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84页

      只要她将这事告诉罗静淑就会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因为父母早逝的原因她非常珍惜身边的人。清舒无缘无故的疏远,让她非常难过。
    站起来后,罗静淑问道:“既然你不说我也不勉强,这画我就拿走了。”
    “好。”
    傅苒看着罗静淑的背影,也是一脸纳闷:“清舒,静淑是个好姑娘,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与她断交?”
    其他人清舒是不敢说,可傅苒却例外。两人进了屋清舒才低声说道:“我当日没想过与她断交,我只是不敢去罗家。”
    “罗家怎么了?”
    清舒眼中带着冷意:“只这三年,就有七个孩子死在了罗永康手中。”
    这还是她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更多了。
    傅苒脸色大变:“什么孩子?”
    “都是罗家从外面买回来的,年龄在四五岁到七八岁之间。”
    因为从外面买的,这些孩子死了也不会有人找上门来。以致罗永康胆子越来越大,大白天就敢往外运尸体。
    她在知道这些事后匿名给知府衙门跟按察司写过信,可惜这些匿名信都石沉大海。后来她又写了匿名信到飞鱼卫,可惜仍没什么动静。
    也是如此清舒猜测到罗家的势力很大,或者说他们的靠山很硬。
    所以这事她只能紧紧捂着不敢漏半点风声,就怕稍有不慎不仅害了自己还牵连了身边所有的人呢。
    傅苒全身都发冷,过了半天她才回过神来:“清舒,这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老师还记得小金吗?”
    傅苒瞬间就明白过来了:“小金当日就是在罗府毁的容?”
    见清舒点头,傅苒咬牙切齿地说道:“坐下这等伤天害理的事,怎么老天不劈了他。”
    说完,傅苒抓着清舒的手说道:“你这孩子,这么大的事你怎么就藏在心中不与我说呢?”
    她知道都浑身发冷,更不要说清舒了。这两年多也不知道清舒是怎么熬过来的。
    “老师,我没事。”
    清舒倒是不怕,她就是很愤怒。愤怒罗永康的伤天害理罗家人的冷血,愤怒官府的不作为,也愤怒那些有能力插手此事却选择袖手旁观的人。
    傅苒说道:“清舒,这事你谁都不要说。罗家可不是咱们招惹得起。”
    清舒嗯了一声道:“老师,我知道的。”
    傅苒说道:“这事,你以后就烂在肚里谁都不要说。哪怕将来罗家倒台了你也不能说,知道吗?”
    清舒说道:“老师,难道就任由他这样下去?那不知道还要死多少孩子。”
    她相信一定有人能治得了这畜牲以及包庇她的人。金陵寻不到,那她就去京城找,总能找着的。
    傅苒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罗永康一定有报应的。可是清舒,这事你不能沾手。你想想,一个巡抚宠妾的兄弟就逼得差点让段师傅家破人亡。罗家的势那么大,要他们对付你到时候只会会比段家更惨。”
    清舒垂下头道:“老师,你放心,我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的。”
    防备清舒做傻事,傅苒说道:“清舒,你想想顾老太太跟安安她们。若是罗家人知道你在查他们,他们不仅会对付你,连你外婆跟妹妹都不会放过。”
    清舒垂着头没说话。
    第319章 路途(1)
    清晨清舒去女学跟众人汇合,然后跟着女学的学生一起去了码头。
    金翠大清早就在码头等候,见着清舒她就将一个方形的木盒子给了她;“这是我家姑娘送给你的。”
    因对清舒有意见,金翠崩着一张冷脸。
    清舒接了盒子发现还蛮重的,也不知道里面装的什么:“谢谢静淑姐姐。”
    金翠看了清舒一眼,就转身走了。
    这次去京城乘坐的船有两层,金陵女学的先生跟学生住在二层,底层住着官兵船员以及众人带的仆从。
    这次官府派出了五十个水兵护送他们,带队的人姓朱,是百个户。
    学生加上先生有二十八个人,可二层只有十八间房。除开几位先生一人一间,学生只有清舒跟谢小歆两人得了独间。
    其他人哪里喜欢心里不满,也不敢提出异议。没办法,前两名被清舒跟谢小歆包揽了。按成绩说话,不服也得憋着。
    陈妈妈跟着清舒进了房间,笑着说道:“这房间还挺大的。”
    她们之前来金陵时也是坐船,那船的房间只这一半左右大。不过当时房间多他们直接要了三间,不像现在得三个人住一间。
    这房间两边放着床,那床不大只能睡一人,每张床上放着张矮桌。清舒觉得挺好,有桌椅就可以写字画画了。
    听从瞿苟荀的建议,这两年清舒没再将作画当成一门消遣而是作为专长。为此她还特意请教了女学画艺最好的先生,两年下来受益匪浅。
    房间有被褥,只是清舒不习惯用别人用过的东西。所以,她自己带了一床被褥来。
    陈妈妈将不用的那床被褥卷起来,放到右边的床上。然后,她又打了水来擦洗将床跟桌椅。
    清舒将东西都归置好后才打开罗静淑送给她的箱子。
    箱子里面放着六本字帖,分别是柳公权的《金刚经》、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诸遂良的《黄庭经》、兰夫人的《家书》以及谢大家的《子帧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