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6
,实际上已经回了府城养老,他父亲如今在外做知府,?他叔叔有进士的身份却没有领官职。
他们这一房,他祖父,父亲,叔叔,?三人都是进士出身,?他家一门三进士,他亲哥哥洪远也已是举人身份。
可以说,?洪逸自己身边就有如此多的学霸加持,他未来的科举之路比他的同窗们顺畅多了,?因为身边有这么多的经验人士,?所以他可以知道很多关于科举的事,在学习的路上也能少走许多弯路。
洪逸的性格,?也不是那种小气的人,或者说,?他有足够的自信,平时别人跟他借书,?请教问题,?他都不会拒绝。
因为他这样的性格,身边的人自然愿意以他为首,?所以他很有组织者的意识,?总是能协调好周围人的关系。
来到姜榆他们院以后,?很多事情,他都能事先给安排得明明白白,再说他比其他三人早来了一年,?对于很多事情都已经门儿清,哪些夫子课值得反复听,哪些夫子的课是照本宣科,他都乐于分享给他们。
这般体贴周全的小伙伴,就连儿时老是想当老大的姜瑜都觉得自愧弗如,这就是老大哥的该有的素质吗?
——!我没有,我不配。
他们一行人,都是为了两年后的乡试在做准备,对于姜榆来说,帖经和墨义这类题目她不害怕,这些年她背过的书还少吗?
但是乡试自然不可能如童生试那般简单,跨过了这次考试,就是能当官的境界了,怎么能不通实务?怎么能不会写文书呢?
要想写出好策论,怎么能不引经据典,熟知各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有了历史框架还不够,你不得根据实际情况,融会贯通?
不懂法律怎么知道策问里的是否合理呢?假如你发现了不合理的地方,就要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对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肚子里没点墨水,怎么写的出来呢。
这些问题,涵盖的范围很广,上到如何吸引人才,治国经济,外交政策,下至农政农桑,政策到地方如果推动等等等等都有涉及,考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所以说为了两年后的乡试,他们得读很多很多的书,除了原本的四书五经这些经典还得接着深挖以外,还得读更多的史书,律法。
要读很多的书,但是每个人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当局者迷,这时候,如果没有一个经验老道的人,来告诉你可以去读哪些书,能解决你的疑问,自己很难找到答案。
毕竟这里没有百度,没有检索系统。
而且就算你好不容易知道了自己的疑问在那些书里有答案,但是你翻遍了书肆里的书籍,也有可能找不到。
很多书籍,并没有大量地印刷,都是买都买不到的,这时候,家里有书,又愿意借给你的人,那简直就是神仙朋友。
洪逸就是这样的一个神仙朋友。
这几天姜瑜看了以往乡试的考题,发现基本上都有关于农业的问题,这个也很好理解,毕竟这很贴近以后当官的需求。
若是考上举人之后,就去当小官,日常接触的,自然大概率绕不开农业,若是进一步进士登科,也有很大概率会被外派任一方父母官,不了解农桑怎么管理一方土地?
所以乡试绕不开关于农业的问题。
但是她对于农业真的不了解,你要说律书,有理有据,只需要熟读背诵,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便是。
这农桑…她对于这个时代的农业水平也没多了解,对于农业的历史还有现在的水平都不了解,更别说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可能连题目都理解错了。
所以她把市面上有名的《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书》都看了,但还是不得其法,农业相关方面的技术她是了解了,但是总觉得自己组织不出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来,小钱对此也了解不多,一时之间,她觉得她仿佛踏进了瓶劲期。
洪逸看了她的答案之后:“三郎,你这对策不能从种植,治理田地这类技术的层面来看,你是不是只看了《齐民要术》这类的书籍了?”
姜榆对此不得其法,这洪师兄一看她的答案就知道她看了什么书:“对,洪师兄,我老觉得我这答案很不得劲,看起来怪怪的。”
这时候也没什么参考答案,她只觉得自己错了,但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洪逸笑道:“你这是看得不够全面了,《齐民要术》讲的多是技术,我们的策问嘛,自然也要技术作为支撑,可是在技术之前还得有农政作为支撑,你写的农政太过单薄浅显,一看就是没有好好专研过农政方面的书籍。”
姜榆只差星星眼看着他了:“对对对,这农政上我确实不知怎么写,只好从看来的技术多多入手,来弥补我农政方面的不足,这农政我却是想不出来了,也没找到这方面的书啊。”
洪逸笑道:“我知道的就有一本正好适合你,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这本里面就讲到了农政,开垦,水利,荒政都有涉及,这本比较难买到,下次我回家就带过来借你。”
——!这是什么大夏好院友!
——!好兄弟,你简直就堪比地震了还帮舍友拿电脑的好室友还给力。
这边姜榆他们院儿气氛融洽,隔壁却惹出了事来。
姜瑜也是才知道,当初洪二郎第一次抽风搁院子里念书那天,隔壁的仁兄骂骂咧咧,那人不是别人,是他们广阳府现任知府江讯江大人家的小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