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10

      有玩伴,得闲就往护国寺听经,遇到了前去上香的陆知海。
    求娶时,陆知海已经承爵。
    二十刚出头的长兴侯,斯文儒雅风采卓然。
    杨妧暗自欢喜。杨溥却不同意,打听之后觉得陆府没有规矩,陆知海没有担当。
    是她瞎了眼,非要嫁。
    想起陆知海,杨妧就对京都提不起兴致,现在又多了个楚家。
    假如楚家重蹈覆辙,杨家岂不被牵连?
    可这话又没法跟杨溥说,说自己做了个梦,梦见楚昕吊在午门前,被活剐三千多刀,楚家家破人亡?
    说出去谁信?
    杨妧攥着荷包心事重重地走出书房。
    一路走,一路思量。
    前世,家里并没有杨婵。
    父亲过世后,三房只有她跟关氏,一直跟随长房到处赴任。
    进京时,她跟大伯父一家先去,秦氏跟关氏则要晚两年。
    杨溥专程告假回济南府去接,顺便带了个男婴回家,说是抱养的弟弟,已经记在了父亲名下。
    弟弟相貌随杨家人。
    大家都说这是难得的缘分。
    现在想来,弟弟十有八九是关氏跟杨溥的儿子。
    回到偏院,关氏俯在炕边,手里抄一把剪刀正 “咔嚓”“咔嚓”裁衣裳,“再给你做两条裙子,裙子简单,三四天工夫就做成了。”
    杨妧见布料已经剪了,没多说什么,将荷包放在炕边,“伯父给的,娘收着吧。”
    关氏头也不抬地说:“你收着,我在家里花不着银子,你出门在外,总不能一根针一匝线都伸手跟别人要……”
    赵氏不曾克扣她们母女的用度,月钱都是按月发,衣裳也都应季做,可多余的布却是一匹都没有,月钱也一文不多给。
    这次进京又是赵氏领着,关氏不愿意杨妧受委屈。
    关氏裁好布,抓起来给杨妧比试,“桃红的娇嫩、湖蓝的雅致,不用太花哨,裙角加几片兰草或者竹叶就行。你模样好,怎么穿都漂亮。”
    杨妧打趣道:“我随了娘的好相貌。”
    抬头,瞧见关氏眼角一滴泪,不由怔了怔。
    她跟关氏素有不合,可毕竟是母女,她要远行,关氏总会不舍。
    杨妧掏出帕子,低声道:“娘别难过,我想好了,不去京都。”
    “去,为什么不去?”关氏扯过帕子摁摁眼角,“去了说不定能给自己挣个前程,留在济南府有什么好?杨姮比你大一岁,杨婉比你小半岁,有好亲事哪里轮得上你?别再说不去的话,否则娘不认你这个闺女。”
    杨妧无言以对。
    吃过晚饭,娘俩一人拿半幅裙裾凑在灯烛面前缝。
    关氏人美手也巧,前世杨妧便是跟她学得一手好女红,这世做针线的时候不多,可十几年的功夫并没拉下,针脚匀称又细密。
    关氏扫两眼,得意道:“你在针线上倒是有天分,大房那几个就是拍马追也追不上。”
    “嗯,”杨妧随声附和,“长得也比她们好看。”
    关氏“咯咯”笑得欢畅。
    第二天,杨妧在家等到锦绣阁的绣娘量过尺寸,又挑选了布料,才匆匆赶到何家。
    何文隽一身玄衣静默地站在洞开的窗棂前。
    春风吹动,他墨色长发在肩头飞扬。
    整个人被墨绿色窗框框着,宛如魏晋时期浓厚朗润的水墨画……
    6、拒绝
    杨妧上前行礼,“家里有事来得迟了,且请公子恕罪……今儿要抄什么?”
    何文隽将手里纸张递给她,“原打算写兴国十策,只写出六条,你先誊录出来。”
    头两张字迹非常工整,改动也不大,后面几张却很潦草,需要仔细辨认才成,语句也不通顺,颠三倒四的。
    纵然杨妧对他的字体已经熟悉,也花费了不少时候才辨认出来。
    那些语句不通之处,她本打算请教何文隽,可看到他一动不动地站在窗前像是沉思的模样,不敢贸然打扰,只得先按照自己的理解补全了。
    待墨干,杨妧按照纸张顺序整理好,奉给何文隽。
    何文隽没接,温声道:“放书桌上就好,今天只这些,阿妧回吧。”
    杨妧迟疑着没有动,低头瞧着他半截空荡荡的袖口,鼓足勇气开口:“公子,我有事相求。”
    何文隽侧眸,“何事?”
    杨妧两手下意识地绞在一起,目光躲闪着,“京都亲戚来信,大伯母要带我跟二姐姐进京……我不想去,留在公子身边……侍候,可好?”
    声音低且轻,仿若蚊蚋。
    何文隽却听了个清楚明白,眸底骤然散发出耀目的光彩,旋即一寸寸黯淡下来,恢复成往日的沉静,声音也淡淡的,“阿妧是什么意思?”
    杨妧支支吾吾地道:“就是伺候公子笔墨,或者端茶倒水,或者……”
    或者服侍他日常起居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