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24

      上常常进出大笔的现金,都是报纸一裹完事。她不怕是觉得这钱来得太容易,没有真实感。再说韩磊那是挣大钱的人,还在乎这点蚊子肉吗?
    可她忘记了现在的韩磊不一样,他才17岁不是出外闯荡挣钱的那个韩磊,别说摸就是见都没见过这么多钱。他能忍住不哆嗦都是能耐。
    “你带户口本了吗?”要户口本干什么?又不是去登记结婚。只能说没存过钱的孩子伤不起,没户口本银行能给你开户吗?对了,还要介绍信。
    因此,陆新月根本就没打算将钱存进银行。当务之急就是去买一个书包,将钱装起来,不然韩磊就该草木皆兵了。
    ☆、16、相思
    循着记忆,再问过几个路人以后,陆新月和韩磊终于在地下市场买到了票。买票做什么?当然是因为供销社的东西都是凭票供应啊。
    不过就在这个县城自发形成的地下市场里,陆新月发现了几样自己需要的东西。虽然地下市场更多的以物易物,但是钱也是硬通货,价格稍微高点还是能买到,毕竟去供销社还需要票所以陆新月也不介意啊。对于陆新月大把花钱,韩磊完全没意见。
    都说女人天生购物狂,一点不错。不到两小时,两人已经扫荡完地下市场每一个摊点,战利品丰厚。
    两个绿色军挎包,一人一个。将报纸裹着的钱放进书包,韩磊的心终于落下来。
    陆新月给自己买的不多,就一块四米长三尺宽的蓝色印染棉布,准备做帷幔的。一把牛角梳,还有几个手工缠绕的彩线发圈。
    她给韩磊买了一套绿军装,陆新月想着两人去相馆拍照。陆新月觉得韩磊今天这一身平时穿着也没什么,既然照相就弄身好衣服。
    韩磊不知道陆新月的想法,但心里是真高兴,那时在农村能有一身绿军装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事情。为了配套,陆新月还给买了军挎水壶,也是一人一个。市场上还有卖胶鞋的,运气好有韩磊的鞋码,陆新月就给韩磊买了一双新的。她不喜欢绿胶鞋,想去供销社买一双黑色的皮鞋,配什么衣服裤子都好看。
    本来韩磊还不同意,说自己的衣服和鞋子买旧的就好,但是陆新月觉得衣服和鞋子旧的哪有新的好。她可知道,韩磊从小到大就没穿过几件新衣服,全是韩俊穿不了才轮到他。孩子都淘气,哪有不爬树下河,家长再如何仔细浆洗缝补,到韩磊身上也显不出好来。
    后来随着年龄增大,韩磊身高超过了韩俊,也比他壮实,捡不了韩俊的旧衣,可家里条件太差根本就没什么机会添新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虽然不好一次性给韩磊买太多,但是一身军服还是可以的。韩磊为陆新月的体贴和关注感动,那自是不用说,都牢牢记在心里,发誓要对陆新月好。
    陆新月正在购物的兴头上,还不知道一件新衣服就让韩磊死心塌地了。她买完一个搪瓷茶盅,觉得地下市场里没什么自己感兴趣的,就拉着韩磊直奔新华书店。
    路上,陆新月商量韩磊:“石头,我们买一些书,你回去自学,好吗?”
    “好。”韩磊略带狐疑的看了陆新月一眼,思索片刻就答应了。
    陆新月很高兴,韩磊竟然连原因都不问就答应。但她还是想给韩磊解释清楚。
    “石头,我觉得多学知识对我们非常的有用处。现在你干完活,晚上在家也不用陪我玩,就安心看点书吧。”陆新月还是没讲,她想着要是韩磊去当兵,他们就只能通过信件联系。只是这个原因现在还不方便说出来。
    韩磊点头。他的想法比较简单,觉得陆新月都已经是高中生,自己只读了初二,还是要在学习上努力,不要被新月落下太多才好。以后别人觉得陆新月比自己有文化,委屈新月可不好。
    在新华书店,陆新月给韩磊买了新华字典、初中的全套课本、几本名人传记,然后就是《毛泽东选集》、《十月革/命》、《静静的顿河》、《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还未消失的中外著作。
    那时的图书真的是太便宜了,一般的几毛钱、几块钱,也就《毛泽东选集》贵一些,但是加起来也不到五十块钱,因此陆新月下手毫不犹豫。
    给自己买的,主要就是英文类相关的,还买了几盒听力磁带,上面积满灰尘都不知道还能不能用。不过陆新月可管不了那么多,她急于学好英语啊。
    买完书,两人又去了供销社。售货员依然拽得二五八万,但丝毫没有影响陆新月的购物热情。只有一个问题让陆新月犯了难,她忘记现在的收录一体机个头太大。如果拧着它回宿舍,那就太扎眼。没有办法,只好放弃。
    陆新月买了暖水瓶、饭盒、笔记本、钢笔、墨水等,直到自己和韩磊再也拿不了,才出了供销社。
    在熄灯查寝之前,陆新月终于大包小包的进了宿舍。
    “陆新月,你买了这么多东西啊。”下铺的苏雪好奇的问。
    “没有啊,大部分都是家里托人给捎来的。”财不露白的道理陆新月还是懂的。
    “是你的未婚夫吧,有什么不好说的。”郭柔也来插话。
    未婚夫三个字可是点燃了宿舍里同学们的八卦热情。
    “陆新月,你才15岁吧。这么早就定亲了?”哎,大家都揪住自己的年龄不放了,其实在农村这样的年龄定亲虽然不多,但绝对算不上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