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126

      他们白天找晚上找,日复一日, 不肯放弃。后来有乱军杀来了,他们也不肯逃走,还是在找我。找到我的时候,死掉的人已是十之八九。我以为他们会对我有怨言,谁知道一见到我,他们就伏在我面前痛哭流涕。我不过是董卓扶起来的傀儡而已,即便如此,他们也不肯放弃我。从那天起,我就算再不想当这个天子,也无法一逃了之了。”
    刘协的一番话,听得宋辞心中恻然。
    汉朝到了这个地步,绝对不是刘协的问题。重担忽然落到他肩上的时候,情况已经是劣无可劣了。黄巾起义揭开了,绵延四百年的大汉朝垮台的序幕。天灾、大疫、叛乱、饥荒年年发生。世家豪强大量兼并土地,赋税无限增加,通货急剧膨胀。到处都是失去土地、无家可归、活不下去的流民。天下十三州,没有一处不在拥兵自重的军阀掌握下。
    朝廷之中,儿皇帝轮番即位,皇权旁落。外戚、宦官和大臣在朝中斗个你死我活,搞得两败俱伤,忠良丧尽。这才让董卓之流趁虚而入。
    董卓上台,把天子捏在手中任意揉搓,闹得战乱四起、民不聊生。诸侯借着讨伐董卓的名义,大肆扩张自己的实力,割据一方。中央朝廷形同虚设,名存实亡。
    王允干掉董卓的时候,如果他脑子清醒一点,眼光长远一点,忧患意识强一点。稳住京畿一带,赦免董卓余部,把这些西凉军收归己用,控制住这部分军队。同时对关东讨董联盟的诸侯大加封赏,把领头的几个招到京城许以高官厚禄。
    趁地方上几个实力强劲的大州,还掌握在刘氏宗亲的手上,没被其他诸侯夺走的时候,对他们多加拉拢。再派皇甫嵩、朱儁等战功赫赫资历深厚,又忠心耿耿的老将去平定叛乱。或许还有割据一方、苟延残喘的机会。
    可惜,一切都为时晚矣。
    王允已经死了,平定过叛乱的几位老将也相继去世。西凉军队也自相残杀殆尽,长安一带被他们搞得赤地千里。北方那几个实力最强的州也被诸侯一瓜分。就连守卫京畿的禁卫军也早就分崩离析。
    现如今,刘协手中,除了有名无实的天子名号,就什么都没有了。即便他现在要封赏谁,就连造印绶的材料他也拿不出来了。别说这些了,现在还留在长安的百官,连果腹之物都没有。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他又能如何?
    宋辞深切地知道这些,就因为知道,才觉得无比悲哀。
    刘协并不是一个昏聩无能的皇帝,他对百姓比他父亲强多了。宋辞记得他的本纪里面还曾经写过,长安一带大灾,人吃人。刘协派宦官拿粮食去煮粥赈灾,可是情况仍旧没有好转。刘协怀疑这些人中饱私囊,就亲自坐在那里,拿米来煮粥做试验,看一升米到底能煮多少粥。结果煮了一大盆,他这才发现受人欺骗。
    这件事情在他的本纪里,不过一句话就带过了,却给宋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个军阀普遍不把老百姓当人看,时常屠城的年代里。他小小年纪,就把百姓的命当命。即便当时非常艰难,还是派人把国库里的米,拿出来救百姓。不仅如此,他还懂得用实践去检验其中的真伪,实在是非常难得的。
    若他活在太平之年,虽然不是什么千古一帝,也一定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皇帝。只可惜他生不逢时,活在大厦将寝的乱世里,他的遭遇就令人同情了。
    宋辞也曾经深入研究过,在这样一个群雄逐鹿的纷争年代中,到底有没有力挽狂澜的方法。
    宋辞不仅自己看史料研究,还曾经请教过许多人。这些人都是专门研究秦汉历史的,还有几个是三国的狂热爱好者。结果是没有,实在是太难了。别说是要力挽狂澜了,就算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想在这个乱世安全活到自然死亡,其难度也是地狱级别的。
    宋辞的老师还曾经跟宋辞说过。别说是刘协这种资质不算特别出众的皇帝,就算把李世民、朱元璋等人与刘协灵魂对调,他们也不一定能够收拾得了这个乱局。这还是建立在这些人已经熟知历史,精通军事、能征善战,勇武过人的基础上。普通人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素质?
    他还比较过刘协、唐昭宗、崇祯、光绪等几个帝王,想要翻盘的难度,刘协也名列前茅。
    最后,宋辞得出了一个结论,光复大汉的难度,基本上就等于重新创造一个政权,统一天下。
    现在的情况,比历史上的还要糟糕。
    由于宋辞的介入,董卓死得太早,也太轻易。王允的胜利来得太容易,他的骄傲和自大也就更甚。这才导致了后来一系列的蝴蝶效应,造成了现如今比原本应有的状况更糟糕的结果,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宋辞给王允开了一个好局,却没料到王允会因此把事情弄得更糟糕。现如今的局势,已经和史书上的记载大有不同。宋辞也不知道,将来会发展到什么样的情况。
    形势如此,宋辞也无可奈何。宋辞也曾想过以后该怎么办,除了走一步看一步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汉中的大德仙姑,带着她的信徒们向长安城杀来。长安一带的人如死水一潭,没有任何反应。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