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50页

      “我接下来要说的,会很主观,是我个人针对这些时日以来的各种经历、感触,所拥有的一种想法。”
    对面的人们全神贯注地倾听着。
    阮渔拿起水杯,抿了一口。
    “我在想,也许从一开始,系统的到来和星河的彩蛋,都是为了让我能够穿越。”
    “安然无恙地穿越。”
    她在刚才的四十多分钟详述里,告知了大家自己依稀听到的“找到了”这样的声音。
    但阮渔也强调了,她不知道这是不是错觉。
    “目的是这个石头。”
    “也许就这一个,也许有很多个。”
    “只要看后续会不会再穿越,会不会再遇到这样的石头,就可以得到这个猜测的正确答案了。”
    “系统说石头不是外星生物,也不存在危害性,它不知道为什么会碎裂,又消失在了何方,有什么作用。”
    666几乎是癫狂状态下跟阮渔说的这话,它比基地的人还要担心这“石头”搞事——破坏了银尾星,又或者做了别的鬼。
    “碎裂,不是向外发射信号。”
    系统申请了能量,后勤铁子立刻加急给它开了能量池,令它可以一小时内归拢散在银尾星里的所有的“线”。
    这些“线”——它在劝阮渔确认任务的第一日,就自动履行了职责,记录、探究着这颗新发现的时空的星球。
    系统本身的基础任务,就是要寻找新时空、记录新文明。
    所以它们的数据库才会日益壮大,对各个时空的认知才会无比深刻。
    666在这里,就等于银尾星有了标记。
    这样的事,系统是没有告知阮渔的。
    可这一回,它主动暴露了。
    【银尾星当前各数据保持正常波动,未曾发现明显异样、异世界影响因素】
    【探测到银尾星一百光年范围内,宇宙衍变平稳有序,未曾发现异世界影响因素】
    系统甚至给出了银尾星的各项数据,磁场、大气、地核、重力……
    包含了银尾星整颗星球的所有,连人类无法探明的地核内核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数据多到完全看不过来,页面总数更是一长串,阮渔瞥到那个数字的时候掰着手指头都没数清楚到底是多少位。
    她只是觉得,可能跟π的小数点后位数有一拼吧——数不清楚的,暂时当做无限。
    反正她没看到省略号后面的数字是什么,也没机会再看了。
    因为系统直接把这个页面收了起来。
    它只是将其展示给阮渔,增强自己结论的可靠性,一种“瞧我没有糊弄你,我有支撑的”意思。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很遗憾,也很想看看具体的内容都是些什么。
    毕竟,这可是最完整的银尾星星球数据啊!
    正是系统的结论,表明“石头”目前没有对银尾星造成半点伤害。
    植物还在生长,动物种类还在减少,大气依然在循环,洋流不停歇地运动。
    没有任何信号由银尾星发出,太空里还是原来的模样。
    不存在有人怀疑的“这石头是个外星的信号发射器”说法,它压根就没信号产生。
    那块“石头”,就跟没出现、没消散一样。
    系统说石头无害,对此,基地的人持保留意见。
    可他们同样清楚,目前银尾星最顶尖的科技加起来,也比不上系统自带的功能。
    阮渔居住的那个酒店已经被紧急控制了,所属大楼人员全部清空并且不许有人进入与离开。
    他们的人带着设备去往了第一现场,对那里的所有进行检测。
    一无所获。
    或许由于科技限制,令他们无法探测到异世界物质。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毋庸置疑。
    但系统是不被限制的,它说它向后勤部门申请了权限暂时扩充,得到了相应的能量,对银尾星进行了全星球的探测。
    可以说,它用高维度空间的老家的所有科技,做了这件事。
    远比沧兰洲要厉害的科技水平,得到的结论是银尾星很安全。
    如果这都是错误结论的话,那么,就算真的存在危险,他们这群落后的人类,又能怎么办?
    ——
    这个会议室的氛围很沉重。
    折小霜将手里的笔放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如果我们假设,目前得到的所有信息都是正确的。”
    所有人抬头看向了她。
    折小霜:“系统确实很笨,它的任务是让阮渔成为大明星;星河很喜欢阮渔,它偏爱着她;石头没有伤害,银尾星还是好好的银尾星。”
    这是前提。
    她:“那么,系统和星河是两条线,后者的能力更大些,拥有的东西也更多。”
    所以阮渔能得到奇奇怪怪的高端玩意儿。
    “时空裂隙让阮渔穿越,系统保护她,星河知道但不阻止——我们假设星河是有能力阻止的——那这就说明,星河想让阮渔穿越,让她得到白色的石头,并且带回来。”
    折小霜的视线扫过众人,慢慢地诉说着自己的想法。
    “星河知道这个石头的作用,就如阮渔所言,星河就是为了石头才成为了幕后黑手,做了这一切。”
    陈一接道:“石头对星河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