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75

      “有教无类”。甚至心学的标杆——崇明书院会三月开一次讲坛,文人士子、贩夫走卒、三教九流都能来听。
    于是心学迅速席卷江南各地。
    而心学,这个流行于江南一带的学派,别看他们在江南混的风生水起,可偏偏北方却是理学的天下。
    要命的是,官场的主流在北方啊!
    如果不能够扎入官场,心学就无法成为显学,就算他们在中下层闹腾的再欢,无法打入上层,不用百十来年,几十年后心学就会由于无法培育门下子弟们做官而消亡。
    老百姓们就是这么的实用主义。
    心学的门人们原本是想走先富带后富的路线,也可以归纳为“弹冠相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们原本看好的是周恪。
    奈何心学太非了,周恪刚刚凑齐六首,亲爹死了。
    于是周恪闭门归乡守孝三年。
    好不容易文宴之中了解元郎,可一看文宴之一副老子是要靠诗书词画千古留名的男人,不要你们在这些肮脏恶臭的官途的样子,心学的数名大佬都要绝望了。
    更惨的是,如果没有能够扛鼎的中流砥柱,有扎实的基层官员也好啊。万一基层里面有几个牛人到时候升职了,那也行啊。
    可心学也没有。
    如果说理学在官场上是粗壮的金字塔型,那么心学就是瘦不拉几的金字塔还被削掉了上半部分。他们在官场上的弱势与理学在官场的强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就很尴尬了。
    “齐先生,昨日山长应该就来找过您,您应当已经看过《女戒》了,觉得如何?”
    齐桓皱着眉头,“此书的确对于学子有些用处,也可不过是些雕虫小技罢了”。
    沈游笑道:“先生不必贬低我,技巧好不好用您自己心里有数。先生心中两大缺憾,一则没有能够扛鼎的上层人物,二则是没有扎实的下层官员基础。我没有办法解决前者,因为那种人的出现只能等,可我能够解决后者。”
    沈游当年一样是在六七十万考生中厮杀出来的学神,她全省前十的好成绩未必能够应对古代科举,但一定能够应对考试。因为只要是考试就一定有共同之处。
    沈游最不畏惧的就是考试。这是她从小到大考了无数次,以许许多多的血泪和教训堆砌起来的自信。
    “据我师弟所说,你并没有功名在身,自己都不曾科举过,你要如何保证能让学子们科举成功?”
    沈游嗤笑,“不知先生定义的科举成功是指到了哪一级别?”
    科举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其中,县、府试过了是童生;院试成功就是秀才;乡试一过做举人,其中的第一名就叫解元;过了会试就中进士,而殿试就是在进士中取中前三甲,分出进士与同进士。
    “自然是指进士”,齐桓沉声道。
    沈游当即感慨不已,“先生不愧是宦海沉浮多年的人物啊!”
    脸皮厚的宛如城墙。
    进士是什么概念?三年一届,全国只录用三百人。沈游拍拍胸脯说自己包中进士,齐桓就能微笑着看她发癔症。
    说白了,谈判就是一个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过程。
    齐桓漫天要价,沈游自然要坐地还钱了。
    “举人,最多到举人,即使是举人我也不能包过,只能尽可能的提高成功率”。
    这话倒是实在,沈游要是敢说自己举人包过,人家还以为她是上门来兜售作弊用品的。
    “你拿什么保证?”,王汝南插嘴了。他其实挺不耐烦的,一个黄口小儿,还敢说什么“提高举人中举成功率”,他以为自己是皇帝老子呢!
    “王先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写的那本《女戒》只是上半本罢了,这上半本自然而然是诚意。”
    王汝南了然,下半本就是筹码。
    齐桓没搭理王汝南,他定定的盯着沈游。
    说实话,他已经是重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去了。像他们这样的人,死亡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毕竟他若一死,又来不及培养接班人,只怕心学顷刻之家就要陷入四分五裂的地步,凋亡的速度更快。
    所以此刻齐桓几乎已经是病急乱投医了,如果此人真的有诀窍或是方法能够提高中举人数,那么给她个机会让