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129)

      所以,水稻插秧之前,需要将田里大个的田螺全部打捞一遍,小个头的影响不大,等它们长大的时候,水稻也已经差不多成熟了,不受它们影响。
    只要错开危害期养殖,是可以达到共生的。
    不过北凉的田螺稀少,想要养殖的话,还得到处收购小田螺。
    等以后,炒田螺安排上,也是一道十分不错的美食。
    还有螺蛳粉,别人卖的螺蛳粉都没有螺蛳,他的可以有。
    多一种可以食用的肉食,自然也是好的。
    第二,现在运河已经在运行了,莫少珩老早就想着,在运河里面养鱼的计划也可以开始了。
    乌衣巷和其他加盟街卖的鱼类产品,无论是鲜鱼菜品,还是咸鱼,老是处于缺货的状态。
    这是因为都是在外收购的鱼,而对方基本都是小规模饲养。
    考虑到成本等问题,太远的地方也不可能去收购,所以,鱼始终供不应求。
    当然,两件事最主要的还是养鱼,养螺蛳也就养着玩,虽然美味,但螺蛳肉少,对提高民生的作用并不大,仅仅是提高农田的利用罢了,随带的事情。
    莫少珩安排了起来。
    首先是让人去各地收集螺蛳种。
    被叫来的管事:
    螺蛳味腥,比以前的猪肉还腥,而且,肉也不多,倒是听说小部分地区的确会食用螺蛳,但也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人而已。
    他们世子还专门养螺蛳不成?
    莫少珩说了两句,养着玩而已,管事这才释然。
    养着玩就养着玩吧,他们世子说了算,带着人去打听消息了,哪个地区的螺蛳多,他去收购些回来。
    然后莫少珩开始为在运河里面养鱼做准备去了。
    他的规模,可能会比较大。
    拦一截运河是拦,他多拦点也是拦,反正现在朝廷仅仅是将运河当成是灌溉来用,他通一通关系,都不需要支付承包的费用,所以,他得多养一点。
    莫少珩去找了赵棣。
    赵棣:你要在运河里面养鱼?
    虽然说看似似乎不错,但别人养鱼都是养在小鱼塘里面。
    运河那么大,以后如何打捞?
    可不是小鱼塘那么简单,在运河捞鱼,如同大海捞针。
    莫少珩说道,我自然有办法。
    赵棣想了想,点了点头,只要不破坏运河,影响灌溉,私下跟圣人说一声,应该没有问题。
    你准备养多少?
    莫少珩答道,直接在志县那里拉网,志县到凉京这一截的运河,都是我的养鱼场。
    赵棣都以为听错了,因为路线太长了,养的鱼在这么长一截运河里面到处跑,想要捞的时候,怕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莫少珩爱折腾就让他折腾去。
    在赵棣看来,这一次莫少珩估计也是一时兴起,等养的鱼打捞不起来,也就失去了兴趣。
    只是,等莫少珩在账本上划账的时候,赵棣都肉疼到不行。
    怎么看也不像是闹着玩啊?
    其实主要是买鱼种的钱,一条小鱼估计也就小柳叶那么丁点大小,价格自然不贵。
    但耐不住买太多了。
    剩下的还有两个难点。
    第一,就是拦运河的网,北凉因为少河流,渔网这种东西的使用率十分低。
    莫少珩不确定,有现成的可以用来拦运河的网。
    不过,南离肯定有,南离多河流,渔网的制造工艺十分的发达。
    所以这也不算是一个太大的难题,莫少珩准备去问问造商船的老匠师和船长,他们一辈子和水打交道,又是南离人,应该知道这种作用的网在哪里能买到。
    正好趁机收购鱼苗期间,让人去买渔网。
    一开始收购的鱼苗,其实可以直接往下游的河流倒,因为拦的距离太远了,小鱼苗还游不出去这么长的距离。
    第二个难题,就是鱼的饲料问题。
    鱼也是需要吃东西才能长身体。
    运河因为是新挖的,里面能够供鱼吃的菌体其实是不够的。
    而莫少珩今年刚好种了非常多的黄豆。
    黄豆榨油后,又过滤出来豆粉,剩下的就是豆渣。
    豆渣现在都是在喂牧场的鸡鸭。
    今年的豆渣估计会有点超量,正好用来喂鱼。
    而且,莫少珩准备在运河边上也养一些鸭子和大鹅。
    鸭子和大鹅吃豆渣,然后它们会排泄,鱼又会以它们的排泄物为食。
    听上去有些恶心,但这是一种最好的循环养殖技术。
    在一些养殖场,都是在池塘上面搭建鸡棚鸭棚,下面的池塘养鱼。
    莫少珩的运河较大,反而不会像这些养殖场一样出现污水脏水的情况,是一种较为自然有机的生态养殖。
    敲定好难题,莫少珩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赵景澄等学生,现在的课本还没有印刷出来,也一天跟着莫少珩到处跑。
    等看着小螺蛳倒进农田,在那里惊讶到不行。
    螺蛳也可以养殖吗?
    这些螺蛳也太小了吧。
    莫少珩说道,螺蛳吃细菌,然后排泄,将细菌转化成了水稻需要的肥力,对水稻是有好处的。
    当然,螺蛳也会啃食水稻的根茎叶片,所以得等水稻的根深扎进泥里面,才能下螺蛳。
    才开垦的农田,生态太单一了,也需要它们来丰富农田生态。
    螺蛳如果长期不打捞的话,数量过多会成为农田之害。
    才说完,一群学生就笑了起来,在我们北凉,它们肯定成不了农田之害。
    都会被我们吃掉。
    莫少珩:
    说得好像有点道理。
    估计等莫少珩将炒螺蛳的吃法弄出来后,还得先担心它们会不会灭种。
    一种平民也能弄出来的美食,一但兴起,特别是在北凉肉食还不算丰富的情况下,结果可想而知。
    赵景澄等还在那拿着小螺丝玩,看着还挺好看。
    小小的螺蛳,以前都没有注意过。
    少年人的乐趣,往往都是这般,哪怕再普通的东西,也能成为他们手上兴趣的源泉。
    养螺蛳比较方便,只需要将收购来的螺种往田里倒就行。
    等莫少珩带着赵景澄等去放鱼苗的时候。
    赵景澄等都懵了。
    看着用运鱼车运回来的小鱼,一车一车地往河里面倒,这
    还不得是肉包子打狗,倒进运河里面,还能捞得回来?
    哪怕南一,生活在渔业比较发达的南离,也看得眼睛直眨巴,没见过这么养鱼的。
    一倒进河里,没一会儿,小鱼就不见了踪影。
    众人:
    不由得看向莫少珩。
    莫少珩正将做好的木牌插在运河边上,木牌上写着,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打捞河里的鱼,违者罚款。
    众人:
    还是想想,鱼还能不能打捞回来吧,竟然在想着有人来偷鱼。
    莫少珩看着一群疑惑的眼睛,说道,哪怕是在南离,渔业虽然发达,但其实都是小规模养殖,而想要经济效益达到最高,无论是农业还是养殖,都需要大规模。
    一片鱼塘,养这么一车的鱼苗,自然是足够了,等鱼养肥的时候,自然一鱼塘看上去都是鱼,也好打捞。
    但我们拦了这么长的一截运河,自然需要更多的鱼苗,不过是面积实在太大,所以倒鱼苗的时候看上去就跟放生一样。
    其根本原理,还是单位面积容鱼量的问题。
    一群学生:
    虽然是这个道理吧,但
    真的感觉是在肉包子打狗。
    莫少珩不断地在收购鱼苗,钱跟水一样花了出去。
    而拦运河的渔网,老匠师那直接解决了,都不用去南离买,老匠师知道一种制作渔网的方法,能够满足莫少珩的要求,能经得起长期的河水的侵泡。
    渔网的制作,能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的确制作工艺是相对先进和完善的。
    等渔网制作好。
    莫少珩看了看,细度足够拦住鱼群。
    然后去了一趟志县,在渔网的底部,绑上石头,方便沉底。
    然后拦江拉了一条绳子。
    毕竟是运河,宽度有限,不是济河那种宽大到无法拉绳的河流。
    渔网的上端就绑在绳子上,然后横跨整条运河。
    放眼望去,运河就被这样一张巨大的网给拦住了。
    以后,这条网拦住的后面这一段的运河,就是我们的渔场了。
    都看不到头。
    规模是真的大。
    养鱼,当然不可能是将鱼苗倒进去就完事了。
    莫少珩每隔一段距离就要插上那么一块木牌,就是上面写着,非法打捞罚款的木牌。
    上面留了燕王府和镇北王府的名号。
    在阶级分明的时代,这样一块牌子比现代的电网什么的警示作用还强。
    至少一般百姓应该是不敢冒着被打断腿的危险,去私自打捞的,至于贵族,他们敢不敢得罪燕王府和镇北王府先不说,他们首先得放下颜面才做得出这样的事情。
    莫少珩安排了人留守渔网。
    每天继续让人收购鱼苗。
    等过一段时间,鱼苗收购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安排人,每天按时向运河投放豆渣当饲料了。
    至于养在运河边上的鸭子,去牧场拿些小鸭子回来就行,大鹅,倒是需要去各地收购了。
    鱼是莫少珩的产业,因为他未必能说服其他人和他这样养鱼,但鸭子和大鹅,属于牧场的生意,是在共同经营的范围,这也为莫少珩相形见拙的荷包,减轻了一些压力。
    看似麻烦,但一点一点的来完成就行。
    养鱼,是需要人手的,莫少珩不得不又招了些人,这些人除了喂鱼,大概就是巡河了,巡逻着别有人偷鱼。
    这一忙活,直接就到了夏天。
    河边一群群小鸭子和刚长出筒子毛的大鹅,成了凉京城外的又一道风景。
    凉京的百姓,逛运河的时候,看着这些鸭子和大鹅,喜庆得很。
    莫少珩买了那么多鱼苗,每天还洒进去那么多豆渣,怎么河里连一条鱼都没有看到?
    可不是,该不会跑掉了吧?
    莫少珩:
    河水那么深,哪里那么容易看到鱼。
    再说,鱼虽然吃着豆渣,肯定比自然生长要长得快得多,但这也没养多久,哪那么快就看到大鱼了。
    在众人议论纷纷中,莫少珩一天倒是十分愉快,现在他没事也喜欢往运河跑。
    这里面都是他洒进去的钱啊。
    只要不出现大规模死鱼,他觉得鱼都还在河底。
    其实,也没有过多久,效果就肉眼可见了。
    第一,喂养鱼的时候,当端着一盆豆渣,将豆渣洒向河里的时候。
    鱼群开始出现了,争抢洒进河里的食物。
    原本风平浪静的运河,一瞬间沸腾了起来。
    跟炸了锅一样。
    看热闹的人,也跟炸了锅一样。
    天,好多的鱼。
    从来没有见过的,这样大量的鱼群。
    那场面实在太壮观了。
    去养鱼的水库钓过鱼的朋友,估计能感受到这是怎样的一幕。
    第二,就是早上和傍晚的时候,因为水底氧气变化的原因,鱼群也会浮出水面。
    满眼都是鱼,跟军队一样。
    引来了好多人的围观。
    莫少珩也去看了,的确壮观。
    消息也在凉京城传开。
    现在,除了凉京城外大片大片的槐树林的景观外,又添加了这运河鱼群的奇景。
    凉京双景,无论是本地的百姓还是外地来的,都是必看的景观。
    莫少珩现在是乐开了花,都是钱。
    没事就拉着赵棣去看看他们的产业。
    赵棣:
    他现在好像也变富裕了,琢磨着,等鱼可以打捞了,估计能还上以前借朝廷的钱了。
    不过,只是怎么感觉
    忙活了这么久,刚好抵消欠债?
    其实好处他自然也看到了,等还完朝廷的钱,以后都是利润了。
    而且还给百姓提供了事情做,让凉京百姓生活品质不断地在提高。
    可以想想,三年前,凉京的百姓还吃不起肉呢,但现在,隔三岔五的吃一次猪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平时还能买些鸡蛋鸭蛋吃,逢年过节也能炖鸡炖鸭。
    现在要不了多久,连属于高消费的鱼估计也能吃上了。
    凉京三年的改变,实在太大了,不注意的话或许还感觉不到,但稍微一留心,就能将这种改变说上一二。
    凉京,如同在不断的焕发着荣光。
    北凉的天气是一天比一天热,城外的槐树林开满了槐花。
    经常能看到有百姓,敲落一两串槐花,拿回去熬粥。
    槐花粥以前被用来救济灾民,但味道其实十分不错。
    特别是放凉之后,冰冰凉凉的,还有一股独特的花香。
    成了凉京百姓,一种闲趣时候的消暑的食品。
    除此之外,凉京第三景也出现了。
    在凉京城外,周围有好几个山头。
    以前,这些山头长满了野草,因为地势原因,哪怕有运河了,也不方便灌溉,所以朝廷也没有想着去开垦它们。
    但今年不一样,原本应该满山野草的山头,如今开满了野花。
    遍地的野花,让几个山头变成了花的海洋。
    太漂亮了。
    一开始,百姓都还没有发现,直到夏日的风一吹,将几座山头的花都吹开了,将花香吹进了凉京城中。
    知道那画面有多美吗?
    就像现代的公园种植的花田,每到这个时节,游园的人都能络绎不绝。
    所以城外的花海一出现,整个凉京都轰动了。
    怎么回事?
    漫山遍野的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