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喜遇良辰 第230节

      两个人说着话,常安带着人退下。
    宋羡向杜琢一礼:“有些事还想请杜兄帮忙。”
    杜琢立即明白:“你是怕谢大小姐恢复身份会有波折?”
    宋羡诚恳的目光,让杜琢脑海中浮现出宋羡带兵攻打太原府的那一幕。
    原来当时如此拼命,就是为了带兵去代州救谢大小姐。
    “好吧,”杜琢道,“入京之后我会据实禀告。”
    宋羡再次躬身:“为外祖父一族正名本该是我的事,只怕杜兄比我先入京,皇上不免要先问及杜兄,小弟多谢杜兄为我奔忙。”
    杜琢下意识地将宋羡扶起来,刚要说广阳王风骨让人敬佩,可是一琢磨宋羡的话,宋羡说的是外祖父?广阳王?广阳王泉下有知,知晓这小子是谁吗?这人到底还要不要脸?
    “既然没事,我就不留下过夜了,”杜琢头也不回地向外走去,“还要赶着回去收拾行装进京复命。”
    ……
    十一月,杜琢、宋羡一前一后去往京城复命。
    宋启正的告罪奏折也送到了京城,长子宋羡已与谢绍元长女定亲了。
    杜琢受二脚兽宋羡所托,尽职尽责地站在大殿上向皇上禀告:“微臣听宋羡说去年宋家就有意结亲,谢大小姐的长辈一直没有应允。”
    第三百五十一章 一起进京
    御座上的皇帝眯起眼睛,在这样欢庆的时候,他决计不能因为这个动怒,但是这个宋羡真的不是有备而来?
    杜琢半晌没有听到皇帝的声音,小心翼翼地抬起头,皇帝目光深沉,让人看不出喜怒,杜琢立即又低下了头。
    皇帝还是压制住了心头的情绪,笑着道:“朕本想为宋卿赐婚,这么看来,倒是不必这般了。”
    杜琢装作一无所知,迟疑着道:“皇上皇恩浩荡体恤臣下,臣等必定以身报国,忠心侍君。不过……虽说宋将军定了亲,朝廷想要恩赏也不是不行,从前也有过前例,朝廷恩赏赐婚,双方本就是定了亲的。”
    杜琢自觉有些失言,没有继续说下去:“都是微臣妄论,还请圣上恕罪。”他能帮宋羡的也只能到这里了。
    皇帝点点头:“杜爱卿说的有道理,朕会与皇后商议此事。”
    杜琢应声。
    皇帝道:“宋卿此战有功,杜卿也是一样,能赢下这一战你们缺一不可,两位爱卿都是大齐肱股之臣,如今八州之地收回,往后要如何治理,两位爱卿还要为朕分忧。”
    杜琢行礼:“臣必定鞠躬尽瘁。”
    皇帝思量片刻:“杜氏出名将,你们家的武职官衔本该你长子蒙荫,但朕听闻你二弟也是文武双全,这次在你帐下立了大功,朕另封他为游骑将军,在你麾下继续历练,将来再有战事,也好派个都统制。”
    杜琢急忙谢恩。
    皇帝道:“朕准备将八州交给你与宋羡戍守,各部正在草拟公文,你且回去做好准备。”
    说完这些,皇帝吩咐赐宴,让杜琢等人先退了出去。
    皇帝踱步去了旁边的暖阁里歇着,大太监杜正忙从旁侍奉。
    皇帝淡淡地道:“杜琢有没有与你说过什么?”
    杜正与杜琢虽然不是同族同宗,但因为同乡这层关系,杜琢每次进宫都要寻杜正说两句话。
    杜正道:“杜琢大人问奴婢,广阳王郡主的案子有没有查清楚,他恐怕自己遗漏了什么,皇上看中广阳王,万一因为他办事不利出差错,他也无颜见皇上。”
    皇帝眉头皱起。
    杜正接着道:“从杜琢这话,也能看出来大多数人都是做这样的思量。”
    所以杜琢才会出主意,让他赐婚宋羡和谢良辰。皇帝深吸一口气,看来明面上令宋羡再另寻他人成亲是不太可能了。
    刑部、大理寺都审出了结果,除此之外陈家村自己手中应该也有广阳王郡主留下的信物,这么一来谢良辰的身份就算摆在明面上。
    皇帝道:“让人去镇州请陈家村的人、谢绍元和谢良辰父子进京。”
    再拖下去,必定会招人非议。
    “朕也看看,广阳王的外孙女到底如何。”
    ……
    陈家村接到旨意之后,村民们就聚在了熟药所。
    其实自从宋家前来定亲之后,陈咏胜和谢绍元就将谢良辰的身世慢慢透露给了大家。
    当年陈友礼带着陈家村的人从代州出来时,陈家村几个管事的长辈就知晓内情。
    陈友礼带着陈家村的人躲进深山时,广阳王若是换了个思量,陈家村早就不在了。
    总之广阳王的恩情本就不是对陈友礼一人的,也不该陈友礼自己来还。
    下定决心之后,大家才齐心协力一路保护郡主来到了镇州。
    各家各户多多少少知晓些内情,如今得知消息,除了开始的惊讶,很快就恢复如常。
    原本陈老太太一家在他们心里也不同,从陈友礼到辰丫头,陈家村哪次遇到沟沟坎坎不是他们带着大家走过来?辰丫头就算是广阳王的外孙女,那也是他们的辰丫头。
    谢绍元道:“朝廷这次派人来陈家村,为的就是良辰的身世。”
    陈咏胜有些担忧:“良辰你们会不会有危险?”
    恢复身份是好事,可别再有其他的。
    谢绍元思量道:“眼下应该不会。”
    陈咏义道:“要不然我们多去几个人,就算帮不上什么忙,心里总有些依仗,我们也不用在家中担惊受怕,再说大娘年纪大了,路上也得有人照应着。”
    高氏也跟着点头。
    谢绍元看向谢良辰:“我与良辰商议过了,这次京中来了几辆车,趁着几个机会,带大家去京中走一走,将来我们还有买卖做到京城去,现在去看一看,对大家也有好处。”
    听到谢绍元这话,熟药所顿时欢腾起来。
    陈仲冬、陈初二几个眼睛发亮,显然想要跟着一起去,但是再怎么样也不能将这个村子都带上,具体谁跟着还要再商议。
    陈咏胜道:“熟药所、织房都需要人,总不能将手里的事都放下吧?具体要带谁,我会与姐夫商量,大家回去等消息。就算这次去不成,往后总会有机会。”
    高氏拉住陈老太太的手,低声道:“大伯娘,您年纪大了,这一路身边总要有人照应,如果就使唤良辰一个人,良辰该多辛苦,您就带上我,有什么事都吩咐我去做。”
    陈老太太故意嫌弃道:“你?睡觉比我都沉,踹一脚也不肯醒,吃的还多,不带,不带。”
    高氏拉着陈老太太不撒手,两个人边说边闹,陈老太太被磨得不行总算点头:“行,带你,带上你。”
    高氏笑开了花,不知道什么时候黑蛋也跑过来抱住高氏手臂:“娘,也带我,带我……我每天就吃一碗饭,不……就吃半碗,我不用上马车,我就在下面追着马车跑。”
    高氏板起脸:“你们以为京城是什么地方?将你们都带着,让京中那些达官显贵看了,还不得给你们辰阿姐丢脸?”
    说到这里,高氏看了看屋子里的人,虽然吃饱了饭,但他们还是粗布衣裳,很多人衣裳上都打着补丁,屋子里最好的衣服也就是半新不旧那么一身,眼下是肯定来不及做了。
    这些人就这样跟着良辰他们一起进京,会不会连累良辰一家被人笑话?
    高氏嗓子一哽,声音立即哑了几分:“我们还是别去了吧,就大娘、姐夫和良辰去。”
    “二婶放心,”谢良辰笑道,“我本就在陈家村长大,有什么不好让人知晓的,再说大家去了还有其他事要做。”
    谢良辰收手摸了摸黑蛋头顶:“我们一起去。”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一般
    陈家村的人商量好了,大家都各自去忙。
    陈咏胜拉着谢绍元先将去京中的人定下来,陈老太太则带着高氏去收拾行装。
    谢良辰跟着陈子庚去东篱先生院子里。
    东篱先生去了趟建国寺,将主持请来了陈家村,那位主持与谢良辰想的不太一样,不是一身檀香气,张嘴都是佛法的高僧,更像是一个经历了许多,为人谦和的长辈。
    东篱先生认识惠安大师时,正随着当今圣上征战,朝廷四处征兵,却发现征上来一个和尚,那和尚就是惠安大师。
    惠安大师冒名顶替旁人入军,东篱先生觉得这和尚甚是奇怪,就将惠安招到旁边问话,才知道惠安大师顶替的那人,上有病重高堂,下有两个孩儿,如果他来军中,他家中的人都要病死。
    东篱先生让惠安上阵杀敌,惠安自然不肯,和尚留下帮忙也是搀扶伤兵、安葬战死的将士。
    后来惠安大师去了建国寺,依旧会在战后带着僧众救济贫苦民众。
    惠安大师仔细看着手中几张纸坊做好的金笺,几种药材染出的颜色不同,栀子、栀子偏明黄,用地黄和黄栌调的则多了一抹青色,看起来沉稳了许多。
    惠安大师最终选出用地黄、黄栌染的那张纸:“京中贵人多喜欢这样的颜色,用来抄写佛经添了几分庄重。而且这颜色皇家用的明黄不同,最难得的是,能与其他纸坊染的区别开来。
    这张蜡用的也好,以后可照着这个样子做。”
    惠安大师说完从怀里取出一枚印章,印在了那金笺下方。
    印章上是“建国寺”几个字。
    惠安大师道:“日后建国寺就用这样的藏经纸,但凡贵人来请都是如此。”
    谢良辰欣喜,建国寺是有名的古刹,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香客上门,很快很多人都会知晓镇州出的“藏经纸”很不一般。
    谢良辰道:“我会再做一些洒金箔的金笺。”
    谢良辰话音刚落,东篱先生道:“金箔的银钱要让老和尚拿。”
    惠安大师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
    谢良辰知晓东篱先生再与惠安大师说笑,她毕恭毕敬地向惠安大师行礼:“多谢惠安大师,大师能将做蜡笺的法子教给我们,这蜡笺的方子若是拿出去卖,能抵万金。”
    “万金?”东篱先生挥挥袖子,“多了,当年我救了这老和尚,他的东西就是我的。”
    惠安大师依旧谦和地笑着。
    东篱先生还要说话,见到许汀真走过来这才闭了嘴。
    许汀真松口气,再放任下去,东篱先生这话题就不知道要扯到哪里去。
    惠安大师看着谢良辰:“方子不值万金,只要能帮上忙就好,再说谢大小姐也不用谢老衲,大小姐要这方子也不是为了自己。”
    说完话,惠安大师接着道:“听说大小姐就要启程去京城,事不宜迟,老衲现在就去纸坊,尽量早些做出第一批金笺。”
    做出了金笺,白蜡笺和粉蜡笺就容易多了,京城那样的地方,普通的纸药不能入人眼,蜡笺却是难得,而染色的药材地黄,北方的最好,挑选药材后剩下的药渣也可用来染色。
    所以他们不但能将纸笺做得好,价钱也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