人说大房对二老有哪里不好。
    十一月中旬,卧病在床好几年的陈大兴去世了,一家人回家奔丧。
    老伴去世,对田氏的打击不是一般的大,她原本就极为虚弱,开春没多久,就跟着去世了。
    两位老人的去世,对三家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二老不管如何,对几个孩子都是疼爱有加,没有多偏心哪个,在三个儿子心里都是很有分量的。
    杨稔心里也有些低落,公婆待她也算厚道,她当初喜欢偷懒,也没说什么,之后分了家,也并未多管自家的事,比起别家的公婆,自家公婆真是算极好的。
    帮着安葬完田氏的亲近族人看着三兄弟都很悲痛,连那两个儿媳也伤心,不禁出言安慰道:“你们爹娘都活到六十多岁,算是高寿了,别太伤心,往后的日子还要好好过。”
    第103章 乡试
    为什么是两个儿媳, 因为族人看着陈大嫂并不悲痛,虽然没露笑颜,但看着并不如何伤心, 一脸松快。
    而陈二嫂和杨稔都是情真意切的为两个老人伤心。
    两位老人过世, 夫妻俩回陈家村的时候骤减,应该说陈如松回来的时候骤减,毕竟每次都是他坐驴车回来,杨稔要顾着三个孩子, 在县城时还能跟着回来看望, 在府城那是不好回来的。
    回来是为了看望二老,如今只是每年回来给二老扫墓就好, 其余时候, 就回来的少。
    乡试三年一次,刚好田氏去世这一年就举办了乡试。
    小景作为孙辈, 要守孝一年,这一年的乡试不能参与。
    等小景参加乡试,已经二十岁,要不要在孝期过后给他定亲,夫妻俩心里都有些犹豫不决。
    沉默片刻,陈如松说道:“原先是想着儿子考中秀才,就给他定亲, 可他偏偏更争气, 成了一等的秀才, 是廪生,我便想,让他这一次考了乡试过后再议,试一试, 瞧瞧他有多少本领,下一次能不能过,若是二十岁中举,那相看的人选都是不同的,甚至能说是天壤之别。”
    “我也是这样想,十六总觉着还小,这会也才十六岁半,不大,总得过了十八岁。”在杨稔心里,儿子总是没有长大的。
    “可如今要拖到三年后才能去考乡试,小景便有二十岁,这第一次参加乡试,我想着只怕难以考过,那这年岁就大了,二十岁的秀才可不能跟二十岁的举人比。”举人二十岁没成亲,人家抢着要结亲家,二十岁的秀才,总是差点意思。
    “那就帮他相看吧,先成家再立业。”当初那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如今已到了要成家的年纪了,杨稔恍然发觉已过了这么多年,她竟马上就要有儿媳了。
    还没开始相看,得知消息的小景就连忙拒绝了父母。
    “如今我只想一心科举,成家之事想等到考中举人再议。”
    “可三年之后你未必能考过,再三年之后你就二十有三,若是再不成,再一个三年就二十有六了。”杨稔也不想儿子成亲早了,十六七岁在她眼里是真小,她打算先给儿子定亲,等他满了十八岁再成亲,这个年纪就刚好。
    陈如松在一旁点头,乡试比院试更难,儿子院试要两次才过,乡试每个两三次只怕不成。
    “我定能考过的,爹娘放心。”小景还是坚持,如今成亲,不过是多了一个分心的人,他只想专心科举,秀才还不够,举人才能有些分量,只要他考中举人,爹娘就都能过好日子了。
    儿子不想成亲,作为尊重孩子的爹娘,杨稔和陈如松夫妻俩也就听进去了。
    “就给你两次机会,考两次若是还未中举,那你就得先成亲,只怕到时已不好找了。”二十三虽还未成亲的人,也没几个,旁人只怕以为有什么毛病呢。
    小景用力点头,“爹娘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
    虽然答应了儿子,可夫妻俩心里都有些沉甸甸的,二十三岁再议亲,只是秀才,可不会有多好议了。
    “既然是小景自己要求的,咱们就听他的,他如今读的书多,比咱们要聪明,知道怎么做对他是最好的。”第一次当娘,杨稔也有些把不准到底怎么做,既然儿子自己想好了,她就暂且顺着儿子的意思。
    陈如松点点头,安慰自己和媳妇,“二十三也还好,没到三十就还好议亲,要是三十多那才难议。”
    说完,他觉得安慰到了自己,儿子到底还是秀才,进了府学的廪生,虽年纪稍大,可也不算太大,没订过亲,说亲应当不会太难。
    既然答应了,夫妻俩也就暂且放下为儿子相看的心,陈如松照例去载客,杨稔则在家里打理一大家子。
    不过夫妻俩不打算给儿子相看,不代表没人看中。
    决定暂且搁置给儿子相看一事没多久,就陆续有媒婆上门。
    有些是主动问有无看上的,帮忙说和,有些则是受人之托,女方来询问意思。
    有好几家是不错的人家,杨稔是真的心动,只是既然答应了儿子,她也不能反悔。
    “若是等几年,未必有这样好的女娃。”杨稔稍稍有些焦虑。
    “再问问儿子,这次他还是坚定,咱们就对外说这几年都不给儿子定亲。”儿子到底还算小,十六七岁的孩子,陈如松担心他只是一时兴起,觉得定亲成亲麻烦,这才推脱。
    于是看重的几家,杨稔过去询问小景的想法。
    “娘,她们再好,如今也与我无缘。”小景还是坚决的要成为举人后再定亲成亲。
    “那好,日后这些给你说亲的娘都推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三年转瞬即逝。
    开春,杨稔就在为儿子今年八月的乡试做准备,到省城要大半月,省城又是人生地不熟的,在路上过大半月,省城也要待上好些日子,回来又要大半月,就有一个多月在路上。
    为了儿子的乡试,家里特地再买了头驴,原先的已经年老了,从县城到府城这几日的路程还算好,让它跑大半月到省城歇上一些时日再跑大半月回来,不太受得住。
    这头驴要比老驴贵上一两银子,十几年了,价钱高一些是正常的。
    车架也换了新的,瞧着比老驴车气派些。
    “给你们备二十日的干粮,还有肉干和腊肉,先吃腊肉,肉干能放得久一些,还有酱,也备上一罐,到时混着炒米吃。”杨稔先计划着,免得到时手忙脚乱。
    陈如松点头,“回来的干粮你就不用操心了,省城一定有卖的,这么多人过去,回来总是要带食物,会有卖的,便是贵上些许也好,家里预备的到时也吃不得。”
    杨稔应下,“我知道,只给你们准备去的,回来你就自己操心,再带两床被子吧,路上住宿万一被子不好,或是有个意外要睡驴车,总还是要盖下被子的。”
    他们这边,即使是大夏日,晚上也还是有些凉意的,儿子是要参考的人,自家男人要驾车,两人的身子可都不能着凉。
    “好,带着好,记得给儿子带两身衣裳换,我就带一套,到省城就换下来,回来再换。”在省城是住客栈,不好洗衣,还是忍忍脏,别多事了。
    “银子也要带够,以防万一,不如换张银票带在身上。”虽路上盗匪极少,可凡事都有例外,谁也不能确切地说一定不会有。
    这个确实要,“明日我去钱庄换个五十两的银票,我跟儿子身上也都带着银子,出门在外,没有银子是不行的。”
    不仅杨稔早早就给儿子准备起来,陈如松也是,还有大半年,就琢磨着带些什么,夫妻俩已经早早的忙碌起来。
    事先准备也有好处,到了临近出发的日子,一切能提前准备的都已准备好,杨稔只需要在出发前几日做好干粮炒米就好。
    肉干在五月就开始制作,就是煮熟晒干,怕不好咬,杨稔是切成小块小块的晒,到时一块就是一口,慢慢地嚼,还是能吃得动的。
    腊肉比肉干好吃,用油炒好炒干一些也能放几日,先吃了腊肉,若是吃完之后到了有卖食物的地方,就可以不用吃肉干,没有就得吃肉干。
    “小景问过他先生,乡试参考带上三四十两银子做盘缠就好,我便预备五十两银子,小景带二十两,我带三十两,至于那五十两银票,我就藏起来,不到必要不拿出来,这样预备着,不会缺银子使。”出门在外,总是身上多备一些银钱的好。
    杨稔赞同,“是要多备些银子。”
    “我带小景去省城,你在家要小心。”从没跟媳妇分开过两个月这样久,从前只是半月,媳妇在县城,又有亲人陪着,如今却只有两个下人,陈如松是不太放心。
    “我会的,家里你放心吧,有吴叔吴婶两人,咱们街坊邻里也算熟识,府城如今也是太平的。”三个大人,两个十来岁的孩子,并不怕什么。
    “若是遇到什么事,就去找通判,另一支的族人也是族人。”碰上什么事,陈家村远水治不了近渴,还是得靠府城这位族人。
    这几年,虽没接触过,但陈如松瞧着这位通判是个正直的人,自家不会惹麻烦,碰到麻烦,求他帮个忙看在同族的份上也许能成,便是不帮,也让旁人有个顾虑。
    “你放心,安安心心带小景去参加乡试,家里不会有事的,别让小景也跟着担忧家里。”这一次乡试,也是极为重要的,杨稔很希望儿子能一次考中。
    六月下旬,父子俩出发去省城,第一次去,还是早些为妙,免得路上出什么岔子,到得早,在客栈多歇几日,好好巩固一番都是好的,到得晚,刚来就去考,只怕身子骨稍稍弱一些的都受不了。
    这次也是跟着别的去省城的驴车一块出发,好几辆驴车,都是去省城赶考的秀才们,一块出发不仅更安全,路上歇息时,小景还能与他们一同交流。
    丈夫和大儿子出了远门,杨稔即使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也会心里担忧,他们没去之前,她还想着儿子中举,出发后她只想着安全回到家就好,虽然这样想很没出息。
    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这日子还算平静,只是少了两个人,显得格外安静。
    之前自家男人每月都有不在家的日子,可府城和县城两地来往,不算太远,隔几日就回来了,况且小景是每日都在家的,如今是父子两人不在家,就感觉空落落的。
    第104章 中举
    杨稔在家里左等右等, 等了两个半月,父子俩才从省城回到府城。
    这么久未见,一到家, 一家人抱作一团, 杨稔激动道:“可算回来了,真是让人惦记。”
    陈如松紧紧地抱着媳妇,连连点头,“可不是, 咱俩还没分开过这样久。”
    小景就一手放在父亲的背上, 一手放在母亲的背上,三个人这样抱了好一会。
    还是杨稔先松开了手, 父子俩都回来了, 也不急着这一会亲近,“你们刚回来, 很累了吧,饿不饿,先吃饭吧,吃完饭歇息。”
    陈如松应道:“是挺饿的,路上吃得不好,到了半路,那干粮硬邦邦的, 都是不想吃的。”这两个多月, 陈如松都瘦了不少, 儿子到省城还要苦读,即便他每日给炖了鸡汤,也还是瘦了许多。
    杨稔理解地点头,干粮偶尔吃吃还好, 一直吃是指定不行的,可出远门,路上并不算安全,吃自己的粮食是最好的。
    “你跟小景先洗漱一番,估摸着你们这几日会回来,我让吴婶每日都备了一锅热水,好让你们回来时能马上洗漱,先去吧,饭菜待会就好。”
    “好,康康呢?”离家两月多,陈如松不仅想媳妇,也想两个小的,知行这会在私塾,可女儿应当在家。
    “隔壁李家嫂子会织细棉布,康康喜欢,就过去看了。”李家女子都是在家里靠织细棉布为生,康康很喜欢,李家也不排斥,康康就时常过去玩。
    也是最近女儿才喜欢上的,杨稔已想好,若是过几日女儿还是喜欢,她就拿些银钱给女儿拜个师,李家嫂子织的细棉布细密柔软,技艺十分好,就是不知是否会收徒。
    这些过几日再说,杨稔知道自家男人定是想女儿了,“我去叫她回来。”
    父子俩去洗漱,杨稔叫吴叔将驴车上的东西收拾一番,叫吴婶给父子俩做饭。
    将女儿喊回来后,想着让父子俩早些吃饭,吴婶淘米煮饭,杨稔就洗菜备菜。
    等二人出来,稍坐片刻,饭菜就都做好了。
    洗漱一番,两人浑身都清爽了,将在省城给女儿买的礼物给她后,陈如松将刚才没说的最重要的话说了出来,“媳妇,小景这次中举了。”
    杨稔瞬间愣住,“中,中举了?”这真是意料之外,乡试可是比院试难上十几倍不止,许多人一辈子都考不过,虽一直盼望儿子中举,可她从没想到儿子会一次就考过了。
    就知道媳妇会是这样的神态,陈如松笑道:“是啊,虽名次在后排,可也是考中了,二十岁的举人啊。”
    惊讶过后就是兴奋,杨稔脸上的笑容止都止不住,“咱们小景可真是,相当厉害啊。”
    别的话,杨稔也不会说,她只知道,自家大儿子是天纵奇才,二十岁就中举,她听旁人说过,三十岁之前能中举就是极为不错的,那二十岁中举可不就是天纵奇才嘛。
    “歇一歇咱们就得回陈家村,报喜的人是去陈家村报喜的,咱们回去收拾好家里,也要告知族里,这次只怕声势要比上次酒席浩大许多。”举人和秀才,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陈如松接着道:“如今喜报只怕已在路上了,传到县城,县衙就会派人去报喜,咱们快些回去。”自己得知消息后紧赶慢赶回来,就是怕报喜人先到,他们一家子在府城招待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