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07节

      “你……”当初舒诚听到她什么脱衣服的,就已经觉得她很大胆了,没想到她竟然还敢说是一边想着那个男人一边说的。
    她一个姑娘家,到底知不知道什么叫做矜持!
    他脸色微红,下意识地看了看四周,就怕她这话被其他人听到了。
    他的声音又急又低:“你疯了吗?你……你一个姑娘家,怎么能说出这种话!”
    李潇潇当然也是留意着环境,知道没人才敢这么说的。这舒诚也是有意思,不说开吧,他死缠烂打,现在要说开,他又一脸想撞豆腐的表情,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在调戏他呢!
    “食色,性也。”她一脸坦荡地承认了自己就是颜狗,“我就是喜欢他的脸和身材,但他也很厉害,不是么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团长了,还不止一次救了我,还教会我很多东西。”
    “他长得好看,又强大,还尊重我,关心我,帮助我变得更好。”
    李潇潇说着说着,疑惑地看了看舒诚,又有点无奈地说,“你看,他这么好,我喜欢他,难道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
    在舒诚的印象中,李潇潇从来没有露出过这样的表情:微红的脸,眼里似乎还带了一丝羞涩,目光热烈又坚定,却又不失温柔。
    然后,她带着这个表情,说着最大胆的话。
    明明十分矛盾,却又异常和谐。
    舒诚也知道,李潇潇说的都是事实。
    如果说从前的她是花瓶,那即使身为花瓶,她也是羊城剧社男演员们在宿舍里谈论得最多的人。他们都在感叹,这么漂亮的姑娘,脾气大也是正常的。
    这么一张脸,要是脾气好,那追求的人肯定能绕剧社好几圈。
    这话现在倒是变成事实了,她不再是从前那个骄纵大小姐,能跟所有人打成一片,能演话剧能写剧本,追她的人何止绕剧社好几圈她简直都已经是光州青年的梦中情人了。
    至于那位团长,舒诚也知道自己比不过他,先不论相貌如何,职级和家世就天差地别。
    这些舒诚之前就都知道,但他仍是不甘心。可现在,当他看到李潇潇在说起那团长时的表情,他心里有个声音在说:舒诚,你输了。
    舒诚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心情,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正如她说的一样,她不喜欢他是她的心情,所以不管说什么,他都改变不了她的想法。
    该说的,不该说的,李潇潇都已经说完了,她还是头一回拒绝得这么无情,还带了杀伤力极强的嘲讽。
    可效果却好得出奇,李潇潇看了一下舒诚的表情,估摸着这应该是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了。
    毕竟舒诚这种没怎么受过挫折的公子哥,她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也是有自己的骄傲和尊严的,应该不会再纠缠她了。
    见舒诚已经冷静了下来,李潇潇转过身,准备开始跑步,却又听到舒诚问:“他呢那个团长,也像你喜欢他一样喜欢你吗?”
    李潇潇脚下一顿:“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我的喜欢让他感到困扰的话,我不会纠缠他的。”
    “啊对了……”她又回过头,看着舒诚,一脸无所谓地说,“李宝珠的事情,你要跟我父亲说就说吧,我不怕的。”
    “抓她的是京市派出所,到革委会举报她的是工农兵大学的学生,这事儿可是半点都没经过我的手,我也是她被抓之后才知道的。”
    “这点事情不至于传到光州来,粤省文工团那边的人,我也跟他们说过不要在光州传。除了他们之外,也就只有王美兰被请去京市做过人证。”
    李潇潇不紧不慢地说:“我也懒得去找她问了,不过你可以告诉她,她当初对我做的那些事,也算是残害国家干部家属。
    之前我说放过她,现在也可以反悔,就看我心情了,要是我心情不好,随时送她去陪李宝珠。”
    当初她做这件事的时候,就已经留了一手。
    周宝姝这是犯法,而她李潇潇不过是一个普通公民,抓嫌疑犯那是警察的事情——
    案情发生,警察办案,将嫌疑人抓捕归案,就是这么简单。
    至于革委会那边,她当初在京市联系钱学农,让他跟工农兵大学的朋友联系,由他朋友出面举报的,理由就是知悉周宝姝欺凌同学。
    整个过程,李潇潇都没有出面,没有在卷宗上签过字,只在背后做动作。
    派出所那边,只有莫雨知道她做了什么,就连他的同僚,都以为她只是跟着重锋过去凑热闹的。而革委会那边,她干脆就是没有和工作人员接触。
    所有,除非莫雨和团长把实情告诉她养父,否则换个人去说,她都能将关系撇得一干二净,最后她养父也只会觉得,她是不想他伤心,才不告诉他这件事情的。他会为周宝姝痛心,但不会责怪李潇潇。
    舒诚觉得,说这些话的李潇潇让他感到有点陌生。她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了,只要舒诚去李卫国跟前捅了这件事,她马上就去举报王美兰。
    他愣愣地看着李潇潇,李潇潇却不再理他,转身跑步去了。
    这一番谈话非常奏效,之后的早晨,李潇潇再也没有遇到过舒诚了,偶尔在饭堂或者路上碰到,他也没再往她跟前凑。
    话剧组原有的日常安排不变,所以剧本编写学习就放在了晚上。
    《半边天后传》将在一月上演,因为角色变动,李潇潇干脆也直接拿已经写好的剧本跟大家分析,然后让他们自行修改,每个人都试着改一下,最后让她过目,择优替换原版角色。
    “这个系列剧,原本跟《半边天》是没有关系的。”
    之前李潇潇跟众人梳理了一下剧本的写作格式、写作节奏等,今晚要讲的是题材的选择。
    “大前提是要契合时代精神,最常见的是革命精神,比如各个样板戏,比如《蜕变》,这些都是以歌颂革命精神为主线的。”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明明已经全民工农,思想上却仍不松懈,坚持斗争。
    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百姓们更关心的事情。因此,能贴近百姓的作品,才更容易引起共鸣,也就更容易受到他们的欢迎。
    李潇潇提问:“如果故事的背景时间不是上面这些,怎么办呢?”
    文海燕早就在初版《蜕变》排练的时候,隐隐约约地理解到了李潇潇的意思。
    爱情思想是靡靡之音,可明明这社会上男婚女嫁都很正常,哪个年轻人心里不对禁果好奇?
    当初李潇潇只是将洪向国闯进柴房就赵兰的场景描述了一下,文海燕就已经融入了角色,理解到了那一点仰慕之情。
    这是一个战士为理想奋斗的故事,也是一个少女为一个青年打破枷锁而蜕变的故事。
    是一个严肃的革命故事,也可以是一个革命背景下的凄美爱情故事——虽然那道线藏得很深。
    可潇潇说了,那是需要把握一个度,让人既可以理解为纯洁的友谊,也可以理解为仰慕之情,多一分是危险,少一分则少了味道。
    这就是过审的技巧。
    文海燕马上举手,李潇潇笑了笑,朝她做了个“请”的动作:“海燕。”
    文海燕站起来说:“突出军民鱼水情,主角是军人和百姓,以他们为主角,发生的故事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因为百姓过的就是小生活,小生活也可以有趣事。”
    “对。”李潇潇赞赏地点点头,“这就是选材的方向,符合审核要求,而且要容易和观众产生共鸣。”
    “一般来说,两个人在说起一件事情,如果双方都是经历过的,那这两个人很容易能互相共情。
    在话剧上也一样,如果台上的剧情,是他们经历过或者目睹过的,他们也更容易有感触。”
    众人纷纷点头。
    “但是……”李潇潇给他们留了一点思考的时间,“话剧是一门艺术,如果艺术源于生活,却不高于生活,那么观众平时生活就是在演话剧了,也就不用来看咱们的演出了。”
    大家忍不住笑了笑。
    李潇潇说:“所以,艺术源于生活,要高于生活。”
    这个观点,吴芳是最有感触了。她点点头,一脸感慨地说:“就像当初你在写《半边天》的时候,社会上对女人就是苛刻的,不止是社会,就连女人本身都给自己带了枷锁。”
    说起当初吕洋的事情,她已经心无芥蒂了:“《半边天》的前半部就是源于生活,大女主帮助小女主走出困境,小女主有了自己的事业和成就,就是高于生活。”
    “但我们也不是不切实际地拔高。”李潇潇笑了笑,目光坚定又温和,“让观众从中得到启发,受到鼓舞,这是话剧的使命。”
    吴芳眼圈微红:“是的,我明白。”
    当初如果不是《半边天》,她早就在吕洋面前丢盔弃甲,逃到偏远山村去了。
    因为话剧,她又重新站了起来,在舞台上一遍又一遍地向观众们传达自己的信念。
    她收到过好几个女性观众的感谢信,她们说,因为看了她的表演,才决定跟渣滓男人恩断义绝,生活从此轻松了很多,甚至还有的遇上了真正对自己好的人。
    她们说,感谢她改变了她们的命运。
    “生活中有很多素材……”李潇潇简单地做了个小结,“大家平时可以多出去走走,跟人唠唠嗑,说不定就有故事了。”
    李潇潇讲得浅显易懂,举的例子都是众人熟知的,互动也多,所以大家都听得十分明白。
    时间毕竟不多,她讲的都是一些基础入门的东西,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编剧本身就不是能临时抱佛脚的东西,所以她也同时强调了要多听多练多写,才能不断地打磨自己。
    李潇潇每天晚上的课都不一样,剧本编写和台前幕后相关工作的课交叉搭配。
    渐渐地,配乐组、宣传组等的人发现,之前他们抱怨话剧组换人来沟通,连说要求都说不清楚,觉得在浪费时间,希望由李潇潇对接回来。
    但不知道从哪天开始,话剧组的新对接人似乎也没有那么糟糕了,慢慢地也能流畅沟通,出来的成果也让人满意。
    整个话剧组的综合水平都在肉眼可见地提升,最高兴的除了演员本人之外,就是冯老师了——
    虽然她的学生们暂时还没到独立写剧的地步,但她相信这也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学会了思考,从前只关注自己的角色,现在开始从整体考虑,思考一个角色对整个剧本的作用。
    这段时间,话剧组过得忙碌又充实,一边排练新剧,一边学习,同时还要学以致用。
    新剧的整个准备工作,李潇潇都没有插手,只有当对应版块的负责人遇到困难,在思考完后带着想法来朝她寻求帮助时,她才给他们解答。
    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对整个剧非常熟悉,不止是舞台上的功夫,还包括台前幕后,所有事情都由他们自己亲手把关。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终于明白,为什么李潇潇每次演出前都非常淡定,因为她知道每一个细节都已经充分准备好,有信心有底气,即使遇上紧急情况,也知道怎么应对。
    1975年1月1日,《半边天后传》第一集在光州市文工团大剧院上演,全场座无虚席,所有人都带着前传的热情来观看这部续作,然后无一例外地开始期待起第二集。
    这次来的记者,不仅有光州本地的光州日报,还有全国其他各地的记者。
    因为之前交流会之后,各省文工团大力推行新话剧,各地掀起了一场话剧潮流,许多人看完当地表演之后,都非常想亲眼看一下原版的光州文工团演出。
    而就在此时,光州文工团又上新剧了!
    于是记者们纷纷前来采访,希望能将这个传奇文工团的风采,第一时间呈现给各地剧迷。
    话剧组在谢幕时,所有人心里都有种非常微妙的感受,他们不再像之前一个话剧初演登台成功时那样狂喜,因为一切都如他们所料。
    这是一种新的体验,非常美妙,所有人都记住了这一刻,并且在多年后,当他们成为德高望重的话剧大师后,他们依然清晰地记得这一天。
    整个一月份,光州市文工团都忙得脚不沾地,进入二月之后,才渐渐减少演出场次,因为2月10日就是除夕了。
    一到年底,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是收入最丰盛的时候。
    因为光州文工团在1974年下半年以来,在话剧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因此年底下来的奖金津贴也比往年多了不少,还有一份是直接从京市那边直接拨下来奖励李潇潇的。
    光州文工团的奖金计算一直都很公正,按个人贡献和成绩来发放,于是李潇潇除了拿到京市的直接奖励之外,团里的奖金也拿了不少,两份加起来竟然有230块。
    李潇潇家就在本地市区,但很多演员家都在偏远地方,一年就过年回家一趟,所以有的人一月底就请假回去了。
    所有人都知道李潇潇年后就要考部队了,也许他们过完年从老家回来之后,她就已经被招进部队,大家告别时都依依不舍。
    而对于李家,今年过年也意义非凡,李卫国和陈红娟忙前忙后,买了许多东西。
    尽管放了假,可李潇潇还是坚持早起,六点钟就起床,保持和部队作息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