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9
衣,在十一月的寒风里冷得直跺脚。
看到她,连忙迎过来,“阿襄!”
红杏里这边属于老城区,多的是胡同院子,还有着许多从上上个世纪就传下来的民居。
有些已经被国家收为公有,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着。而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私人所有。有的人已经离开了这里在别处安家置业,有的将这些标准的四合院改造出租,还有的装修一番,收取门票供人参观。
乌小叔领着乌襄穿梭在小弄子里,越往里走,四合院的规模越大,外观也越显气派。
两人在一个梨木做的大门前停下,门上挂着一把拳头大的锁,锁身已经有些生锈,看锁孔的大小,与昨晚她拿到的那枚钥匙差不多。
不用乌小叔提醒,乌襄拿出带在身上的钥匙插进去,一扭,锁口打开。
上前帮忙推开大门,乌小叔说:“这套房产是你爸爸走之前交给我保管的,让我在你十八岁后交给你。”
乌襄恍惚,原来这就是她妈妈提到的成年礼——京都的一个四合院,还真是一件贵重的礼物。
走进去,从大门入,又过二门,才到内院。青砖黑瓦的房子干净整洁,看上去时常有人打扫,但没有居住的痕迹。
庭院中间栽着一株海棠树,正是落叶的季节,地面铺了浅浅一层,脚踩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跟随乌小叔走进正房,可以看到里面已经翻新过了,新亮的家具、实木的地板,内里简单却不失温馨的装潢处处透露着用心。
“这是小叔你装修的吗?”乌襄问。
她爸妈已经离开十多年,十多年的房子不可能还有这么崭新。
意外她观察力的敏锐,乌小叔笑了笑说:“今年年初刚装修好的,小叔就是个穷导戏的,没你爸爸这么阔套,送不起四合院,就送你一套装修吧。”
说是这么说,但乌襄也看得出,这间四合院有这么大,装潢材料和家具用的又都是上等品,再加上老城区还有许多遗留的水电改造问题,这一套下来恐怕得花上近七位数。
乌小叔是个文艺片导演,不像商业片那样有赚大钱的项目,所以本身并没有太多钱。
像他这样一年拍戏下来,估计还没有身为影后的妻子赚得多,七位数绝对算得上巨款。
乌襄:“谢谢小叔,破费了。”
听到她的道谢,乌小叔目露惭愧:“这些年我这个做叔叔的见你都见得少,更别提照顾,实在有愧于你爸爸的委托。”
乌襄见他似有难言之隐的样子,稍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问他:“小叔,你当年和爷爷吵架,然后离开家,是因为我爸爸说了什么吗?”
乌小叔在乌家相当于一个传说,听说年轻的时候因为导演梦想和反对他的乌老爷子大吵一架便从乌宅搬了出去。
乌小叔显然没想到乌襄会问这个问题,来不及掩饰的目光就差写上四个字:你怎么知道?
在乌襄直白的眼神下,乌小叔“咳咳”两声,“怎么突然问起了这个?”
“昨天晚上爷爷被送到疗养院去,恐怕时日无多了。”乌襄说着似是而非的话。
乌小叔果然惊讶地瞪大了双眼:“怎么可能?”
这语气绝不是出自对老父亲的关心。
乌小叔又皱紧了眉头:“那老东西是不是又想耍什么花样?你们平时注意点,可别被他骗了!”
果然,他对乌老爷子抱着非同一般的警惕。
乌襄心中的某个想法越加明朗,再次回到那个话题:“小叔,你对爷爷这么仇视,当年是有发生什么事吗?”
这个问题一出,乌小叔立刻反应过来,忍不住用一种全新地目光打量她,这是他第一次见识看似乖巧的侄女的另一面。
说话言近旨远,叫他一个需要常常和文字打交道的人都没想到。
很快他又欣慰地笑了,乌襄父母皆亡,她也只有更厉害才能把自己保护得更好。
思及此,他便也不觉得乌襄这样有什么不好,只觉心疼道:“你想知道什么直接问便是,小叔会告诉你的。”
乌襄不知道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但察觉他的目光,心下微暖,笑道:“我就是好奇当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我爸爸会突然离开乌家,就连小叔你也和家里疏远?”
乌小叔的记忆回到那个时候,他刚成年,和同学去甘省采风,突然接到乌老爷子的电话,让他回去一趟。
当时他的事基本已经结束,只有收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