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3
老子笑曰:“我虽非为此战事而来,却亦有所知。”
“秦国发无名之师,要取正义之地,这战争一起,天下从此不安宁,不知多少生灵要受那战火之苦......”
“我今赶上了时候,如不助将军退秦,岂非是置百姓于不顾?”
伊喜闻言,略一迟疑,随后便说:“那......就请先生先入关,也好指点我们破敌之策。”
虽是时间有些紧张,但......
这是最稳妥的法子!
然而老子却微微摇头,说道:“不必,你将城门打开,让我出关,我自有退秦之策。”
闻说此话,尹喜整个儿愣住了。
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说话,
这时,那牵牛绳的年轻人说道:“将军就放我们过去吧,老子先生总不会信口开河。”
老子复向尹喜说:“将军有所顾虑,想是担心一旦打开城门,便会放秦军入关,是为百姓着想。”
“这样,将军将城门打开,让我出关,然后就将城门关上,这样可好?”
“这......”尹喜纠结许久,还是决定以百姓为重。
乃命士卒:“将城门打开!”
......
而这时节。
秦君见尹喜久未回信,便下攻城之令。
霎时间:
战鼓擂擂,风声阵阵!
真个好不威风!
也正是此时,老子乘骑青牛,经前方年轻人牵引而出。
因其飘飘若仙,秦军不敢妄动。
秦君却是认得是老子,见到老子出关,即说:“原来是天下闻名的圣贤老子先生驾到,不知先生可是有何赐教?”
老子自袖中取出一卷竹简,交给前方的年轻人说:“将竹简拿给秦君看看。”
年轻人依言将竹简送过去。
秦君一看,当即脸色大变。
然而还不待他看完,又有急报送至:“公孙大夫急报,请君上亲启!”
秦君一看,怒不能止,当即命人将雷横和关良拿下,又吩咐将军仲猛:
“传令撤兵,即刻回朝!”
第一百零二章 .尹喜拜师,老子着《道德》!
秦君恭恭敬敬向老子施了一礼,说:“多谢先生及时赶至,解我秦国之难!”
又一叹:“若不是先生,本王将铸成大错啊!”
老子保持微笑:“秦王无需多礼,不过......李耳还有一言,请秦王斟酌。”
秦君忙说:“先生请讲。”
老子乃曰:“秦王乃一国之君,需怀有仁义道德之心。”
“要无为而治,以德化民。”
“不论朝中如何变化,切不可再掀起血雨腥风了。”
......
城楼之上。
尹喜倒吸了一口冷气:“几万大军,兵不血刃,就这么退了?”
弹指间劝退一军!
这就是圣人吗?
简直都不敢置信啊......
但是下一刻。
尹喜就像突然想起来什么极其重要的事情似的,飞快下了城楼,往老子那个方向跑去,同时大呼:
“先生!先生留步!先生请留步!”
老子本来也要走,听到身后的呼唤,便命牛儿顿了顿,待尹喜来了,只问:“关令何事?”
尹喜郑重一拜,说道:“先生退去秦国数万大军,使函谷关免遭屠戮,使万民免遭水火!”
“尹喜,代函谷关上下、大周百姓,谢先生之恩!”
老子听说,抬了抬手,只说:“将军快快请起,无需多礼。”
“天地之间,万事万物自有定数,秦军退去,也自有其缘法,非我李耳一人之功。”
尹喜不住点头,又说:“先生,您可是要西去了?可是先生如此大恩,我等尚未回报啊!”
李耳:“不必,不必,我只是途径这里......”
话音未落。
“咚”的一声!
尹喜已经是重重地跪拜下去:“先生,您若不答应我,我就在此地长跪不起!”
那执绳的年轻人看到了,出声劝道:“将军,何必如此呢?”
尹喜说:“先生大德,便是尹喜可以不谢,函谷关百姓岂能不谢?”
又说:“我自幼读书,所见的有学识之士亦不少,唯先生这般贤德。”
“如不能听讲先生的大道之学,尹喜......平生抱憾!”
老子听说,自思这是个传播大道之学的机会。
——他主张无为,但素来对于想要求学问,向自己请教的人是尤其宽厚的。
是以,在这里耽搁几日,似乎也是无妨......
......
尹喜一时劝住了老子,迎入官舍。
老子在函谷关居住,应尹喜之邀,开坛讲道。
函谷关群众闻说,也常来听讲。
每人讲坛下之人,纷纷兮如海之潮。
沈坚也来听讲。
这以无为思想为主的大道之学,与那太清圣人的无为之道相似,却区别很大,颇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之景象。
老子在函谷关居百日,尹喜以疾辞官,复迎老子归楼观本宅,斋戒问道。
老子感其精诚,收为记名弟子,传他无为之方,修心养性之道。
而后不久,老子复请辞。
尹喜万是不舍,甚至出言:
“老师一定要走,弟子也不好阻拦。”
“只是老师之学弟子得尚不过万一,日后何以替老师传扬这大道之学?”
“还望老师慈悲,授弟子以书简,以承大道!”
老子闻说,想起自己所著之书简,早在离周之时,便传与周天子,如今哪里还有书简传下?
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