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3
她收拾的体面漂亮。小儿子的幸福,顾芬是看在眼里的,杨光也因此长大了很多,虽说工作还没敲定,但经常去上课充电看书学习,早不再是以前那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了。自己好像独立了却没完全从容起来,还在耿耿于怀那点旧事不肯放下,以至于这个春节还没跟丈夫回去看过他的父母,自己的公婆。
此刻,杨光和董梅葆正漫步在西子湖畔。冬日的杭州笼罩在一派江南的蒙蒙烟雨中,却并不不冷,无风,雨只是静静地下,就多了水墨般的韵。断桥边,杨光撑着伞揽着梅葆的腰看风景,湖中依旧有几只轻舟缓缓驶过,不知道那里可有白娘子与许仙?
远处的苏堤隐约可见,绿树依旧葱葱,伞花成双成对。雷峰塔没有夕照,却有薄雾漫起,可是那青蛇驾云而来?湖中虽已是残荷一片,却留下了傲然的风骨,让人尽解了花开那时的无限风情……
晚上,梅葆的爸妈在西湖边的一家老字号餐馆里请一家人吃饭,自从小女儿结婚后,董延年家里这还是第一次聚集了。两个女儿,两个女婿,两个外孙,两个老人。西湖醋鱼、叫花鸡、东坡肉、老鸭汤等等南方的特色美食满满一桌子,让杨光大饱口福。来杭州两天了,南方的春节和北方不同,是一种低调的喜庆,梅葆家里的气氛和自己家也完全不一样,是一种和睦的默契。
可假期还没结束,杨光家里就出事了。半夜电话响起,杨光他们被告知,外公忽然病危。董梅葆把孩子暂时托父母照看,自己则和杨光乘第一班飞机回了北京,可当他们俩匆匆赶到医院的时候,外公已经在当天驾鹤西去了。
舅舅和姨夫在商量着葬礼的事情,婆婆顾芬因为过度伤心哑了嗓子,说话都吃力。杨毅和吴昊也相继赶回了家,一家老小谁也没想到外公会走得那么突然,甚至连一句话都没留下。姨红肿着眼睛跟孩子们唠叨,说是外公吃晚饭的时候还是好好的,和平常一样坐在电视机旁边看新闻,到了快睡觉的时间扶他起来洗漱,外公突然就倒了下去。于是大家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可送到医院他也没有再醒过来。
那几天,家里来来往往吊唁的人不断,大家各有各的事情都忙成了一团,林清也过来帮董梅葆做了很多杂事。伤感的气氛一直笼罩着家里的每个人,有时候做好的饭菜都没人有心情多动几筷子。婆婆顾芬更是迅速地憔悴下去,父亲一直就是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也是她最崇拜的人,如今他走了,顾芬几近崩溃,但还是硬撑着操持父亲的后事。
在八宝山殡仪馆做最后的告别时,婆婆终是支持不住,中途两次昏厥。可醒过来还是不愿去休息,一直跟着去了墓地,直到看着父亲和母亲合葬入土为安后,她才又一次瘫倒在丈夫的怀里。
接下来的日子,婆婆就像是变了个人,不愿动也不想吃,常常一天也不说一句话。杨光天天都上楼去陪着老妈,梅葆也是一下班就去照顾,可也没见婆婆有什么好转,她的头发也在那段时间里忽然就白去了许多。
北京的初春还是寒气逼人,都是三月下旬了,可树不绿,花不开,让人的心情更加阴郁。
看着婆婆总是这样终归是不行的,董梅葆、杨光和杨天林商量着该想想什么办法,帮着她尽快走出丧父之痛,毕竟活着的人还是要好好的活着。
第八章——婆婆的那个美好时代
倾听(1)
董梅葆决定休假带婆婆去旅行,用自助出游的那种。杨光当然是举双手赞成,但他要准备两个面试通知,还要接着在家当奶爸,梅葆才能安心地出行。考虑到婆婆是第一次用这种年轻人的方式出游,梅葆把目的地选在了城市,那是个此刻正是春光明媚,满城木棉花开,大海涌动着无限生机的地方——厦门。
顾芬在丈夫和儿子地极力劝说下,开始时是勉强同意的,毕竟心绪不佳的她提不起任何兴趣。接下来,梅葆带着婆婆去购买了背包、衣服、鞋、水壶之类的自助旅行用品,在网上打印出了些有关厦门的风土人情给婆婆了解,又教婆婆如何使用电脑上网,去旅行网站订购了来回的机票。在一家人这种爱的情绪感染下,渐渐的,顾芬也开始投入到了准备工作中。
三四月份正是旅行旺季的开始,在那些户外用品专卖店里,一群群前来选购宝贝的男女也会交流些游玩的心得,有时候顾芬看着梅葆在一旁聊得火热的那副模样,自己也不禁对这样的新鲜出游方式充满了期待。厦门顾芬从来没去过,看资料上说,那是个世界级的旅游卫生城市,充满了海的浪漫,人的好客,花的锦簇,还有那钢琴的悦耳悠扬……
临走的那天,杨光和梅葆在楼下的车旁等着老妈下楼,结果,当老爸陪着老妈出现在楼道门口的时候,杨光嘴里叼着的烟差点惊得掉在地上。只见老妈脚凳“阿迪”最新款的跑步鞋,下身着蓝黑色牛仔裤,上身则是一件“奥索卡”鲜红色抓绒衣,露出里面白底粉边的体恤,人显得倍精神清爽,而背着的那款同品牌的双肩背包,又让她年轻干练了不少。
杨光转过头看了一眼媳妇,说:“我说董梅葆,你把我妈整个弄成了一还老孩童啊,你!”
梅葆笑了,婆婆本来也不老,那张脸上隐约着年轻时一定也很灵动的五官线条,难得的是,她的身材也保持的适中,再经自己这么一番设计和打扮,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自己也为人子女,婆婆失去父亲的痛梅葆是有感触的,顾芬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