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25

      等到了进吴国王宫,范蠡可以肯定,吴国必有国殇,因此才举国皆哀。从夫差的打扮,范蠡已经大概猜到,死的人是谁。为了证实心中的猜测,一路上他都非常留心旁人的言行。从他们的口中,范蠡得到了确切的答案,吴国的太后,夫差的母亲死了。所以,吴国上上下下都在行国丧。
    摸清这一点后,范蠡临时决定,将他们身上穿着的孝服利用得再彻底一些。于是,借着在偏殿等候的时间,范蠡拿出勾践写给夫差的国书,又紧急拿出空竹简,开始赶制悼念吴国太后的祭文。范蠡心分二用,一边赶制祭文,一边快速向越国使团,交代着前因后果。范蠡还嘱咐他们,等一下配合自己,再演一出哭丧的戏。
    祭文赶好后,范蠡为这次出使的首次发言定下了调子。他们越国使团这次出使吴国,是为了两件事。第一,为吴国太后奔丧。第二,请吴王夫差借粮给他们,解救越国百姓。
    看着范蠡像变色龙一样,对自己的言行一变再变,宋辞算是大开眼界。到了今天,她才见识到所谓谋士是什么动物。真的就是有奶就是娘,只要能达到目的,过程不重要,立场不重要,打脸不重要,道德更不重要。果然,玩政治的心都脏。
    不过,吐槽归吐槽。宋辞对范蠡见机行事,随风转舵的本事是十分佩服的。就这么一件掩人耳目的孝服,他都可以搞出那么多的事情,还搞得理所当然,有板有眼。怪不得能够在勾践那种人手底下,混得风生水起了。
    临时编好说辞后,夫差那边也宣召他们了。范蠡再次低声交代了几句,越国使团就跟着前来宣召的宫人上殿。
    见到夫差之后,范蠡的个人秀又开始了。他二话不说,领头带着所有越国使团的人,郑重其事地向夫差行了大礼。之后,范蠡借势就伏在地上,痛哭着陈述他们的来意。顺便把他临时赶工出来的祭文,声情并茂地在堂上朗诵出来。
    说实话,祭文的内容,宋辞没太听懂。因为范蠡那家伙用的,又是吴国的方言。她只能隐约辨认出几句,什么天地失色,日月无光,苍生同悲,万民齐哀,什么登太虚以游仙,颂长歌以不灭。
    总之,说得吴国君臣们都哭得稀里哗啦。范蠡又恬不知耻地,把他们这个使团,这次出使的首要目的改成奔丧。还把本来是,来吴国做人质的勾践夫人和越国太子,说成是自愿来为太后守丧的,把夫差给感动得一塌糊涂。
    然后,范蠡这才开始叙述此行真正的目的。他叙述的时候,玩了个逻辑圈套。他说,大王是无比仁爱的大王,对自己的子民,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呵护备至,一视同仁。越国是吴国的臣国,越王是吴王的臣子,越国的百姓就是吴王的子民,越国受灾就是吴国受灾,大王一定会帮助他无辜的子民。
    总之什么好听说什么,把夫差夸得飘飘然,都快到天上去了。铺垫了那么多,范蠡才说出了借粮的请求,同时呈上勾践的国书。当然,是经过范蠡临时加工过的国书。
    “罪臣范蠡受,我王勾践所托,跪请大王保重身体,莫要过于悲哀。我王在东海之滨,日夜为大王向苍天祈祷。愿大王身体康健,万年无期。”洋洋洒洒、淋漓尽致的一番发言后,范蠡总结道。
    他说了一大通,只字没有提到宋辞。因为现在事情有变,夫差的母亲死了。哪有人家的母亲刚死,就上赶着给人家送女人的?所以,范蠡临时把宋辞也归类成,是来给太后守丧的人了。
    这一点,宋辞非常满意。她本来想着到了吴国要见机行事,想办法拖延时间不进吴宫去。没想到现在,不用她费事,范蠡这个神仙队友,已经给她找好了借口,还安排了出路,这真是意外之喜。看来之前,暗地里帮助范蠡的决定是对的。
    听了范蠡的一番话后,夫差原本铁青的脸色也渐渐缓和。他顺势就问起了相国府的事,问他们为什么会在伍子胥家中?
    范蠡当然早就想好了措辞,他把事情半真半假地叙述了一遍。他们越国使团来吴国奔丧,在路上遇上了一伙强盗。为了保住性命,范蠡不得已就借伍相国的名气,来吓唬那群盗匪。并许诺给那些盗匪许诺银钱,让那些盗匪带他们去相国府换钱。
    宋辞一边听,一边暗自摇头,范蠡这招太阴了。他这么说,就把整个越国使团全部都摘出来了。至于其他事,范蠡什么都不知道。什么吴国内部的矛盾,什么相国私自搞的阴谋,什么大王被蒙在鼓里,统统不知道。夫差要怎么处理,都和使团无关。总之,他们是无辜的就对了。
    回答过一连串送命题后,夫差终于满意了。于是他大手一挥,同意借粮给越国,也同意让勾践夫人、越国太子等人暂时留在吴国,给吴国太后守丧。夫差这么爽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之前勾践的表现,越国历年来进贡的东西,还有范蠡的一番言辞上。更大的原因,是因为他已经看见了宋辞,也听懂了范蠡的言下之意。
    夫差不是傻子,越王勾践怎么可能千里迢迢,把那么漂亮的一个女人送过来,就只为了给他母亲守丧的?只是因为现在他母亲薨逝,举国皆丧。所以,范蠡不能直接说这是献给他的美女,而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