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
移者,到大槐树下集合,须在三日内赶到。愿迁移者,可在家等待。”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拖家带口、熙熙攘攘,纷纭赶往古槐树下。到第三天,大槐树下聚集了十几万人。突然一大队官兵包围了大槐树下的百姓,一位官员宣布了大明皇帝的敕命,“凡来大槐树之下者,一律迁走。”
由于是强迫性移民,所以移民们在这里登上了离乡背井的征程,他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悲伤哭啼,频频回首,渐行渐远,亲人的面孔逐渐模糊,只能看见大槐树和大槐树上的老鸹窝。
槐树也就成了移民们怀祖的寄托,所以移民们到达新地建村立庄时,多在村中最显要的地方,如十字路口、丁字路口或村口种植上一棵槐树,以此表达对移民活动的纪念和对故土祖先的怀念之情。
另一方面,槐字从木,鬼(音通“归”),取的是“人死身体入土,灵魂归祖庙”之意作参照,人们觉得槐树是故乡树,栽在村口或庙门前,是希望得以叶落归根,魂归故里。又借“怀”声表示游子怀念故里。不论浪迹何方,总能记住村口或庙前的那颗大槐树。
2、科第吉兆:
《三辅黄图》载:“元始四年(公元前90年)起明堂辟雍为博舍三十区,为会市,但列槐树数百株。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物及经书,相与买卖,雍容揖逊。议论槐下,侃侃阉阉。”因此,在汉代长安有“槐市”之称,是指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
又有“学市”之称,北周庚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有“绿槐垂学市,长杨映直庐”之诗句。唐元稹《学生鼓琴判》亦言:“期青紫于通径,喜趋槐市;鼓丝桐之逸韵,协畅熏风。”
后还以槐借指学宫、学舍。唐武元衡《酬谈校书》诗云:“蓬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记盛名。”
自唐代开始,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试的年头称槐秋,举子赴考称踏槐,考试的月份称槐黄。
3、祥瑞象征:
槐树在周时期就被赋予了象征吉祥的特性,《太公金匮》载:“武王问太公曰:‘天下神来甚众,恐有试者,何以待之。’太公请树槐于王门内,有益者人,无益者距之。”说明槐树具有神异的色彩。
民间俗语“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说明槐树象征吉祥的寓意。
古代人深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认为槐树的荣枯被视为兴衰灾祥的征兆。《后汉书·五行志》载:“灵帝熹五年十月壬午,御所居殿后槐树,皆六七围,自拔倒,树根在上。”又,“臣昭曰:槐是三公之象,贵之也。灵帝受位不德进,贪愚是升,清贤斯黜,槐之倒植,岂以斯乎!”是说汉灵帝时,朝内六七围粗的大槐树无故自倒,根竖向上,有人认为槐是三公之象征,如此,正和朝廷贤愚不分,黜忠进奸相一致,东汉大概要亡了。果不其然,不久东汉就被灭亡了。
男女主的一番言语机锋,就是在槐树的种种含义上引申开展的。
第018章
面对袖手旁观的素心,茫然无措的萧晴,再想到那位毫不客气着人来催膳的萧昱,秦妍书只觉脑门隐隐作痛。
她叹了口气,站起来:“厨房在哪?”
萧晴不解:“现在问厨房干嘛?我们还是赶紧拟个菜单让他们快快做吧。”她苦着脸,“只是这个时间……回头哥哥又要给我摆黑脸了。”
秦妍书摇头:“已经这个点了,做饭太慢了。我们去厨房看看有什么食材。”
萧晴蹙眉:“知道了又有什么用呢?”
“看了再说。”秦妍书不再跟她多解释,朝素心道,“劳烦素心姑娘带我们走一趟。”
素心福了福身:“是。”伸手,“三姑娘,公主,这边走。”
看这架势,这位公主到了庄子几天,还没到过厨房?
秦妍书微哂,暗中摇了摇头。
萧晴见她们都看着自己,想了想:“好吧,那我们去看看。”
出了小隐厅,早前走出花厅的女婢们立马跟了上来。
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厨房走。
所幸庄子不大,很快就来到位于庄子东西边的大厨房。
他们这厢进门,厨房里原本忙叨叨的太监们立马停下动作,缩着脖子站起来。
一胖太监背对着门口站在厨房中间盯着他们,见状立马嚷嚷:“干嘛呢干嘛呢?还不赶紧的,小心——诶,公、公主!”噗通跪下,“公主万福。”
“免礼免礼。”萧晴没心情管他,随意摆摆手就转回来,“妍书,现在是不是赶紧让他们干活?”
苦口婆心教了一上午,成果喜人。这不,这位公主这会儿简直是拿她当主心骨了。秦妍书暗叹了口气。估计平日也是被下人拿捏得死死的。萧昱找上她,估计是病急乱投医吧。
言归正传。
厨房的管事早前就被吩咐过,没有公主下的令,他们不许擅作主张准备膳食。前几日也确实是按部就班,公主身边的侍女会早早带着单子过来点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