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107

      应该更加了解她们这个女子才是。
    可是明珠公主没有就此放过若兰,要是以后谁都跟若兰这样,那么明珠公主还要不要过日子了。
    “不懂得珍惜机会,这时候了还这么做,你当你是谁?”嬷嬷继续道,“以为在这边读过几天书,你就了不得了?”
    嬷嬷又打了若兰几巴掌,要让若兰记住这一个教训。
    若兰的脸都肿了,她被吓得都不敢再说话。
    等若兰回到家里的时候,家里的人见到她的脸都肿了,也没有劝慰她,反而说她一点用处都没有。
    “你以前不是说你在学堂混的很好吗?就这样?”
    “被打成这样,你能怪谁?”
    “我们就是普通老百姓,知道吗?”
    ……
    若兰的家人就是这么跟她说的,这让若兰非常气愤。
    夜晚,若兰气得差点拿着布绑在房梁上,可是当她准备把头放上去的时候,她又后悔了。她不能就这么死了,要是她死了,那些人又不会伤心难过,她要继续活着。
    而明珠公主根本就不担心若兰去寻死,若兰要是真的出事,那也是若兰活该,怪不了别人。
    这个社会本来就是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一个普通人的死掀不起大花浪。
    若兰不敢动,就是因为她意识到了。她之前去了女子学堂,明珠公主等人都没有摆架子,还教导她们,这就让若兰这样的人有了错觉,她们以为她们很了不得,却不知道那只是在学堂而已。
    课业之外,若是她们表现不好,明珠公主等人也不可能对她们多好。
    大约了半个月,若兰就出嫁了,嫁给了一个富农。说富农,就是比很多寻常百姓家好一点的庄稼人。
    扬州,贾敏之前为林如海添了一个儿子,只不过这个儿子的身体不大好。可能是因为她生了林黛玉没有多久,就怀上这个孩子,以至于她的身体还没有休养好就开始孕育孩子。
    孩子身体弱,贾敏很惆怅。好在她还有其他的儿女,倒也没有过分忧心,她还得为其他儿女考虑。她顶多就是让人多照顾这个孩子,自己也照顾一二。
    “这孩子的身体弱。”贾敏叹息。“让人好生照顾就是了。”林如海无奈叹息,“你也别累着,黛玉他们还需要你。”
    “就是心疼。”贾敏道,“他还小,就得吃那些药物,伤身。”
    “慢慢来。”林如海道,“大夫也说了,就是他的身体比寻常人弱一点,我们这样的人家,能让他慢慢养着,没事的。”
    要是放在寻常百姓家,没有那么多东西让孩子养着,也许这个孩子就养不大。
    林如海想到了他的小时候,这个小儿子真的是像他。他也知道,无非就是他和贾敏的年纪大了,还在这个时候有了一个儿子,贾敏的身体没有养好,而他本身的身体也不大好,这才导致小儿子的身体如此不好。
    “真真是……”贾敏忧心。
    “他以后如何都好。”林如海道,“他还有兄长,有姐姐。”
    “嗯。”贾敏点点头,现在就只能如此。
    贾敏有些担心儿子的身体,儿子平安长大之后,儿子会不会跟林如海这样很难让女子怀孕。她还是得精细地养着孩子,尽量让孩子受损的身体能补好。
    可有的时候,不是说补就能补回来的。
    “先前,说要给岳母送礼,可都准备好了?”林如海问。
    “都准备了。”贾敏道,“哪里还能没准备。逢年过节,要是少准备了,指不定有人会如何想呢。”
    贾敏跟王氏不对付,哪怕贾敏出京城了,她也不可能忘记这一点。
    好在荣国府不是王氏当家,张氏也有给林家送东西,送来的东西都不少,也算是可以。不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若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那些东西不值钱,贾敏必定也会有一些其他想法。
    张氏懂得如何对待贾敏,且她跟贾敏的关系一向都比较好,没有那么糟糕。张氏当然就不可能送林家不好的东西,免得引起两家矛盾。
    有时候,人会隐忍,可内心感觉终究不同。
    张氏知道,因此,她对外交际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她没有把自己摆放在很高的地方,就是想着平常一些。
    “你看着办。”林如海没有什么想法,那边是贾敏的娘家,主要还是看贾敏如何准备。林家不缺那些东西,林如海从来不说贾敏不该送那些东西。
    即便贾敏还好好的,但是荣国府还是给贾敏去信了。
    贾老夫人认为贾敏可以带着儿女先回京,可以让贾敏的大儿子去国子监读书,林黛玉要上女子学堂,京城也能上。最为重要的是贾敏的小儿子,京城的名医多,也有利于贾敏的小儿子养身体。
    贾敏看到信件之后,她没有想着回京。回京是有不少好处,可是那样一来,他们一家子就不能在一起。
    倒不如继续留在扬州,大儿子有林如海的教导也好。要是他们回去京城,林如海就不能多教导大儿子。
    贾敏便拒绝了,说是还得继续待在扬州。
    当贾老夫人接到贾敏的来信之后,忍不住叹息。
    过了一年,朝廷上有了大动荡。
    皇帝决定禅位给太子,让太子登基,皇帝做太上皇。
    很多大臣们都震惊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要是登基了,必定就跟现在有很大的差别。
    有的臣子就没有想着让太子这么快登基,一个个都还在说皇帝的身体还康建。
    皇帝可不管那些大臣们如何想的,他想趁着自己身体还算康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