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3
女生与温见宁她们的线路大致相同,他们从香.港乘船至越.南海.防,再从河内坐火车北上,穿过边境进入滇省。
温见宁她们当日上船后不久,就遇到了这些走海路的同学们。大家都是年轻学子,又即将赴同一所学校读书,不过三两句话的功夫,很快就和他们打成一片。
尽管跟这些同学相处得很融洽,但这次长途旅程也并不像温见宁在给齐先生的信里写得那般全然和谐的。车上的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彼此的性情、思想与习惯各不相同,又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有了矛盾虽不至于大打出手,但言语冲突还是少不了。不过好在大家的争论都并非出自私心,全是出于拳拳爱国之心,争论结束后也不会结怨。
更何况在即将到来的分离前,再大的分歧也会为之消弭。
当天傍晚,温见宁她们和一些同学要先在一个叫碧色寨的地方下车,从那里转乘小火车前往蒙自,而其他的同学们则继续乘坐滇越火车北上昆明,双方就此道别。
接下来,她们这些先下车的人在教师带领下,转乘了碧石路小火车一路颠簸。第二天临近傍晚时,列车才发出一声长鸣,缓缓停靠在窄小的铁轨上。
她们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终点,蒙自。
蒙自是距离滇越边境线极近的一座小城,光绪年间被辟为商埠,当初的法国人曾陆陆续续在这里设立了领事馆、海关、银行、医院等。但由于当地经济凋敝,后来银行倒闭,海关被迁往昆.明,只留下许多闲置已久的空楼房。这次联大西迁,便租借了当地的海关大楼作为教学楼,将周围的其他建筑作为校舍、图书馆等。
温见宁听知情的同学说,学校最初是打算把整个学校迁来蒙自,但由于后来校长们又在昆.明找到了新的校舍,所以除了文法学院在蒙自暂作停留外,校本部及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都安置在昆.明。等明年那边所有的新校舍完工后,文法学院再迁往与其他学院汇合。
她们女生的宿舍就在城东,距离海关大楼大约只有五分钟的路程,据说是当地的士绅听说学校要搬来蒙自,特意在自家的宅院里腾出一栋三层小楼给学生们用。
小楼原是那大户人家的女眷居所,庭院深深,景色清幽雅致,楼前种了一株合抱粗的大榕树,突然要容纳这么多女学生,里面还是拥挤了些。
宿舍多是六到八人一间,温见宁她们的运气还算不错,被分到了一个六人间。和同寝室的女同学商量后,她和钟荟住上下铺。钟荟选了下铺,温见宁就把自己的行李放在上铺,两人先卷起袖子跟同屋的其他女同学一起打扫完寝室的卫生,再摆好了床铺和个人物品。
等这些都收拾得差不多了,楼外的天色也不早了。
众人经过长途跋涉后又忙活了这好一阵,都又累又饿。去食堂打了饭草草地吃完,也没心思评价食堂的饭菜如何,饭后就着煤油灯看了会书,就纷纷准备各自上.床睡觉。
钟荟是宿舍里第一个睡着的。
火车上的座位让人睡久了浑身酸痛,她这段时日一直没能休息好。再加上她这些天在车上整日和其他同学打牌、玩闹,看起来精力十足,实际上身体早就累了,如今亢奋的神经也终于安定下来,哪怕床铺十分简陋,她也几乎一沾枕头就睡着了。
而她上铺的温见宁今晚却有些失眠。
她一个人在黑暗中睁着眼看了许久的墙壁,却还是没有半点睡意,才轻轻翻了个身,木板床就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在一片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突兀,吓得温见宁顿时保持着一个姿势僵在那里,不敢再轻易乱动。
过了一会,宿舍里其他人的呼吸才渐渐平稳下来,四下静得出奇。
窗外的夜色渐渐转深,月上中天,楼外那棵大榕树的影子落在了宿舍的墙与地面上,影影绰绰得让人心乱。楼外的风不知何时从窗缝呜呜地吹了进来,如泣如诉,温见宁正听得毛骨悚然,突然又听见对面的床上传来幽幽的叹气声。
这下就更吓人了。
她下意识往那边看了一眼,却只见那女同学翻了个身,背对着她面向墙壁。
这呜呜的风声一夜未能停下,听得温见宁也心烦意乱。到天将亮时,她才觉得眼皮渐渐沉重。然而阖眼才不过片刻,很快被宿舍内的吵动惊醒。
看已经有人要起床了,她也连忙起床收拾,并叫醒了下铺的钟荟。
两人匆忙起床简单洗漱后,便商量着出去买些生活用品。来时为了轻便,她们所带的行李不多,一些生活用品还要添置。
宿舍的另外两个女同学听到她们的谈话,其中一个主动提出要与她们同去。
钟荟有心和新同学交好,再加上最近的街虽然离校舍近,但她们毕竟是初来乍到,还是结伴出去也好有个照应。
温见宁自然也没有异议。
主动提议的那位女同学名叫张同慧,在温见宁她们对面床的下铺,家在冀北农村,模样干练,笑容淳朴爽朗,让人很有好感。
旁边另一位女同学名叫阮问筠,睡在对面上铺,昨夜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