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大军从京师出发,经过卫州,攻打盖州陵川城,陵川守将董澄及偏将沈骥战死,偏将耿恭献城投降,种师道命耿恭领着俘虏诈开高平城,守将张礼、赵能战死。
种师道领着前锋十五万人马攻打盖州,先行派手下猛将王彦带人潜入城内,烧毁叛军粮草,然后里应外合,攻破盖州城。田虎晋国伪枢密使钮文忠领着手下号称四威将的猛将猊威将方琼、貔威将安士荣、彪威将褚亨、熊威将于玉麟一起协同镇守盖州。这四威将手下,各有偏将四员,共偏将一十六员,乃是:杨端、郭信、苏吉、张翔、方顺、沈安、卢元、王吉、石敬、秦升、莫真、盛本、赫仁、曹洪、石逊、桑英。钮文忠连同他这些手下虽号称猛将,但都是稀松货,被种师道的十五万人马给淹没了,尽皆被种师道手下大将杀死。这些人死得其所,因为杀死他们的都是日后威名赫赫现今脱颖峥嵘的一代名将。
首推王彦,在此战中除了有冒险进城里应外合破城之功,还杀死一员威将和三员偏将,战功赫赫。王彦性豪纵,少年投军,从种师道讨西夏有功。
王彦在原来历史上为世人所知的是靖康之耻后创立的“八字军”。在那段历史上岳飞曾是他的部下,他创立的“八字军”在他死后交给刘锜,成就了刘锜的“顺昌大捷”。
卢俊义在一个红名单上认真地写下了王彦的名字,这个人一定要收。
在此役中崭露头角的还有年轻的刘锜和他兄长刘锡。
刘锜杀死一员威将和三员偏将,刘锡也杀死两员偏将。
刘氏兄弟的父亲刘仲武就是一个终身与鞍马为伍、跃马疆场的西北军高级将领,当年赵佶亲信高俅升任太尉的军功就多依赖刘仲武给高俅镀金。
刘锜是刘仲武九个儿中最小的一个,从小受父兄的影响,熟读兵书,喜爱舞枪弄棒,善于骑射,经常随父出征,每次战斗都奋不顾身,名传军中。开始随父亲刘仲武征讨时,有一次衙门的水斛满了,刘锜以箭射之,拔箭后水漏出,又以一箭射中漏洞堵住了水,人们都佩服他的箭法精奇。赵佶曾亲自召见了刘锜,怀着极大的兴趣对他进行了多方面的考问,刘锜都对答如流,潇洒自如,赵佶非常满意,就留在自己身边担任司仪武官门合祗侯。后来刘锜不断得到升赏,成为对西夏作战的西北军高级将领,其兄刘锡也是如此,都归属种师道率领。
在原来那段历史上,刘锜后来虽名不入“中兴四将”,然他的将略比张俊、刘光世之辈高明数倍,可与岳飞、韩世忠并驾齐驱,再加上吴玠,他们四人才是真正的四大将。
绍兴十年顺昌大战时,刘锜以三千孤旅破釜沉舟,浴血奋战,先牵制了金兀术的前锋。后来金兀术帅十万大军攻打顺昌时,刘锜巧设计谋让金兀术轻视于他,金兀术不带攻城重武器,轻装前进,全军毫无戒备思想。刘锜按兵不动,先派人悄悄的在颍河中投毒,数日后金兵多数病倒,失去战斗力大半。刘锜组织一支队伍,人人手持长柄斧和长把标枪,排在阵地的前列,专砍敌人首先冲过来的骑兵的马腿,而待骑兵倒地后,再用标枪刺杀,结果大破金军的所谓“铁浮图”和“拐子马”。经此一战大败金兵,刘锜的威名也在全军中传开,“顺昌之战”也被金兵视为恐怖的末日。此后数次大战,金军皆惨败于刘锜之手,以至于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调六十万大军南犯,在出发前分配作战任务时,攻打宋军各将领的任务都一一落到实处,唯有攻打刘锜一部的作战任务,全军无一人敢于应声接受。
刘锜和刘锡应该比王彦要难挖,但是刘锜可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帅才,不亚于岳飞,在卢俊义笔下的红名单他的名字还在王彦之上。
另外崭露头角的还有后来在和尚原、仙人关大败金兀术的吴氏兄弟吴玠、吴璘。
吴玠、吴璘,德顺军陇干(甘肃静宁)人,后迁居水洛(甘肃庄浪)。吴氏兄弟的父亲吴扆为一低级军官,战死沙场。父亲死后,吴氏兄弟便随母亲从陇干迁往水洛城。
吴玠为人深毅有志节,知兵善射骑,读书能通大义,而且为人慷慨豪爽。吴玠、吴璘在宣和三年 “以良家子”入伍从军,隶属于泾原军(治所在甘肃平凉),在种师中治下。
在这次盖州战役中,吴玠、吴璘率本部百人追击钮文忠残部,二人斩杀五员偏将,因此晋升二级,在赵宋军中脱颖而出、初露锋芒。
想起历史上和尚原、仙人关两战金兀术狼狈之态,卢俊义在红名单欣然写下吴玠、吴璘。
跟刘氏兄弟、吴氏兄弟一同进入红名单的还有折可存、折可适兄弟和他们的侄子折彦质。
折氏世居云中,为一方豪强大族,自晋、汉以来,独据府州,控阨西北,朝廷多赖之。折家在折德扆父亲折从阮时受到宋太祖“许以世袭”的特权,从此折家父子兄弟相继世袭府州,为宋朝镇守西北边陲,并世出名将,而且折家跟杨家的姻亲使得大宋西北更加稳固。
折可适曾大破羌夏联军十万之众,是折家将中战役规模最大的。折可适当时只有八千人,但他善于用智,预先了解夏军烽火台守军军官的名字,装作夏军高官视察,轻易打掉了夏军的眼睛,然后悄悄伏击西夏军队,焚烧敌人辎重,大败敌军十万之众,是北宋少有的大胜仗。
折可存曾在与西夏作战,生擒敌酋,因功迁秉议郎。方腊起义时,折可存随童贯大军南下,屡有战功,迁武节大夫。原本历史上,折可存班师京途中,又奉命镇压了宋江起义。随后数年,张孝纯以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辟可存为河东第二将,宣和七年金军败盟南下,雁门索援,折可存受命驻兵崞县。崞县城陷被俘,押往应州。靖康元年,从金营逃出,同年死于府州,享年三十一岁,宋建炎四年十月四日葬于府州西天平山。
不过这个时空之中,折可存虽在镇压方腊时颇有战功,但在跟随童贯一起从水路进攻卢俊义时,被卢俊义巧计大败在洪泽湖上,折可存落水被俘,后赵佶拒绝付赎金,折家用十万贯将其赎回。童贯深知折可存的能力,又有些患难之交的意思,也请求赵佶将折可存官复原职,又重回到童贯麾下。折可存知耻后勇,将田虎兵当成齐兵,奋勇杀敌,所获甚多。
而折彦质是折可求、折可存下一辈子侄中最厉害的,少年从军,历经征讨西夏、镇压方腊两场血战,在原本历史上他是折家唯一中进士的,后来曾做到枢密使。现在的他也经历了镇压王庆的势如破竹和兵败洪泽的狼狈,经历过挫折的年轻人更加稳重,他在这场战役中虽然没有什么斩获,但做为种师道的参谋,居功至伟。
还有一位后来的所谓赵宋南渡中兴时期的名将崭露头角,他就是张俊。
经常有人把他和同时代的张浚弄混,不过两个人一文一武,一忠一奸,还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不过看张俊的一生,发现这厮的前半生还是一个好同志,至少勇敢陷阵和追求上进。
张俊年幼曾从贼劫掠地方,稍大后幡然醒悟,前往官府自首并得到赦免还被收为三阳县乡兵弓箭手。政和六年,张俊跟从种师中攻打西夏仁多泉,多有斩获,始授承信郎,成为入品的最低的武官。这一场战役,张俊做为种师中旧部跟随种师道攻打盖州,他已经三十七岁,不甘心的他奋勇杀敌,斩杀了一名偏将和数名叛兵,因功再次升迁。
如果赵宋朝廷的霉运不变的话,三年后,金兵合围榆次,种师中殉难,张俊率所部数百人力战突围,且战且退,斩杀追兵五百余人,声名大震,升至一军统制。靖康之耻后,张俊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断然拥立赵构:“大王皇帝亲弟,人心所归,当天下,不早正大位,无以称人望。”从此张俊以御营前军统制而成为赵构集团的亲信。苗刘兵变,张俊坚定地站在了赵构一边,协助韩世忠平定了叛乱,而当时岳飞、杨沂中还是他的部下,凭着这些部将,江南的几股大匪都被张俊剿灭干净,张俊官拜太尉。
张俊后来依附秦桧,大力倡导宋金“议和”,又开始排除异己,先把刘锜赶出军界,后又谋划搞掉韩世忠,瓜分韩的部队,因岳飞阻挠未能成功;张俊索性联合秦桧,买通岳飞的部将,诬陷岳飞谋反,致使岳飞最终被赐死。张俊在军事上没什么突出的优点,无非是军事经验比较丰富罢了,不过这个人政治上很有一套,善于揣摩上意,玩阴谋诡计也是一把好手。
老张不仅玩政治玩的好,捞钱也很有一套,家财万贯,粮田无数,还做海外生意,老婆是杭州名妓,色艺俱佳,还颇识大体,事业家庭,江山美人,老张全占了。不过凡事有所得必有所失,张俊政治军人虽然做的挺美,但为人心胸狭窄,卑鄙阴险,特别是勾结秦桧,陷害岳飞,为世人所不齿。最后落得和秦桧夫妇一起在岳王庙陪跪,遗臭万年,也不算冤枉。
对张俊,卢俊义将其名字写在白名单上,这一类的人物属于要限制使用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lt;a href=<a href="<a href="
http://"" target="_blank">
http://"</a> target="_blank"><a href="
http://</a>" target="_blank">
http://</a></a> target=_blankgt;lt;/agt;,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