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六百八十四章 异域雄风!!

      1942年在南京收复战爆发之前,郑永部下孙立人奉命率新38师编入66军调拨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
    4月,孙立人率新38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4月17日,自西线撤退的英缅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等部被日军阻拦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
    孙立人奉命派113团团长刘放吾率团星夜驰援。18日凌晨,孙立人亲自从曼德勒赶往前线指挥113团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突破了日军防线,解救英缅军及难民、政府官员、传教士、记者等七千余人。
    此战经新闻媒体宣传,得到全球注目。此后,国民政府颁发孙立人四等云麾勋章一枚。
    仁安羌战之后,新38师掩护英军撤退。4月下旬,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与史迪威弃军西逃,并令各军向西撤入印度,而国民政府则令全军向北返回云南。
    远征军第一路军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杜聿明选择回国,孙立人奉命率新38师为第5军殿后。
    5月9日,杜聿明见滇缅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军占领,急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云南,并要求新38师继续殿后。
    孙立人当即表示反对,认为绕过密支那经野人山路途较远,且道路艰难,渺无人烟,同时将会造成给养困难。而目前远征军尚有4个师,不如集中兵力,趁敌立足未稳,夺回密支那,沿滇缅公路回国。
    杜聿明则认为侧翼第6军及第66军均已溃散,反攻属于天方夜潭,而全军在自南向北的绵延战线上向西转向等同自杀,必须抓紧时间在雨季前撤回国内。
    孙立人拒绝服从杜的命令,而按照史迪威和司令官罗卓英的命令,率新38师向西撤往印度。
    撤退途中,他亲自端起冲锋枪率领士兵冲锋陷阵,突破了日军小部队的阻击。部队装备不但没有损失,还收容了数以千计的难民和英印散兵。
    5月底孙立人率新38师到达印度边境。
    不料英驻印边防军竟要中国军队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孙立人见英国佬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顿时怒火填膺,下令部队准备战斗。
    刚巧,被新38师在仁安羌解救过的英军第1师师长正在该地医院治病,闻知情况后,警告当地英军将领说:“这支中国军是能打仗的,不信你去看看再说吧!”
    英军将领将信将疑来到新38师营地,孙立人拉出一支仪仗队,在营门口迎接。
    200名精壮士兵,往营门口一站,就是一堵墙。士兵们军装是破了点,但枪支雪亮,个头是矮了点,但精神饱满。
    仪仗队前头,摆着2门小钢炮,4挺重机枪。英军将领大为惊异,他见过从缅甸败退回来的英军,为保老命,不用说枪炮,连衣服裤子都扔掉了,只穿条裤衩跑了回来。
    而中国士兵硬把钢炮和重机枪都扛了过来,真是不可思议。英军将领问中国机枪手是如何把重机枪扛过来的?中国兵立正大声回答:“武器是我们的生命。人在武器在。”
    英国佬听后明白了个中道理:武器是中国士兵的生命,你要缴他的枪,能答应吗?
    孙立人接着领英国人参观营房,并安排了军事表演。英军将领看完后肃然起敬,态度为之一变。第二天,新38师军容整齐地开进印度。
    英军仪仗队列队奏乐,鸣炮10响以表欢迎。
    1942年8月,先后到达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和新22师进驻印度兰姆珈训练基地,番号改为中国驻印军。开始装备美械和训练。
    10月中国驻印部队改编为新1军,郑洞国任军长,下辖孙立人新38师和廖耀湘新22师。
    此时孙立人致电郑永,请示下一步攻击方案。
    虽然已经不再隶属于郑永麾下,但多年来跟随郑永作战,已经让孙立人在不自觉间对郑永有了一份依赖和信任,遇到事情更愿意征求郑永意见。
    郑永的回答非常简单:
    “安心训练,明年必定反扑缅北!”
    接到指示的孙立人很快明白了郑永的意思。
    大帅的判断,从来也都没有失误过。
    孙立人能打仗,善打硬仗、恶仗,但却有一个缺点。
    心高气傲,能被孙立人看得上眼的人不多,与他共事过的,除了心目中的大帅郑永之外,也许只有当初在警卫师一起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过的张灵甫。
    自从在第三战区奋战过以来,上海、南京,第三战区战场各处无不留下过孙立人奋战身影,战功显赫,也正因为此愈发使得其变得骄傲。
    当初不听杜聿明命令,擅自改变作战路线,虽然事后证明其是正确的,并且取得成功,但其为人处事风格,却在杜聿明的心里打了一个大大折扣。
    而就在孙立人率军撤退到印度之时,噩耗传来,抗战之民族英雄,戴安澜将军不幸殉国。
    1942年3月18日,戴将军率第5军200师担任过远征军先头部队入缅抗日,进驻缅甸南部的同古地区,同日寇第55师团展开激烈战斗,戴将军以孤军深入,奉命固守10天,以待援军。
    同古地区乃一片平原,无防守之地势,3月20日,日军向驻守同古的第200师各主要阵地发起了进攻。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戴安澜表示了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于当日晚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带头立下了
    “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他说:
    “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同古。”并宣布了如下命令:
    “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日军来犯戴军阵地,一经接战,其中尉、少尉各一人即被我军俘获,并且缴获日寇重要文件若干,使我军得知敌军在缅甸之兵力及番号。
    后经十余日激战,敌军终于无可奈何,乃陆续增援,至兵力超过我军八倍。然其死亡人数亦超过我军八倍以上。
    戴将军率部苦战112天,掩护了英缅军第1师的安全撤退,救出英军战车团,英军拱手作揖致谢戴将军部。戴部同时还救出了此后在意大利战场上颇为著名的哈罗德.亚力山大少将。
    这是中国远征军对英军、缅军作出的重大贡献。当时,英国《泰晤士报》也予以报道,表示赞赏。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远东战场上唯一的捷报。
    戴将军完成固守同古,以待援军之使命已达,遂奉令突围,经一天一夜激战,进克棠吉据点。
    后因大批日寇由泰国、老挝边境窜入我军后方进行围攻,戴将军孤军作战,四面受围,形势危急,上级急令其突围回国,相机歼敌。
    戴将军率部突围,退入泰、缅老边区原始森林地带野人山,无衣无食,以野草杂菜充饥,爬山越岭70余日,备极艰苦。
    敌军据险阻击,5月16日大雨滂沱,戴将军在一个小平山坡上指挥夺取敌军阵地时,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肺部,血流如注,当时又无医无药,伤口发炎溃烂。
    进军至茅邦时,流尽最后一滴血,于5月26日下午5时40分与世长辞。年仅37岁。全军闻之,无不泪下。
    当时缅境无木棺,将军马革裹尸回国。途经保山,由于戴将军驻军保山年余,军纪严明,深受人民群众之爱戴,因之保山家家户户门前设祭。
    复经昆明、贵阳、柳州等地,至全州,将遗体安放于湘山寺内,沿途民众,隆重奠祭,无不怆然泪下,哀叹痛失英豪!
    他的精神和业绩,在当时曾得到包括国共两党和美英盟国在内的各方面的高度评价,称他是近代以来中国军人中“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第三战区最高司令长官郑永亲笔撰写挽联:
    “将军奋勇战异域,缅境尽显中华英姿;壮士百战虽身死,乾坤俱知民族魂魄!”
    同时郑永下令,第三战区全军戴孝寄托哀思。
    不管是在自己国家,还是在异域沙场,只有有中国军队的地方,他们就从来没有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丢过脸。
    不管是孙立人还是戴安澜,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忠诚和热血,为了自己身后的国家,浴血奋战。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他们的职责,对于他们来说,战死疆场或许是他们最大的光荣。
    这是1942年,在这一年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在发生。
    南京被光复了,远征军奋战于海外。
    郑永的个人声望,到达了一个其他人难以企及的地步。
    有的人衷心为他喝彩,有的人带着妒忌的眼神在暗处冷冷地注视着他。
    这些人一直都在寻找着一个机会,可以在这位民族英雄的背后扎上一刀。
    他们不会去考虑什么国家民族,不会去考虑什么抗战胜利。
    他们要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只是拔除自己的眼中钉。
    谁都可以看出,抗战胜利已经不远了。
    现在,是该为未来顺利的争权夺利除掉那些自己认为是敌人的时候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lt;a href=&lt;a href=&quot;<a href="http://&quot;" target="_blank">http://&quot;</a> target=&quot;_blank&quot;&gt;<a href="http://&lt;/a&gt;" target="_blank">http://&lt;/a&gt;</a> target=_blankgt;lt;/agt;,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