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2
臣们皆满面震惊,想起自己昨日?初听这消息时?的心情,十分淡定的扫了折子一眼,语气平静道:“何爱卿此行辛苦,朕心甚慰,因此朕打算重重嘉赏何爱卿,不知众位卿家?有?何意见?”
众人还?没从这消息中回过神来?,听到赵珩问话?,相互看了看齐声道:“全凭陛下?做主。”
赵珩点点头,又朝下?方的何文静问道:“何爱卿可有?想向朕请赐的东西?若有?,现在就可以提出来?。”
“谢陛下?隆恩。”何文静跪下?叩头。
复又道:“臣之?微能不敢居功,只是有?一事,想向陛下?请旨。”
“你说。”
何文静便把组建国商之?事说了。
其实他在出海贸易时?就发现了,越是大型的商行,越是有?实力的商人,他们不仅做生意更容易,而?且还?有?十分强的议价权和掌控行业运作的能力。
那么像粮食、药材、铁器等物,只要有?了以朝廷为主导的国商,则不仅在与邻国交易时?更有?优势,甚至整个国家?的运作效率也会?大幅提高。
不说别的,就说粮食,若是朝廷没有?自己的国商,那么一旦发生战事,基本就只能依赖国内现有?作物产量支撑,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且一旦别国涨价或是国内欠收,而?国内又没有?哪家?商行专门为朝廷补充库存,能撑多久就全凭运气了。
所以只要是事关?整个国家?命脉的产业,至少都要组建一个国商,让朝廷能对全国的资源调度有?一个比较强的掌控能力。
何文静说完就退到一旁等着众人驳斥,谁知出乎意料的,这次反对的声音竟非常小。
几乎是除了几位年老的保守派大臣,许多人缄默不语,甚至还?有?不少人在暗暗点头。
财帛能动人心,何文静从来?知道这回事,以前?他们反对自己提商事,估计也是没想过能赚这么多钱吧。
而?现在当这个数目达到一定程度后?,这就不单单是单纯的银钱的问题了。
毕竟他走这一趟不过两月,但是却带回了能够养活十万大军半年的银子。
赵珩见几位主要大臣都没有?反对,便装模作样的考虑了一下?,同意了他的奏请。
由此,自大夏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政令被下?发了出去。
后?来?据史书工笔,大夏六十二年冬,桓帝准何公所请,建立王朝第一批国商,由此大夏国力和人口?都开始呈爆发式增长,史称“ 明安之?治 ”。
◎145.争锋
赵珩的这道政令虽然?是下发到了户部, 但是主要?参与部门还是市舶司。
一个国家想?要?强盛,尤其?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只有一条路, 那就是开展海上贸易。
否则只一味依赖国内不成熟的“小农经?济”,一遇到天灾那就是动摇国家根本的大事,这是绝对?没有出路的。
这也是何文静提出国商的建立要?通过市舶司来完成的主要?原因。
他本来作为主要?参与人员之一就已?经?十分忙碌, 谁知太子赵孺竟也时常把他叫去东宫殿, 让何文静很是伤脑筋。
那天在朝上, 他虽然?表了忠心称不要?赏赐,但是赵珩还是加封了他为太子??保。
这本来就是个副职, “东宫三???”中?的太子??师, 太子??傅,太子??保,其?中?最没存在感的就是??保, 毕竟??师教文, ??傅教武, 而??保就是负责保护太子。
从他负责的内容就可以看出这个职位就是个虚职, 他既不用真的去教授太子学业,也不用跑到东宫去站岗护卫, 毕竟历史上甚至有根本没有太子就被?加封太子??保的例子。
谁知赵孺却偏偏不按常理出牌,自从有了这个名分后,何文静就经?常在下朝之后被?等在殿外的东宫内侍请走,其?中?一位叫全公公的更是难缠,只要?有他出马, 何文静找的借口就基本没有成功过。
所以后来何文静每次只要?见到东宫殿的内侍等在殿外,他也不再挣扎了,都是赶紧跟对?方走, 争取早去早回,省得回来还要?熬夜加班。
“给殿下请安。”何文静见赵孺已?经?坐到了书案前,便冲他行了一礼。
赵孺起身受了,后也冲他行了师礼。
“老师前日布置的功课孤已?经?做完了,请??保查阅。”
何文静不负责教授太子的文、武学业,同时也不想?越俎代庖,便挑了自己拿手的算学讲解。
他本以为对?方会对?枯燥的数学不感兴趣,时间久了就不再来烦他,谁知赵孺却十分有恒心,不仅在课堂上从无?厌烦,而且对?他布置的功课也都十分认真的完成了。
无?奈之下何文静也只好继续教下去,到如今《九章算术》都已?经?快学完了。
“太子如此?勤勉实乃我朝之福,臣深感欣慰。”何文静结果交上来的作业,赞许道。
等把赵孺的课后作业放好,他开始讲解《九章》的最后一章。
这一趟东宫之行又?花去了近半个时辰,等何文静回户部之后,早有市舶司和户部的官员等在堂中?,见他回来,便立刻取出公文,请他拿主意
因为要?组建大夏自己的国商,因此?主要?涉及的方面暂时定下的是粮食、铁器和药材,至于能?源,古代工业基础几乎可说没有,所以就直接忽略了。
而要?让这些国商具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