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7
尚老师倒是不排斥这种办法,“你可要想好,强制让学生全部参加,指定有家长说怪话的,但凡有一个孩子受点儿伤,他们就有借口闹事,我是不怕,你怕不怕?”
“不怕。”
“今年朱逸群还在收山货吧?”
“在收。”
“他们会说你组织学生们采蘑菇是为了替朱逸群多收山货。”
“这……”
“我跟你不一样,我是孤身一人,现在国家又给了我正式的编制,你是民办教师,整个家族又都在村里,我不怕人说也不怕得罪人,你自己要好好考虑。”
“我……”
“要不要回家问问你对象?”
这句话里带着戏谑也带着挑衅,大丽当时就觉得血直往头上涌,“不用,这事儿我自己做主了。”
在学校里这么斩钉截铁地说了,回到家里又觉得有点心虚。
以致于吃饭的时候都不像之前吃得那么香了。
“咋地了?”朱逸群给她夹了一筷子豆角。
“我今天好像冲动了。”大丽把决定强制带学生们勤工俭学的事儿说了。
“这事啊。”朱逸群倒是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他们又不傻,笔和本多少钱,蘑菇多少钱他们心里有数,哪次咱们不是又搭人工又搭钱的,要我说你也不用组织学生去采蘑菇,像是尚老师说的,但凡有一个学生摔了卡了家长都得说怪话。”
别看现在养孩子粗拉,在自己家人跟前波棱盖卡得见骨头了,家长都不能说啥,在学校摔坏了,家长就有话说了。
虽说不能要医药费啥的吧,说两句怪话是肯定的了。
“你啥意思啊?”
“让学生们自己采去,采完了到咱家拿蘑菇换本,一斤蘑菇一个本或一个笔。”
蘑菇水得很,像现在这个时候蘑菇厚,随便拎个筐上山里逛一圈儿就能捡一大筐回来。
“现在蘑菇收购价多少钱啊?”
“外面收山货的能给两分钱一斤就不错了。”蘑菇大批量上市的时候,可以说是贱如泥土,收山货的到县城或市里少量出货,大批量的在家里晾晒,到了冬天卖高价。
村民也知道收山货的坑人,可是把蘑菇拉到县城一是需要起大早,二是交通工具少,三是不一定能卖得出去,蘑菇一天卖不出去,在筐里闷着就黑了,只能扔掉。
自己晾晒得看天,好天气一天就能干差不多了,不好的天气蘑菇会变黑,放屋里一样会变黑。
这方面来讲蘑菇还不如自己家的豆角、茄子呢。
这也是为什么收山货的给得价低,他们自己也要承担风险。
朱逸群去年只收干山货不收鲜的,今年同意用鲜蘑菇换本笔,表面上看起来是用“等价交换”,实际上自己承担了风险。
大丽第二天在学校说了两件事,一是学校组织“勤工俭学”不强制,自愿参加,上山采蘑菇,二是学生们可以直接拿蘑菇到老师家里换本和笔这样的学习用品。
参加第一项的明天早晨四点半到学校集合,参加第二项的不限时间。
到了第二天,全班有一多半的学生来了,他们自己也知道没本没笔受憋,回家一说要钱买学习用品家长就免不了要骂他们一顿,最后就算是拿到了钱,也要受气。
对这些孩子来讲,干活比受气强。
还有一些是实在是出不来,出不来的大多数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不光要帮忙做家务,还要帮忙带孩子,怎么可能放他们在家外“玩”一天。
大丽让学生们检查自己带的东西,把他们两两分组,“你们记住跟自己一组的,上山的时候要手牵着手,下山的时候也要在一起。”
“知道了。”
“不要私自脱队,不要离开老师的视线范围。”大丽又检查了一下他们的裤腿,“把裤脚子都扎紧了,秋天的蚊子毒!还有草爬子(蜱虫),被草爬子咬了不要自己往外薅,赶紧找老师,知道不?”
“知道了!”
她让学生们排成一队,个子最大身体最强壮,参加过多次“勤工俭学”的朱文骏带队,她拎着棍子走在最后。
哪里有蘑菇,哪里蘑菇厚全在山里人的心里呢,“朱文骏,去西边松蘑多的地方。”
“好!”
等到了地方,因为这两天湿气大,尽管昨晚没下雨,蘑菇依旧“扑”一大片。
“就在这儿采蘑菇,别往远走。”大丽给学生们划定了范围,自己找了个高处站着,盯着这帮熊孩子,第一次带队出来,结果王树和朱二狗跑了,差点儿喂了野猪,让她印象深刻。
同样干活,就有人认真干的,就有人干一会儿就溜号的,比如马小翠,她跟另一个女生,两个人采了一会儿蘑菇,就开始采花。
“老师!你看!山百合!”马小翠捧着山百合来献宝。
“挺好看的。”山上最多的就是山百合。
“老师!那边山葡萄熟了!”朱文骏也有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