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0页

      袁老师哈哈大笑起来,完全没有怀疑。
    这场局的最后,只有夏梦一个人清醒着,其实白琦也是清醒的,只是不愿面对刚才发生的事,到最后都是捂着脸被夏梦塞进车里,搞得夏梦倒还怪不知所措的,其他人也都是夏梦塞进出租车送到各自的家。
    简直比给学生上课还累。
    假期过后,又恢复到平常的生活作息。气温不知不觉间慢慢降了下来,太阳一下山,风就喧嚣了起来,瞬间和白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校在靠近郊区的景点附近,温度会更低一两度,体感温度更明显,当市中心还可以穿穿薄单衣的时候,学校里已经得穿上有点厚度的外套了。
    夏梦裹紧了外套,从学校正往市里赶,风从耳边呼啸而过,带走身上每一处热度。
    今天夏柯学校要开初三家长会,不出意外是夏梦去参加,为了给夏柯争面子,夏梦特地穿上了那条有些正式却不夸张的小黑裙,很干净的剪裁,但是能把夏梦的身材优势很好的凸显出来,成熟大方却不老成。小高跟是夏柯指定的,夏柯很喜欢看夏梦穿这双高跟鞋,修饰出夏梦的小腿曲线很迷人。
    尽管夏梦冻得有些头疼,而且已经在心里翻了夏柯无数个白眼,但是当踏进校园的那一刻,她还是挺直了腰板,显示出良好的家教和气质。
    不出所料,在一群年纪稍长的家长里,夏梦就像那只立于鸡群的鹤,身材修长挺拔面容姣好,引起频频地回头。
    夏柯早早就在教室门口等着了,听到楼梯上传来有些嘈杂的议论声就知道,一定是夏梦到了,便屁颠颠地跑去迎接。
    虽然已经知道夏梦会按照自己要求的穿来,但是真正看到夏梦的那一眼,夏柯还是有被自己的姐姐惊艳到。
    在夏柯的记忆里,姐姐一直都很好看,不只是家人眼里的滤镜,只要自己身边见过夏梦的同学,都会对自己说,你姐姐好漂亮啊。
    夏柯却从没因此嫉妒过姐姐,并且以姐姐好看聪明为荣。在夏柯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记得每次夏梦参加学校的春秋游回来,都会给自己带礼物,也许是好吃的,也许是小玩具,总之不管去哪都会给自己带,哪怕夏梦没带多少钱,都不舍得给自己买点什么,也一定要给夏柯买。
    后来,夏梦上初中,进入青春期,性情变了许多,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每天话也很少,和夏柯也没有以前那么亲密了。有时候看到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埋着头的夏梦,夏柯都好想走到她面前,问问她“姐姐,你怎么了,是不是不开心?”可是夏梦那时候的冷漠让夏柯不敢接近。
    再后来,夏柯自己也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姐姐又变回了以前那个样子,带自己出去吃好吃的,陪自己聊天。在父母不听她解释只知道一味责怪她的时候,坚定地站在自己面前和父母对抗,相信自己。在学校里受委屈,被老师同学欺负的时候,姐姐会二话不说站起来就去替自己伸冤。
    夏柯不知道的是,并不是夏梦在帮助自己,而是自己在夏梦最脆弱最低迷的时候,给了她希望。
    当时的夏梦正处在迷茫黑暗的时期,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没有人可以走进自己的世界,现在想来,大概是青春期的胡思乱想吧。
    夏柯上幼儿园的时候,夏梦那天放学早,妈妈陪夏柯去参加学校亲子活动了,夏梦想来闲着无事,就去夏柯学校看看。夏梦到的时候,小朋友和家长正在教室中间做着游戏,她就一个人站在教室后门等着,门边有一棵类似许愿树的东西,上面挂着小朋友自己做的心愿便条,便走过去随手翻看着有没有夏柯的,结果还真的找到了,翻开来看的那一刻,夏梦心里被触动了。
    上面是夏柯歪歪扭扭写的字,有些字还不会写,用了拼音,一笔一画,仿佛能看到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埋头认真写下这些字时的样子。
    “希望姐姐能多陪我玩”。
    青春期变得敏感焦虑的夏梦,一直觉得,是夏柯的出现带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和关心。原来事实是这个小家伙的出现拯救了自己。这个小小的人会跟在夏梦后面喊着“姐姐”,会在受委屈时跑到夏梦怀里寻求安慰,会在得到好东西时好好藏着,等夏梦回来一起分享,也会在夏梦难过时笨拙地抱着她说“姐姐别难过”,还会在夏梦离开家要独自一人学习生活时,看着她离去的身影偷偷抹眼泪。
    尽管姐妹俩爱互相损对方,但是她们之间的牵绊比任何关系都要深刻,是就算天各一方也无法割断。
    夏柯挽着夏梦的手,带她到自己座位上,明明只是短短一段路,愣是被夏柯走出了耀武扬威的气势,恨不得把眼睛装在头顶上,满脸写着“看见没有,这是我姐姐,羡慕吧”。
    夏柯有一个从小学到初中都在一个班的同学,曾经对夏柯说:“你姐姐要是我姐姐,我能站班主任头上蹦迪。”虽然夏梦说,就算是她,也没法保的。但是事实是,就算夏柯真的这么做了,恐怕夏梦也会去把她救出来。
    整场家长会开下来,夏梦总感觉班主任的目光时不时看向自己,又不敢确定,直到家长会结束,班主任喊住了夏梦,夏梦才确信不是自己的错觉。
    “你是夏柯的?”班主任看了看夏梦,欲言又止。
    夏梦赶忙接上话茬,“姐姐,我是夏柯亲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