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258

      云丹萝等在宫中。
    叶蓁蓁也起了大早,和元曜出发去宫里。
    到了叶云平的寝宫,一家人凑在一起说了好一会儿话,当然没让元曜在场。
    第279章 贷款方案
    等到一家人的秘密说得差不多了,才把元曜召进来。
    这会儿,叶蓁蓁才说起贷款读书的事,“皇上觉得如何?”
    叶云平当然觉得好,人才很重要,大元很需要。
    只是,“若是还不起钱……”他和元曜有同样的担心。
    叶蓁蓁来到叶云平身边,套着他的耳朵嘀咕了几句。
    叶云平一喜,“这倒是可以啊。”
    “如此可以降低书本的价格,对学子来说也是好事。”
    元曜觉得奇怪,到底是什么事情可以降低书本的价格?现在的书本都是靠人为抄写的,莫非是要降低人力成本?
    那岂不是要把欠钱的那些学子当做苦力?
    叶蓁蓁看他满脸的疑惑,便主动给他解释,“有一种方法叫印刷,可以提高制作书本的效率。”
    “印刷?”元曜更不懂了。
    叶蓁蓁知道他不懂,她看到碗中有几块糕点,便将它整个端到元曜面前来。
    “你看这些糕点,若是在这些糕点上各刻上一个字作为一个字块,好些个字块绑在一起,不就是一篇篇的文章了?”
    元曜想象了一下,“你的意思是……”
    “将字反着刻在木头上……”
    叶蓁蓁为了让他看的更直观一点,便拿起一块糕点,在一面咬了一圈,只剩下中间的圆形。
    拎着糕点,在一旁的小碟子里蘸了一层蜂蜜。
    然后她把这个糕点压在另一个糕点上,只见那个糕点上出现了一个圆形的蜂蜜……
    “这……”元曜愣住了,觉得太神奇了。
    他错愕的看向叶蓁蓁,“蓁蓁,你是怎么想到的?”
    “那你让那些学子?”
    “他们可以帮着我刻字,也可以帮着我排版,还能做印刷……”
    叶蓁蓁朝他挤挤眼,“这些伙计不算太累,还能还请贷款,做的好能一直做下去……”
    “太好了,这样一来,贷款的事情就可行了。”
    元曜很欣慰,据他所知,朝中百官大多都是富贵人家出来的,十之一二是寒门学子,这些寒门学子苦读多年,最后也只能谋个小官职做做,因为朝中没有关系,也很难爬上来。
    这是很不公平的,也会埋没许多人才。
    叶云平、叶蓁蓁和元曜一起将贷款的事情琢磨个透彻,将执行的方案写出来,叶荣福和云丹萝在一旁看着,时不时的也给一点意见。
    最后,这些方案整理成册,由叶蓁蓁带到四宝阁。
    叶云平颁下圣旨,公布了这个好消息,圣旨被供奉在四宝阁中。
    四宝阁掌柜将方案抄写数十份,分派到各地的四宝阁去,让地方各掌柜严格按照方案中执行贷款的事宜。
    来申请这“助学贷款”的学子,需要提供家境贫寒的证明,由四宝阁的人去核实,核实属实后会发放贷款。
    贷款中规定,各种年龄的学子都可以申请贷款,贷款会以每月多少金额的方式发放,而贷款偿还的时限在年满二十那年,申请学子年满二十后。
    若是既没有考中,又没有能力还贷款,便需为四宝阁做事来偿还贷款。
    在给四宝阁做事期间,若是表现良好,可以得长公主赏识,继续为她做事。
    若是表现不好,贷款偿还完毕后,便和四宝阁再无瓜葛。
    这道圣旨一颁下,各地四宝阁就陆续的有人去申请了。
    四宝阁的人在审核通过,发放贷款后,会将资料整理一份送到京城长公主府作为备案。
    当真金白银发到学子手中,他们才相信这是真的,故而奔走相告……
    叶荣福和云丹萝要离开了,他们在这里已经待了将近一个月了。
    叶蓁蓁和元曜准备送叶荣福回启钺,顺便去余阳府拜见余阳王。
    叶荣福舍不得云丹萝,两人分别时依依不舍。
    他一直在云丹萝身边嘀咕,“阿萝你等我,我过了年节就十四岁了,再过四五年,我便去北仓提亲。”
    云丹萝勉为其难的点点头,“到时候再说吧。”
    还有四五年呢,男人最是多变,正到了四五年以后,谁知道会是什么光景呢?
    “你别敷衍我,你都十二了,你那爹娘说不定很快就会给你说亲……你记得千万不能答应。”叶荣福有些着急。
    云丹萝的唇动了动,却又很是享受的不说话,也是时候让这老头急一急了,不然真以为自己非他不可了。
    叶荣福哄了半天,云丹萝才勉强的答应了。
    启钺和北仓的使团就这样分开了。
    叶蓁蓁和元曜跟着启钺使团一路往余阳府而去。
    一进余阳府,叶蓁蓁就发现这里和之前不一样了。
    上一次来的时候,因为战争的关系,街道上的百姓很少,即便是有一些也都是苦着脸。
    这次却不一样,街道上来来往往的百姓很多,街道繁荣,叫卖吆喝声热火朝天的。
    叶蓁蓁还注意到一点,那就是每家每户,还有每个铺子门口都挂上了一串串的玉米。
    她不解的盯着看。
    有路过的妇人发现了她关注的点,便热心的解释,“小夫人,这门上挂玉米,是我们余阳府这些年的习俗了,为的是感谢长公主为余阳府带来玉米。”
    叶蓁蓁没想到居然是这个意思。
    她笑笑,“原来是这样啊。”
    “可不是,若不是长公主当年在余阳府的时候,给老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