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107)

      众多的读书人,一涌进凉京城。
    到处都是捧着个漂亮杯子喝着奶茶的人。
    有的人手上,还拿着奇怪的装着食物的袋子。
    四周都能听到打斗声。
    小孩儿背着漂亮的小包包在巷子中串来串去。
    还有穿着一个货字衣服的小孩,走路的时候开心得脚儿都是甩起来的,无忧无虑。
    奇怪的是,无论谁招手,他们就裂开一口小白牙屁颠屁颠地跑过去。
    能听到奇怪的对话,铜锣巷李府,天黑之前能送来一箱子咸鱼么?
    怎么感觉,和他们的县,乃至和其他的城池,差距这么大呢?
    凉京的百姓,是一点一点的看着城内的变化,所以那种撕裂感其实还不怎么明显,但对于初入凉京的人来说,那种感觉就太显著了。
    当然也有人听说过一些关于凉京的事情,那些打斗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三街之战?凉京贵族最新的玩法。
    传说中的
    周围的百姓:
    也怪古时候的信息传播乏力,只能口口相传,而口口相传的结果就是,多经过几轮传播,真相往往面目全非。
    才进城的读书人,免不了要体验一把什么叫做新奇。
    找了一个合适的客栈住下。
    古人来到一个新地方,比现代人还能逛,因为平时出远门的机会少。
    他们也知道凉京肯定比他们县热闹,但没想到能热闹成这个样子。
    看看那几个街道,人都挤不进去了,还要往里面挤。
    当然,也有热心的当地百姓告诉他们,别看那里挤,但你们来一趟凉京,若是不挤进去看一看,这凉京也白来了。
    看看挤在那里的,还是我们凉京的贵族呢。
    惊讶无比,不是说凉京的贵族金贵得很?怎么跟普通百姓一样,挤来挤去的。
    呵,那是因为周围的房间都被其他贵族订完了。
    像他们这样想看三街之战,又菜瘾又大的,自然也只能挤在街上看了。
    说得骄傲到了不行,哪里能有他们凉京这份热闹啊。
    当然他们对这些前来参加郡试的读书人也是十分尊敬的,谁知道其中什么人以后就成了官老爷了。
    凉京的热闹依旧,郡试也正式开始了。
    比起上一次,这一次场面更加的宏大。
    各位读书人也在相互打量着。
    都是经历过上一次统考的人,感觉有些不一样的感觉。
    惺惺相惜的同时,又有些心有凄焉。
    也有特别多的共同的话题,这或许就是同期的一种感觉吧。
    在古时科举,同期考生,感情的确要深厚一些,有多少传奇的友情,都是在这样的同期考试中结下的。
    也不知道今次的考题如何?
    怕是依旧
    但哪怕如此,还是有这么多人通过了县试。
    人才之多,何尝没有井底之蛙长了一番见识的感觉。
    这一次郡试的考题的确难,因为出题人都是硬着头皮出的,再怎么也不能比县试简单。
    考生已经开始入贡院,和上次的规矩一样。等他们拿到考卷的时候,
    不过比起上次如同无头苍蝇一样,这次还是好了不少。
    至少他们知道考卷会分成六个部分,除了他们平时经常学习的,还会考常识和律法。
    他们这三个月,可没少补这两方面的课,可以说,人手一本《北凉地志括》和《北凉律》。
    不得不说,将读书无用完全归咎与读书人,是十分不适当的。
    因为读书人读什么书,是朝廷引导的。
    与其说读书无用,还不如想想,改变一下考试的结构,很多人都忽略了本质上的东西,而怪罪到受害人头上。
    但,他们虽然知道要考的大致方向,但一拿到考卷,还是心中一震。
    明经,诗词,八股制艺也就罢了,考得深了不少,必是熟读诗书之人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但往论策题上一看。
    用语是古句式,有些拗口。
    朝之政,义务而教,为何?
    大概意思就是,朝廷有一政策,名义务教育,请阐述朝廷为何要实施此策。
    竟然是时政。
    若是不知道义务教育的人,怕是连题目都看不懂。
    莫少珩出此题的时候,也说明了原由,义务教育的法令已经贴到了各县,甚至也让传递了,朝廷会在通过郡试的学子中,挑选出来一批教书先生为朝廷效力。
    普通百姓也就罢了,但科举选仕,若是连北凉发生了什么大事都不关心,如何期待他以后时刻关注朝廷动向,配合朝廷施政。
    大概就是,现代学生刚好遇到了考题是新闻联播里面的内容吧。
    若是不关心的,也就看一个题的表面。
    若是关心的,自然更加心有成竹一些。
    甚至仔细看过公告的,哪怕只是阐述公告的内容,都能得一个不错的分数。
    当然,你要是有真本事,能引经据殿讲出个一二三四五来,自然也是高分伺候。
    唯一绝对不能通过的,就是反着讲的。
    就比如现代公务员考试,你去批评体制一样。
    义务教育,国之重器,可以质疑和提出问题,能有独到的见解更好,但绝不允许反着来。
    然后就是律法题,直接上的实案。
    考试的内容,就是让用《北凉律》去判此案。
    学生:
    他们也才因为上次的考试,多留意了一下《北凉律》。
    其实此题还真不是莫少珩出的。
    但对所有学子来说也是公平的,大家都只有三个月接触《北凉律》。
    若是有人,能用《北凉律》判案,自然能脱颖而出。
    六道题中,有四道题是他们熟悉的,哪怕偏科,也未必不会有机会,依旧是平均分数乙等以上,作为标准线,然后在标准线之上,择优选择。
    今次考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恐怕又是哀嚎连天。
    但总有一部分学生,能够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
    当初莫少珩用千军万马来形容科举,其实一点儿也不夸张。
    整整一天的考试。
    当晚霞出现时,众学子这才从贡院出来。
    莫少珩这次没有当评卷官,自从上次因为好奇去当了一次,简直感觉跟犯人一样,被关三天呢。
    也是在今天,莫少珩将黑板和粉笔弄了出来。
    莫少珩从匠师们那里出来的时候,也正好遇到学子考试完。
    有些像高考学子出校园。嘀咕了一句。
    还能听到一些学子在谈论,今次不中,也只有等三年后了。
    也不知道那论策题是谁出的,忒为难人,我思遍了圣贤典籍,也没有寻得类似的句子。
    莫少珩嘴角一抽,圣人要选他的题,他能怎么办?反正出题的又不是他一个,要怪得怪选题人。
    也不用莫少珩解释,就有人直接用手指向贡院的墙壁,结果上面直接就有朝廷贴的义务教育法的公告。
    纸张便宜了嘛,朝廷自然也大方了一回,将告示贴得到处都是。
    这些读书人,基本都提前了十天半个月来到了凉京,就算他们没在他们县里看到告示,也应该在凉京看到告示了才对。
    这也公平,因为是分郡考试,当地郡的大致情况都是一样的,现在都是同郡竞争,各郡相互之间其实没有多大竞争。
    莫少珩一笑,他也是在引导,入仕当官就要有入仕当官的觉悟,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还是有差别的。
    学子们在辛辛苦苦地等待着三天后的张榜。
    莫少珩也在加大黑板和粉笔的出产了。
    等郡试结束,朝廷就会开始选先生了。
    莫少珩想让前去各地教铅笔字的学生,将黑板和粉笔也带去宣传宣传。
    时间过得飞快。
    朝廷传了令到各郡,让他们自行根据当地孩童需要上学的数量,挑选出合适数量的先生。
    莫少珩也抱着黑板和粉笔上了朝。
    诸位大人,你们觉得我这黑板和粉笔如何?莫少珩展示完教学方式后,问道。
    众人:
    看着黑板上写的粉笔字,轻轻一擦,又能重复写上去。
    都是读书人,这种直观教学的好处自然一目了然。
    比他们以前读书的时候,老是不知道先生讲到哪里了,方便得多。
    先生可以直接将要讲的句子写在黑板上,清晰明了,又让易懂。
    莫少珩这个脑袋瓜是怎么长的啊。
    正要夸上一句,就见莫少珩笑眯眯地道,若是各位大人觉得好的话。
    朝廷要不要在我这里订上一些?各地的私塾,还有我们的义务教育的学舍,都缺黑板和粉笔呢。
    噗!
    莫少珩居然将生意做到了金殿上来了。
    他是疯了不成。
    结果,莫少珩被一脸漆黑的礼部官员参了一本,直接被轰出了金殿。
    还被罚了一个月俸禄。
    莫少珩:
    偷鸡不成蚀把米。
    以为他想啊,这不是债务压身,趁机赚点钱嘛,再说他拿黑板和粉笔上朝,也不完全是为了生意,这么好的东西自然得由朝廷推广开。
    还好的是,朝廷最终还是订了不少黑板和粉笔。
    也不知道是不是怕莫少珩还不起钱。
    又过了几天。
    凉京城,城门口。
    一群马车聚集在城门。
    莫少珩也在其中。
    看着即将出城的一群学生,他的这些学生将远离凉京,去往各洲,教导那些被朝廷选拔出来的先生铅笔的使用。
    莫少珩本来觉得离别多少有些忧伤的。
    结果看着一个个抱着古琴的学生,脑门直抽,你们出远门,就不能不带琴?
    一群学生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不不不,不带琴,岂能让各地读书人见到临江仙弟子的风采?
    莫少珩:
    得,就是想要去得瑟。
    这心情他理解,毕竟是少年人,估计觉得这差事好玩。
    呵,这一路的奔波,有得他们受的。
    莫少珩说道,办完事情,早些回来,别再外面逗留。
    其他人他都不担心,莫少珩看向赵御宁。
    这娃现在已经融入了一群学生中,但还是不怎么和陌生人说话。
    都不知道他怎么教别人。
    还好的是,都是两个学生去同一个洲,然后下郡下县。
    学生的家长也来送行,感觉微妙得很。
    孩子才多大啊,居然就为了朝廷的法令,开始行走在他北凉的各地了,比他们好些人去过的地方还要远。
    正在吩咐着仆人照顾好人。
    马车开始向城外行去。
    莫少珩忍不住说了一句,等你们回来之日,就是你们上金殿封赏之时。
    众人:
    一群学生:吱?
    如此功能,加上他们的身份,足够得一个朝廷的封赏了。
    说不定,金殿之上,要多两个小官儿了。
    古有甘罗十二为相,他这些学生年龄也十二左右了,虽不能堪比甘罗,但其中一两个,在金殿之末,靠一下门槛应该是足够的。
    就是不知道,这么小的官儿,朝廷百官会不会懵掉。
    随着这些学生的马车,还有带着一点黑板和粉笔,凉京以外暂时还不会推广义务教育,但也得让人学会使用黑板和粉笔。
    莫少珩送完学生,回了府邸。
    现在他的几个工厂,经过几个月的加班加点,也修得差不多了。
    工人也可以上工了。
    没过多久。
    原本还在愁给自己孩子买不到读书用具的百姓,突然发现,乌衣巷,还有加盟的街道,开始大批出售纸笔,课本,还有书包了。
    数量之多,愣是让人回不过来神。
    又没过多久,莫少珩的学生还没有回来呢,凉京城中各处,开始传来了朗朗之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凉京城的百姓,听着隐约的读书声,一时之间如在梦境。
    悠悠古城,满城书香。
    第65章 素质教育
    凉京城,似乎少了些往日的浮躁,多了些平心静气。
    满城的热闹繁华,听取读书声一片。
    连朝廷的官员,路过的时候,都能抚着胡须,摇头晃尾一番。
    齐声的朗读,有一种十分独特的韵味,这是凉京之韵,以后也将是整个北凉之韵。
    私塾的先生,在学舍前的黑板上,写下一个个标准的白色的字,教导着下方数量稍微有些多的学生。
    学生虽然多,但有了黑板和粉笔,似乎也并不十分吃力。
    每一个字也能够教得特别的仔细。
    这些先生,其实也是才通过郡试的读书人,看着下面一个个小脑袋,他们居然已经桃李满园。
    哪怕以前有些浮躁的贵族,现在担负起了教导北凉下一代的重任,成了修剪枝叶的园丁,竟也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至少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庄肃,稳重,更加的像一个读书人了。
    环境改变人,这句话是没有错的。
    这些学生放了学,一群一群的,背着书包走在街道上,这时候也是凉京看上去变化最大的时候,不是那种表面上多了几种新奇的商品的变化,而是整座城池的氛围之变。
    百姓都不免要多看上几眼,因为如此多的小读书人啊。
    那种感觉是难以想象的。
    路上,还能遇到豆子的广告大队,正抗着宣传的布条满大街跑。
    这时,有个小学生突然对豆子行了一个读书人的礼节。
    豆子呆萌呆萌地,竟然也停了下来,还了一礼。
    周围的百姓:
    豆子半响才反应过来,回头看向小货郎,刚才那小孩是不是骗了我一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